中国古代室内的坐卧器具和现在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古代最初只有铺在地上的席子,没有桌椅凳,后来才有了几、床、榻这些器具,但几只是稍作休息的器具,而床最初也只是坐具,可坐可卧的床和榻都是较晚才出现的。

席 南北朝以前没有桌椅凳,而是坐在地上。坐时在地上铺张席子,所以说“席地而坐”。睡觉也在席子上面,所以又有“寝不安席”、“择席之病”的说法。稍讲究一点的,坐时在大席子上再铺一张小席,谓之重席。行军打仗之时,士卒之最下者只能睡在地上,因此不设席就成了同甘苦的标志。

竹席最初叫箦(zé)。铺不铺席子、该铺什么样的席子都是有讲究的,都要合乎于礼。曾子病重时,身边的小童曾说:“华而睕(wǎn,上漆),大夫之箦与?”小童的意思是,曾子并非大夫,而却睡华美的席子是违背礼的。

几 古代室内设几。几为长方形,不高,类似现在北方的炕桌或小茶几。但作用却与炕桌等不同,主要是为坐时凭倚以稍休息。古人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倚几的,因为倚几也是一种不“礼”的行为。

床 古代室内有床,但与现代的床不同,较矮,较小,主要是供人坐的。但床偶尔也当卧具,特别是不在房子里住宿时。但是大约到南北朝时期,床就变成坐卧两用的器具了,寝卧专用的床是比较大的,使用的时候还要支帐。

东汉末年出现了一种“胡床”,大约是北方游牧民族为迁徙方便而创制的。中原地区引进了这种床,并加胡字以示区别。胡床的床面系用绳带交叉贯穿而成,可以折起,类似今天的马扎,所以又称绳床、校(交)椅。因为胡床轻巧便于搬动,所以常常移至室外使用。后来的木质交椅、今之折叠椅、凳,即由胡床发展而来。

榻 榻跟床差不多,可坐,可卧。古人在床或榻上坐时与席地而坐一样,还是“跪坐”。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