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关税战又出招,连续对8国“下战书”,马科斯恐怕没料到,这一次连菲律宾都沦为牺牲品。那么,特朗普究竟做了什么?菲律宾又面临着怎样的窘境?
当地时间7月9日,特朗普宣布对包括菲律宾在内的8个国家提高关税,并明确指出,从8月1日起,菲律宾部分产品的“对等关税”将从最初的17%上调至20%。尽管这个数字看似不高,但背后透露出的态度和信号却值得关注。
按照特朗普的说法,这次加税主要是因为美国对菲律宾的贸易逆差扩大了——美国对菲逆差达49亿美元,同比增幅超过21%。正因如此,特朗普在公开信中直言,20%的税率其实还远远不够,甚至暗示,如果菲律宾不“合作”,还会有更严厉的后果。
然而,问题在于,特朗普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合理的关税标准。他自己也说,依据是“常识、贸易逆差和多年来的处境”。听起来很随意,其实说白了,就是一句话:我说了算。
这就让菲律宾相当被动,回看过去几个月,马科斯政府其实一直在试图与特朗普团队谈条件,希望通过增加购买美国产品来换取较低的关税。菲律宾方面提出了很多方案,包括购买更多美国产冷冻肉类、大豆等农业产品,同时扩大对美出口半导体、椰子、芒果制品等,希望能将税率降至零。
但结果显然并不理想,17%的税率还没适应,新一轮谈判还没开始,特朗普又丢下了“20%”的炸弹——这不仅打击了菲律宾的外交努力,也直接影响了马科斯政府吸引外资的形象。
当然,美国并非只针对菲律宾一个国家。在特朗普的信件中,还包括文莱、阿尔及利亚、摩尔多瓦、伊拉克、斯里兰卡、利比亚和巴西。这些国家的税率有的高达30%、甚至50%。相比之下,菲律宾“只”被加到20%,从数字上看还不是最惨的。
面对特朗普的突然出手,马科斯本人尚未公开回应,但菲律宾驻美大使罗慕尔德兹倒是给出了一个简短的答复。他说,会继续与美方进行谈判,具体能不能谈下去,税率能不能降,还得“拭目以待”。
从语气看,菲律宾明显也很无奈。一方面不想得罪美国,一方面又无法接受关税上涨的现实。马科斯此前正努力推动对外投资、搞经济复苏,这一脚踩下来,很可能让他的计划陷入困境。
与此同时,其他亚洲国家的反应也很相似。比如泰国,在看到自己被加征36%关税后,泰国财政部长直接表示“感到震惊”,但他们还是选择在最后时刻,向美方提交了一份修改后的提案,承诺扩大对美市场开放、减少顺差,也就是想继续“谈”。
马来西亚也选择和美国接触,希望通过谈判达成一个更公平的协议;而缅甸则表示会制定一份具体的降税请求提案,说明这些国家都还在尝试“避免伤筋动骨”。
不过,也有国家不吃这套。最典型的例子是巴西,面对50%的高额关税,巴西总统卢拉态度极为强硬,直接点名批评特朗普“错误且不负责任”。更关键的是,巴西还拿出法律武器还击——《经济互惠法》。根据这部法律,巴西可以暂停对采取不利措施国家的各种经济义务,包括投资、专利保护等,算是正面开怼。
卢拉还特别提到,美方所谓的贸易逆差是子虚乌有,他指出,过去15年,实际是美国在对巴西实现了巨额顺差。这让特朗普那套“关税平衡贸易”的说辞站不住脚,也让外界看清,这不是纯经济问题,更像是政治操作。
从区域角度看,这次美国的“关税潮”影响面广、节奏快,已经波及到东盟多个国家、以及日本、韩国、南非、巴西、摩尔多瓦等。说到底,特朗普的对外政策,始终以“美国优先”为原则,无论是谁,只要影响了美国的“逆差数据”,都可能成为“待收拾”的对象。
但这种做法很难长久,特朗普这种大规模征税,一方面会引发对美产品的报复性关税,另一方面也可能在中长期削弱美国自身的出口市场。说白了,只要这轮施压不成功,特朗普的措施就只会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