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兰到底干了多少缺德事?让咱们老祖宗“斩楼兰”、“破楼兰”?当初 “不破楼兰终不还 ”现今 “马踏东京赏樱花”,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

为什么要“斩楼兰”、“破楼兰? 遥想丝绸之路的黄金年代,公元前176年以前的楼兰王国熠熠生辉,如同沙漠绿洲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商贸往来繁忙,热闹非凡。它曾是西域商贾心中的乐园,但这座千年古城为何如梦幻泡影般消逝在历史长河中? 那些流传千年的诗句中,为什么唐代诗人常常提及“斩楼兰”、“破楼兰”,楼兰这样一个小国究竟触碰了什么禁忌,竟引来如此强烈的敌意与挞伐?谜团重重,耐人寻味,不禁使人思考:楼兰在历史的舞台上演绎了怎样的角色,以至于引得诗人如此慷慨激昂?

坐标东经89°55'22",北纬40°29'55"被赵破奴将军攻破 在中国广袤的西域土地上,坐标东经89°55'22",北纬40°29'55",一座沉睡了八百多年的神秘古城楼兰,只剩下残垣断壁和漫漫黄沙诉说着曾经的辉煌。追溯到汉代,楼兰处在匈奴与大汉的交汇处,因其地理位置特殊,频繁地游走在两个大国之间,时而附汉,时而助匈,尤其是在丝绸之路上,楼兰参与劫掠汉朝使者和商旅的行为,引起了汉武帝的高度重视。 公元前108年,一位名为赵破奴的将军奉汉武帝之命,率领军马征讨楼兰。这位可能鲜为人知的将领,实则是汉代名将霍去病麾下的精英,身经百战,对匈奴习性了如指掌。赵破奴以少胜多,仅凭700精兵便突破楼兰防线,一举攻入王宫,生擒楼兰王,展示了汉朝的铁血意志和决心。

唐朝盛世,楼兰再次活跃 时光荏苒,来到唐朝盛世,楼兰再次活跃在历史舞台上,不断挑战中原封建王朝的权威。唐朝在经济、文化等领域达到鼎盛,但也面临着北方和西北方向突厥、回纥等民族的侵犯。楼兰作为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自然成为了战火纷飞的焦点。唐代诗人的笔下,楼兰频繁现身,承载了无数戍边将士的血泪和家国情怀,诸如“剑指楼兰”的豪迈誓言,无不体现了对匈奴及其盟友的痛恨和对抗的决心。 那时,唐王朝设置河西节度使,统帅十四万八千余精兵驻守边疆,多次成功抵御外族入侵。郭知运、皇甫惟明等将领在边疆奋勇杀敌,保卫了家园。边塞诗篇如潮涌般涌现,它们既是将士们抒发壮志豪情的寄托,也是家人对远方亲人深深的思念。楼兰,这个历经沧桑的古老国度,就这样在诗人们的笔墨中,与战争、边疆、家国紧密相连,成为了一个象征性的存在。

实际上楼兰没有滔天罪行 历史上,楼兰并没有做出足以引起全民公愤的滔天罪行,诗人们口中“破楼兰”、“斩楼兰”的激烈情绪,更多的是借楼兰代指与大唐对立的匈奴等民族,抒发对侵略者的愤怒和对和平的向往。 楼兰,这个在丝绸之路上繁荣一时,却又迅速消失的神秘古国,留给后人的不只是那些未解的谜团,还有那镌刻在诗词篇章中,关于忠诚、勇气与民族大义的永恒记忆。随着时间的流转,楼兰消失的秘密或许终将揭晓,但那些承载着古人智慧与情感的诗词,将继续引领我们在探寻历史真相的同时,审视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坚韧与伟大。而楼兰,就如同一颗镶嵌在历史长卷上的珍珠,即便已随风沙掩埋,其光芒依然照亮我们探索过去、理解当下、预见未来的道路。

#深度好文计划#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