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站正式开工的消息传来,网友们在庆祝的同时也发出了疑问:为什么该工程不像三峡大坝,或者白鹤滩水电站那样建立大坝,拦水取水、取电,而是采用“截弯取直+隧洞引水+5个阶梯电站”模式发电呢?

其实,回答这个问题,还要回到雅鲁藏布江下游具体情况上看。
我们都知道,该项目其实经过了几十年的研讨和勘探,最终形成设计方案,并经过前期工程验证后才实施的。
尽管相关信息暂时还没有公布,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采用该方案,是综合了:地质、水文、经济、安全、生态等多方面因素之后才决定的。

中方外交部发言人曾多次回应相关问题,明确指出开发该电站,主要是为了发展清洁能源,应对气候变化和极端的水文灾害。同时指出,该项目有充分的工程安全和生态保护等措施,不会对下游产生不利影响。
这就解释了,该项目为什么采用了“截弯取直+隧洞引水+5个阶梯电站”模式。虽然雅鲁藏布江大拐弯段在50公里直线距离内形成天然落差2230米,水能密度稳居世界前列,但是如果建设单一超高拦水大坝,或者多级拦水大坝,最直接的挑战就是地质因素,以及生态环境影响。
一方面,该项目位于喜马拉雅山强震带上,修建超高坝体有着巨大的风险。另一方面如果建设多级坝体,也将增加淹没区域,其中墨脱县等下辖城镇、村庄就在淹没线附近,将产生不利影响。
另外,近些年极端天气频繁出现,位于喜马拉雅山区域的降水量也有显著的增加,建立巨型大坝面临着巨大储水量的挑战,在没有取水工程伴随的情况下,目前还不是首选。

整体来说,该区域生态多样性很好,涵盖了冰山到热带雨林的植被和生物,如果按照传统大坝模式,费钱费力不说,还无法避免一些不利影响。
因此,在综合考虑多方因素之后,采用了“截弯取直+隧洞引水+5个阶梯电站”模式。这就类似于是雅砻江上的锦屏一级,锦屏二级水电站。在雅砻江上游修建低坝拦水,经过引水隧道发电,到下游释放水源。

这样建设的好处有,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影响很小,搬迁区域很小,发电效能提升。当然,打通隧道本身就是一个超级难题,加大了工程投入。
目前,根据网传信息,基本可以确认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站将在大拐弯的巨大“U形”处挖隧道取直,在地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以最短的距离,构建最大落差的引水隧道以便用来发电。

具体可能为上游的林芝市派镇建立低坝拦水,然后在下游墨脱县背崩乡放水。整个引水隧道要穿越喜马拉雅山脉,面临的是高爆岩体、冷冻环境,以及强震带等风险。

我们知道白鹤滩水电站创造了6个“世界第一”,而该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站可能将创造更多的“世界第一”。
一直以来,坊间都在热议藏水入疆的“红旗河”设想,网民们都想着把中国水塔的西藏水资源输入到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区域,或者输入到黄河也行。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锁边”工程基本完工,还在攻坚部分区域,与此同时各种节水科技、消减盐碱的技术也在该区域进行试验,尤其是近8年来,都在使用塔里木河余量水资源灌溉部分沙漠区域,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是否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引西藏水进入新疆还有待评估。

另外,如果要跨区域调水,还充分考虑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具体的工程方式还有很多,未必就是像网传的那样。

其实,从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站上,我们也能看出,我国在加大水电资源利用的同时,也充分考虑综合因素,在生态环境保护、水电资源利用、经济效益方面始终将保护与开发并举。
在大规模改造新疆、甘肃等地沙漠环境的同时,势必也将寻找更为有效的跨区域调水方案。
曾经,网上有很多说法,有人说要给喜马拉雅山打开一个缺口,让暖湿气流深入西藏腹地,彻底改变青藏高原的气候条件。也有人说,将雅鲁藏布江的引入横断山脉,最终引到黄河,甚至新疆去。还有人说,干脆利用太阳能、风能、水电站发电,将雅鲁藏布江的水抽上来,直接建个管道输入三江源头,或者新疆去。

说实话,网友们的想法很好,但是真的要当作工程来设计,其实还有很多缺点,使之只能成为一种假说。笔者曾在青海工作和学习多年,最大的感受就是当地的生态环境脆弱,做任何事之前,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生态保护,其次才是实用性。
我们网友的设想往往很单一,往往只是看到雅鲁藏布江的水白白地流出境外感到可惜。可是作为一个百年基建项目,我们历史上存留下来的,无一不是巧夺天工,至今令人惊叹不已。
我国已经有38项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项目,诸如新疆吐鲁番坎儿井、安徽徽州堨坝-江西婺源石堨、陕西汉阴凤堰梯田、重庆秀山巨丰堰、都江堰、宁夏引黄古灌区、郑国渠(战国)、灵渠等一系列满足建成超过100年、体现卓越治水智慧等条件的优秀工程。

我们还有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白鹤滩水电站,以及京杭大运河、平陆大运河、江淮大运河等世界级规模与技术标杆现代超级水利工程。正在建设和规划的项目还有很多!
请相信,我们的各学科的科学家们、尤其是水利专家、地质专家们的综合设计能力,他们将设计和修建更多令全世界惊叹的水利工程,这些工程都将影响世界,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典范。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