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士李家骥在值班日记里写过一件事。那天深夜他去查房,看到主席一个人没睡,正抚摸着一件旧毛衣发呆。那是一件羊绒衫,是毛岸英1946年从苏联带回来的。从那个冬天开始,每到岸英的忌日,主席都会把这件毛衣独自取出来,一遍遍抚平上面的褶皱。这个习惯,他保持了二十六年,一直到1976年9月8日,他自己生命最后的时候。

毛岸英牺牲前夜,伟人发来一封急电,彭德怀若服从,悲剧不会上演

那份电报在周恩来手里留了38天,直到1951年1月2日,才被放在毛泽东的办公桌上。主席的指尖夹着烟,当他看到电报里的“牺牲”两个字时,手就那么僵住了。烟灰掉下来,落在他穿的呢子大衣上,慢慢烫出了一个硬币大小的窟窿。他过了好一会儿才说话,像安慰别人,又像说服自己——“战争嘛。。。总有流血。。。哪有不牺牲的。。。”

这份电报很短,是彭德怀在事发后枯坐了三个小时才写出来的。

今日志愿军总司令部遭敌机轰炸,毛岸英同志不幸牺牲。

1950年11月25日下午1点,四架B-26轰炸机突然出现在朝鲜大榆洞的上空。它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那排不断向外发出加密电波的木板房。凝固汽油弹被扔了下来,上千度的火焰一下子就把房子给吞了。参谋成普被爆炸的气浪掀翻在地,在他失去意识前,他最后看到的画面是,值班室里,毛岸英正俯身整理着电文。

那个瞬间,就是永别。

毛岸英牺牲前夜,伟人发来一封急电,彭德怀若服从,悲剧不会上演

当时,毛岸英正和参谋高瑞欣一起核对第二次战役里各个部队的坐标。他们听到了爆炸声,但一开始以为只是和往常一样的外围扫射,并没有觉得有什么特别。可当燃烧弹砸穿屋顶的时候,一切都晚了。两个年轻的参谋冲向门口,但厚重的木门已经被大火和高温封死了。外面的哨兵看到,在窗户玻璃炸裂之前,毛岸英用尽力气把高瑞欣推向了墙角,那是一个保护的姿势。

毛岸英牺牲前夜,伟人发来一封急电,彭德怀若服从,悲剧不会上演

火灭了以后,人们在焦黑的废墟里找到了两具紧紧挨着的遗骸。高瑞欣的怀里还抱着已经变成炭的电报稿。而辨认出毛岸英身份的,是他手腕上一块烧熔了的苏联手表。这块表是1939年毛岸英刚到苏联的时候,当时中共驻共产国际的代表任弼时送给他的礼物。杨凤安跪在地上失声痛哭,他喊着:“昨天晚上我们才刚刚开会决议,今天所有人必须全部进入防空洞啊!”

咋就不听话呢


彭德怀在朝鲜战场上,对头顶的美军飞机有一种特别的漠视。这位从井冈山一路打过来的老将军,好像已经把轰炸当成了战场上的一部分。当参谋人员因为爆炸的震动而缩起肩膀时,他还是趴在桌子上写东西,那些巨大的爆炸声对他来说,好像只是背景音乐。他觉得被炸到的概率太小了,“万分之一”而已,根本用不着像面对大敌人一样紧张。

毛岸英牺牲前夜,伟人发来一封急电,彭德怀若服从,悲剧不会上演

洪学智拿着中央的电令去苦劝他,他用湖南口音的倔强回答:“我在前线几十年,早就被炸习惯了。”在他眼里,真正的危险是地图上那些弯弯曲曲的战线,是美军的装甲集群。天上的飞机,不过是“纸老虎”在吓唬人。这种判断,源于他过去的经验——在井冈山反围剿,国民党飞机的准头不行;抗日战争,日军主要炸城市;解放战争,都是地面部队在打。

1950年11月24日深夜,一份关乎生死的电报跨越千里抵达朝鲜大榆洞志司指挥部。

这是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发出的严令,要求志司党委立刻做决定:驻地要经常变动,电台必须分散开,防空洞要按照标准来挖。遇到空袭的时候,负责人必须进入地下室,任何同志都不能违背。文件最后“不得违背”这四个字,能看出中央的担心有多重。仅仅几个小时后,毛主席自己也发来急电,提醒说:“敌人可能使用汽油弹,请你们研究对策”。

命令是下了,可


11月25日上午,当四架F-80战斗机扫射指挥部周围,子弹把窗户都打出密密麻麻的孔洞时,彭德怀竟然拍着桌子发火:“美国佬还敢真的炸老子?我看他们没有这个胆量!” 这让负责安全的洪学智急坏了。他先是找了个“研究敌情”的借口想把彭总劝走,被拒绝后,他只能用强硬的办法,直接架起元帅的胳膊。彭德怀气得踹桌子,骂道“反了你”,洪学智却对着警卫员大喊:“抬走!”

毛岸英牺牲前夜,伟人发来一封急电,彭德怀若服从,悲剧不会上演

六名战士马上冲了进来,冒着危险把还在挣扎的元帅抬向了防空洞。一片混乱里,作战参谋杨凤安抱起彭总办公桌上的文件也赶紧跟了上去。正是这次强制的撤离,让彭德怀和死神擦肩而过。可是在这紧张的十分钟里,当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总司令身上时,没有人去提醒还在值班室工作的参谋们撤离。赵南起很多年后还含着泪说,要是当时严格按照中央的要求,建设了地下的值班室。。。要是空袭警报响的时候,能强制清场。。。岸英本来是可以活下来的。

回不去了


傍晚安葬的时候,仪式很简单。彭德怀摘下军帽,在那个简陋的坟前站了很久很久。朝鲜的寒风吹着,他突然身体往前一晃,差点摔倒,幸好旁边的警卫员一把扶住了他。他的声音很嘶哑,说:“岸英当初向我报名参军的时候,眼睛里都是光。。。我跟主席保证过,要带着他回家的。。。”1951年2月,彭德怀回国向毛主席请罪,主席的回答却让在场的人都很感动:“打仗总要死人的,岸英也只是一个普通的战士,不用对他有什么特殊的对待。”

毛岸英牺牲前夜,伟人发来一封急电,彭德怀若服从,悲剧不会上演

可是,当房间里只剩下他们两个人时,主席用指尖敲着桌面,加重了语气说:“美军在朝鲜有上千架飞机,你们司令部的安全,必须做到万无一失!”这句话的背后,是一个刚刚失去儿子的父亲,还在为前线几十万将士的生命安全担心。1953年夏天,新婚三年、一直苦苦等着丈夫回家的刘思齐,终于知道了真相。毛主席轻轻抚摸着儿媳的手背,告诉她“我们毛家已经有五位亲人为革命牺牲了”的时候,刘思齐再也忍不住,放声大哭。

毛岸英最后被安葬在朝鲜桧仓郡的志愿军烈士陵园里,和十三万牺牲的志愿军将士一起,长眠在那片开满金达莱花的山坡上。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