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在结婚时,男女主人公的家庭双方,或多或少的要给予对方些彩礼、嫁妆,不过这也没个多少的规定,富的不在意彩礼、嫁妆有多少,至于穷的和一般的普通老百姓,多半也都是不在意什么多少,能结婚的多是“门当户对”,至于说什么穷少年(女)娶(嫁)到富人家。 那是特例十几万家不见得能出一个的“特殊情况”就不做讨论,一般情况下“结亲”两家的条件都“大差不差”,什么彩礼和嫁妆不过都是意思意思,表示对子女“结婚”的看重,甚至于说一些开明的长辈,还会用这些钱作为“新家庭”的“启动资金”。

这种状况维系了近几千年,只是从近代几十年开始,人们越来越要求“高彩礼”并刻意的薄嫁妆,导致放几百年前都能安稳成家的普通男女恋人放到现在却多数都没能越过“彩礼”这倒坎,而不欢而散,但你知道在一千年前的宋朝,实际情况是跟现在几乎是反着来的吗? 不知道从什么时间开始,宋朝女子出嫁时是越来越重视自家“嫁妆”的份额,甚至是到了不去管“丈夫”彩礼的多寡,而自己家能有多少就给多少的地步,哪怕是“卖房、卖地”也得让“女儿”的“嫁妆”丰厚,词语“十里红妆”就是形容宋朝女子“厚嫁妆”的情形。 宋朝虽说在“军事”上“败多胜少”,但在“经济发展”方面却是一等一的高,宋朝很有钱,根据有限的数据统计,宋朝时期(1000年)其GDP总量为265.5亿美元,占当时世界经济总量的28%左右,而人均年收入放现在也是相当于2280美元,其社会繁荣和民间经济水平就连有“遍地黄金”美誉的“盛唐”也远不及其。

宋朝很有钱,连带着其百姓的经济水平也相对于其它朝代“富庶”,以南方为最,江浙一带的有钱人最多,因此女儿出嫁的“嫁妆”也算的上极高,或是为了让女儿不在夫家受欺负,或是想·女儿在出嫁倍有面,又或单纯的想与其它“富人”攀比,争争风头,由于各种原因的促成,在富人之间形成了“十里红妆”这一“不成文的习俗”。 但没多久,这种情况就从富人蔓延到了普通老百姓甚至于一些“穷人”家庭,为了能准备更好的“嫁妆”,大部分家庭在女儿出生时就开始着手准备,日日省吃俭用的就只是为了能给女儿多添上些“嫁妆”。 可怜天下父母心,无论是富是贫,父母所求的都无非是想要子女过得好罢了。 当然也有另外的原因,虽说在宋朝中期,女性的地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在法律方面还严厉的规定“一夫一妻”(《宋刑统》),甚至女性还拥有“离婚”和重新结婚的权利,这放在整个封建社会都是极其少见的。 而然并不是所有女子都能在“适婚龄”结婚,在那个年代,年龄越大就越难嫁,有时候还会被一些“嘴碎”的闲散人士调笑,出于面子或是对女儿成家的担忧,家里的父母、长兄就会在一起拼凑出一份丰厚的资产作为“嫁妆”来吸引“女婿”上门,甚至于说觉得给女儿(妹妹)的嫁妆份量不够,还特意跑到别人家借钱来添“嫁妆”,这种情况并不在少数,在后面还引得官府不得不出手整治,将“嫁妆”规范到一个“合理”的范围,并对超额的“嫁妆”做出一定“处罚”,虽说是效果稍微。

随着时间的推移,“厚嫁妆”俨然成为宋朝人的一种风俗,但凡结婚,都会将嫁妆弄的“厚实”,看富人家的嫁妆,什么房产、田契、佣人,金银珠宝应有尽有,光是铺都能铺满十里地之多,其丰厚可见一斑,至于普通人家的,也有着上百件饰品嫁妆之多,凡是有姑娘出嫁,光是看着一路来往的的陪嫁“嫁妆”都好不风光。 就从浅层来看,有哪个做爸妈的不希望自家女儿出嫁能风风光光的?又有哪家姑娘会拒绝风光的出嫁场面?要知道大部分人可都只有这么一次,一旦错过也就只能错过了,就这样的人生大事又怎么能不去重视?

另一方面彩礼是女子出嫁的保障之一,嫁妆越多,自己在家中的“份量”就越重,不用去忍受来自恶婆,恶夫的“压迫、剥削”,能拥有自己的“话语权”和决定权,甚至于说当与丈夫出现暂时性的矛盾的情况,也能用“嫁妆”来保障自己的安全与日常生活不受“破坏”。 哪怕女子嫁作他人妻,也是无权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擅自使用丈夫家的财产的,同理,丈夫也无权在未经允许的情况挪用妻子的嫁妆,要是有逾越的行为,而又不符合自己的心意,大可去按照律法告上一告,再由官府做出合理判决。(以李清照告发贪墨其财产的“前夫”张汝舟为例) 彩礼的丰厚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夫妻之间稳定的家庭关系,让双方的地位趋于“平等”,在家庭发展的“大方针”上也不会变成“一己之言”。 要是夫妻感情变得不好要去离婚了,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宋朝女子也有权将这些嫁妆全部带走,或是要带到重新结婚的家庭中去,而丈夫(前)对此是无权干涉的。 从成果来看,女子重视“厚彩礼”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女性在家中、在社会的地位,让女性开始能承担一些原本只有男性才可以做的工作。

结婚是两个人的事情,不是什么“小打小闹”,既然结婚了那么双方都得承担起“家”的“义务”,本因是双方家庭在“未来”的延生与扩展,就个人而言,觉得在彩礼方面不管是宋朝的“厚嫁妆”也好,还是现在的“重彩礼”,应当摆在“大差不差”的程度,总不能只想着一方去倾尽所有,而另一方却在懒散得意的享受着好处? 参考资料: 《宋刑统》《宋朝“厚彩礼”风气》《十里红妆的缘由》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