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拉美新说观点

11天惊魂:一桩残暴绑架案,揭开阿根廷新型犯罪的隐秘一角

“如果说在美国世界杯上,他们砍断了迭戈·马拉多纳的双腿;那么这群临时拼凑却凶残的绑匪,从我身上割走的,是我的心脏、我的大脑,是我的一切。”

在位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市维拉乌尔基萨区的家中客厅里,阿里尔·斯特拉赫曼(Ariel Strachman)在他唯一一次接受的专访中,向我倾诉着。此时,距离那场将他的人生彻底撕裂的绑架案已过去近两年——在那场劫持中,绑匪为了勒索赎金,截断了他右手的小指。

他已心力交瘁,饱受折磨的双眼布满血丝,但积压的情绪如决堤般倾泻而出:“我至今仍能感到那种疼痛,但我努力不让仇恨占据我的心灵。我发誓永远不会忘记。那天晚上八点半,我下班开车进入公寓的车库。就在大门即将关闭时,两个男人闯了进来。他们用枪指着我,对我拳打脚踢,高喊着‘你输了,傻瓜’,然后将我踹进了车里。”

他的声音里带着悲伤与不屈的怒火:“我要求判他们死刑,但头目最终只判了22年。这算什么惩罚?得知判决后我彻底崩溃了。他们砍掉我一根手指,还扬言接下来要砍掉我整只手。他们一边用‘该死的犹太佬’这样的字眼辱骂他,一边嘲弄说要慢慢折磨致死。 他们用打火机灼烧我的胸口和嘴唇,往我嘴里塞猪肉火腿,灌我酒精。我手脚被绑,他们还给我喂了安眠药。可笑的是,在法庭上,他们竟矢口否认做过这一切。”

这些话语并非一时冲动,而是那场绑架在他生命中留下的巨大空洞的回响。这起案件,让他无意间成为了阿根廷社会在暴力压抑时期的一个象征。他的故事,是21世纪初众多“闪电绑架案”的缩影,其中交织着年轻人的狂妄、法律的真空,以及一种连资深调查员都为之震惊的、尽管错漏百出却又极其周密的犯罪策划。

11天惊魂:一桩残暴绑架案,揭开阿根廷新型犯罪的隐秘一角

2002年的阿根廷,经济危机已演变为一场更危险的道德危机。当整个国家试图恢复秩序时,布宜诺斯艾利斯郊区滋生出由保镖、职员和大学生临时组成的犯罪团伙,他们将绑架视为快速牟利的捷径。阿里尔的遭遇尤为离奇:绑架他的,是一群来自布宜诺斯艾利斯富裕社区的年轻人,他们开着进口轿车,行事手法却兼具笨拙与残暴。

事件发生在当年10月16日。时年27岁的珠宝商之子斯特拉赫曼,在返回公寓时被一伙武装分子拦截。他被强行塞进汽车,押往霍姆伯格街附近的一栋房屋——后经证实,该房屋属于索马鲁加(Somarruga)家族,团伙中大多数成员均来自这个家庭。他被踹下楼梯,最终被囚禁在地下室,手脚被铁链紧紧锁住,几乎无法呼吸。

随后,绑匪又将他转移至皮拉尔市的另一处住所,并在那里成功收取了第一笔赎金——约一千美元、六百比索和一些珠宝。由于得手顺利,他们变得更加贪婪。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持续对阿里尔进行殴打和羞辱。为了向其家人施压,他们竟残忍地割下了他右手的小指。 装在袋子里的断指连同索要3万美元赎金的字条,一同被寄给了受害者家属。这张照片随后传遍了警察局、新闻编辑室和法院,成为一种跨越阶级界限的残暴行径的象征。“你将承受比纳粹大屠杀更惨烈的痛苦”,他们如此折磨他。

绑匪的勒索电话充满了嘲弄,行动却像军事行动般精准。据调查,团伙头目巴勃罗·索马鲁加(Pablo Somarruga)曾是夜店保安,与健美圈有联系,其他成员则有的是夜店保镖,有的甚至是正在攻读大学学位的学生。调查人员发现,这不是一个普通的犯罪团伙:成员中没有惯犯,而是一种傲慢与业余的混合体,但正是这种组合,造成了毁灭性的后果。

11天惊魂:一桩残暴绑架案,揭开阿根廷新型犯罪的隐秘一角

这场绑架持续了十一天。在支付了部分赎金以及阿根廷联邦警察的秘密行动下,阿里尔终获解救。他被送到医院时严重脱水,遍体鳞伤。医生告诉他,断指已无法再植。他的人生,也永远回不去了。

警方的调查如同一场拼图游戏。绑匪在公用电话、赎金钞票上都留下了线索。他们接连落网。当他们的身份被揭晓时,整个社会为之震惊:这是一群年龄在25至35岁之间、毫无犯罪记录、外表光鲜且人脉广泛的年轻人。 媒体将他们称为“保镖帮”,但案卷中记载的罪名是“以绑架勒索为目的的非法组织”。

两年后的2004年9月,阿根廷联邦第一法庭作出判决:主犯阿德里安·索马鲁加(Adrián Somarruga)被判22年监禁,其弟巴勃罗被判16年,其余成员分别获刑。庭审中,受害人与被告间的反差令人震撼。身着深色西装、声音颤抖的阿里尔描述着那些不见天日的夜晚、无尽的辱骂与痛苦;而被告席上的年轻人则神情自若,近乎傲慢。

11天惊魂:一桩残暴绑架案,揭开阿根廷新型犯罪的隐秘一角

司法机关认定,该组织“行事极端冷酷,对人命视若无睹”。此案具有标志性意义,它改变了阿根廷的犯罪格局——绑架者不再是来自边缘地带的团伙,而是拥有教育背景、人脉资源和经济野心的组织。它折射出一个在混乱中失序的时代,一个似乎万事皆有可能的时代。

二十多年过去,索马鲁加家族的名字偶尔还会出现在新闻版面上,而对于阿里尔来说,黑夜依然是一片布满惊雷的禁区。他坦言自己不求报复,只求遗忘。“我没有仇恨,但连他们的脸都不愿再记起。” 绑架者的姓名,如今只是司法档案中冰冷的条目,但他们留下的创伤,却如一个永不消散的阴影,盘踞在一个幸存者的余生之中。这起案件最终成为一面令人难以直视的镜子,映照出的不仅是一个人的悲剧,更是一个国家在特定时期灵魂深处最残酷的扭曲。

作者: 阿里尔·斯特拉赫曼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