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职业背债人的四大风险特征

潘晓俊(金融从业者)

对于商业银行,无论车贷房贷,都有类似“真人、真房(车)、真交易”的三词真经。但是随着经济持续L形发展和资产荒的加剧,任何一个提交信贷申请的客户都在这个经济周期变得异常宝贵,出于业绩压力很多行利用指标和绩效多种手段驱使一线客户经理敢于放贷和勇于放贷。

于是造假流水、勾结内鬼、分赃离场,一条黑色产业链正趁着这个经济周期悄然壮大。

当前信贷市场面临资产荒,多家银行被迫下沉客户群体、放宽审核政策,试图在低迷的经济环境中扩大贷款规模。不论这种下沉是否合理,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宽松环境正为“职业背债人”这一金融毒(瘤)提供肥沃土壤,而风险正在疯长。

职业背债人,表面是贷款主体,实则是中介机构、炒房客乃至银行内鬼联手炮制的“提线木偶”。他们瞄准征信“白户”或低收入人群(如农民工、老人),通过伪造工作证明、收入流水、资产文件等手段,将其包装成“优质客户”,勾结银行内部人员套取贷款。资金到账后,中介、资金方与银行蛀虫层层瓜分,背债人仅得残羹剩饭,却需背负数十万乃至数百万的债务。

对银行而言,职业背债人直接推高坏账率。以上海一起曝光的骗贷案为例,不法分子通过背债人套取贷款6000万元,造成巨大损失。

不良贷款最终需全民买单,加剧金融系统性风险。对背债人自身,代价更为惨痛,终身信用破产、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限制高消费及出行,甚至面临金融诈骗共犯的刑事风险。而全社会则承受着信任崩塌与资源错配的恶果。

职业背债人这一毒(瘤),不得不打,也值得不惜一切代价打。如果这个最基础的风险识别都说不清也做不好,也不要谈什么客群下沉了,更不要吹什么大数据风控能力,洗洗睡吧。

专家谈职业背债人的四大风险特征

专家谈职业背债人的四大风险特征

背债人把贷款变成一场“收割游戏”

“到手80万不敢保证,到手30万是能保证的。代价就是黑户,做老赖。”贷款中介的这句承诺,赤裸裸揭示了职业背债人的本质,一场针对弱者的金融围猎。53岁的黄某礼没有固定工作,靠打零工糊口。2023年,他在中介的“包装”下,先后“拥有”了建设公司职员身份、月入5000多元的银行流水、一套估值虚高两倍的二手房,甚至一片不属于他的毛竹山。凭借这些虚假材料,他“成功”申请到四笔贷款总计48.2万元。钱一到账便被瓜分,炒房客拿走15万,中介抽成20%-25%,银行经办人分得一杯羹,黄某礼最后没有等到80万也没等到30万,只有还不清的债务和四张法院传票。

这不是孤例,职业背债人产业链已形成两大成熟模式:“包装贷”模式,针对个人信贷,伪造房产、工资流水骗取房贷、装修贷。中介与银行内鬼配合审核“放水”,背债人沦为债务傀儡。“职业闭店人”模式,针对企业债务,将濒临跑路的企业法定代表人变更为背债人(多为偏远地区老人或赌徒),支付3万-5万元让其顶包。原老板则金蝉脱壳,卷款消失。

无论哪种模式,结局都指向三重崩坏。银行坏账攀升,背债人坠入债务深渊,社会公平与信用体系遭受重创。

专家谈职业背债人的四大风险特征

专家谈职业背债人的四大风险特征

职业背债人的四大风险特征

识别职业背债人,关键在于穿透表面资料,抓住非常规痕迹。银行审计实践与案例研究显示,其风险画像呈现四大高危特征:

1、资产与身份存在明显“时间错配”

房产过户、企业法人变更与贷款申请的时间差极短。不是说时间短就一定有风险,但肯定是重要风险参数,举例来说如果相关贷款不把“1个月内完成过户或执照变更并申贷”设为风险警戒红线并提升风险权重的话,那就是不懂业务的科学家评分卡。前面提到的黄某礼就是突击房产过户,随后实施的骗贷行为。

2、抵押物等资产存在“高评高贷”嫌疑

职业背债人常用老旧、偏僻房产套贷。可以将抵押率超70%、房龄超20年或面积大于144㎡的房产列为高风险标的,另举例来说抵押物所在小区多为高层与别墅混搭、商住楼与居民楼混搭的类型。这种混搭小区可能由于规划、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导致整体品质参差不齐,需要风控规模单独评估。黄某礼所购二手房实际价值仅20万元,但评估价被炒房客与中介抬至42.5万元,以此套取34万元超额房贷。这类“低买高评”是套现的经典手法。

3、借款人身份呈现“边缘化”倾向

职业背债人通常来自社会底层,尤其是农民工或经济困境中的个体,他们面临较大的经济压力,职业背债人能够获取并瓜分骗取贷款的资金,从而缓解其经济困境或满足其他财务需求。年龄两极化(25岁以下或55岁以上)、离异/未婚、无稳定职业者最易被诱骗。这类群体法律意识薄弱,对“躺赚百万”话术缺乏抵抗力。例如温州“职业闭店人”产业链专找山区老人挂名企业法人,因他们“不懂维权、价格便宜“。

4、资金流向暴露“团伙操作”痕迹

最核心的是包装的各种账户流水,例如短期中介进出流水包装收入和资产信息,并且多笔贷款资金最终流入同一账户,或呈现“分散转出-集中回流”的异常路径,指向中介团伙控盘。前面提到黄某礼的“工作单位”与工资流水在贷款前突击生成,且从未实地办公,此类临时抱佛脚的包装往往漏洞百出。其实过往征信白户就能很大程度识别风险特征,但是现在新市民等贷款就是针对征信白户以及农民工等这类客群,所以简单的拒绝也是不可取的。

专家谈职业背债人的四大风险特征

专家谈职业背债人的四大风险特征

流水不撒谎,必须要有专业的工具识别

商业银行在识别和评估信贷风险时,可能缺乏专业的工具和手段。这导致银行难以准确判断贷款申请中是否存在“职业背债人”的欺诈行为,以及贷款发放后可能面临的风险程度。目前商业银行只能依靠规章制度以及信贷一线和审查人员的经验和职业责任感,缺少对应的数字化手段和措施。

商业银行谈了各种风控数字化和模型能力,甚至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和财力去尝试AI的各种知识问答,反而在最基础的职业背债人风险识别上缺少基本的线上手段,笔者在这里提出一个观点,AI最好也是最接地气的应用就是反欺诈,先从最简单的反职业背债人欺诈开始,这是每个行都要做的事情。

我们看下AI反欺诈可以做哪些事情,客户线上本人实名授权后就可以通过各种三方数据源提取基本的人行和三方数据,随后只要和微信对话一样把客户的流水PDF和房产证、营业执照等图片信息录入,就能实时识别核心的反欺诈项目,并且通过电子报告的形式反馈给客户经理和审批人,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风险事件,例如“瞬时流量”型流水:工资入账后快速转出,账户余额长期趋近于零。黄某礼的农行账户中,虚构的“工资”到账后即被中介转走,未用于日常消费或还款储备。“无根之木”型流水:流水显示稳定薪资,但个税缴纳记录、社保明细完全缺失。“自循环”型流水,中介操控多个账户制造虚假交易流水。如黄某礼的工资流水由中介每月垫资转入再转出,形成封闭资金环,无真实收入支撑。

最近有不少读者后台问我是干啥的,公众号是我的爱好,主营是提供风控反欺诈等工具的科技公司,如果有相关读者感兴趣可以后台联系我。

专家谈职业背债人的四大风险特征

最后还要说,遏制职业背债人黑产,需金融机构、监管层与公众形成合力。银行筑牢内控防火墙,虽然压力很大了,必要的底线还是要坚守的,不然好的工具就算买回去也是当烧火棍用。此外针对这类恶性欺诈行为,监管重拳需要穿透底层,推行“贷款受益人穿透”制度,追溯资金实际使用方。对银行“内鬼”参与骗贷的,以受贿罪或诈骗共犯论处。当然对于公众来说需要唤醒风险意识,金融宣教需直击要害,向公众明示“背债=毁人生”。任何宣称“贷款不用还”“背债致富”的项目均为诈骗。

经济下行期,银行面临业绩压力的同时,更需清醒认识到,职业背债人不是“优质下沉客户”,而是吞噬利润、蛀空信用的癌细胞。当信贷员为完成指标对虚假材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支行长因“业务创新”默许高评高贷,毒(瘤)便已悄然滋生。阻断这一黑产,既需技术赋能,更要人性觉醒。勿因短期利益,践踏金融赖以生存的信任基石。

专家谈职业背债人的四大风险特征

当最后一个背债人被榨干价值时,崩坏的将是整个信贷生态。(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头条号立场)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