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虽然作为一部宫斗剧被大家熟知,里面的女性角色生来就被设定在一个“注定要雌竞”的系统里生存,但是在其中我仍然可以看到一些只有女性之间才有的共情和惺惺相惜。

(p1-p2)甄嬛和眉庄在开完例会后,对朝瑰公主即将被嫁给一个年龄都可以做自己祖父的男人感到心疼和惋惜。那个时代女性受的教育是“女子无才便是德”,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莫过于夫婿人选,男性被教育“好男儿志在四方”。可关键时候,却要用女性的身体代替千军万马去平定战事。

(p3-p4)曹琴默满眼的担心和不安和皇帝眼里的冷漠和无情形成了鲜明对比。作为男性,更是一个国家的领袖,皇帝认为可以用一个女人来解决的事情,那如何选择是显而易见的,就算这个在他嘴里“若是足岁,朕也不必为此烦心”的对象是自己的女儿。而反观和温宜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其他嫔妃,眼里都是不忍和无奈,那个时代女性的价值由男人决定,就算贵为公主,也不过是关键时刻拿来联姻的工具。

(p5-p6)大家都知道甄嬛传中皇后失去了自己的大阿哥,子嗣一事更是成了皇后的心魔,而甄嬛被皇后一党算计陷害至此,也不愿意在皇后的伤口上撒盐。一句“天下所有臣民的母亲”,维护了皇后作为中宫的脸面,也一定程度上安慰了再也无法拥有属于自己孩子的宜修。反观皇帝,几十载的夫妻,却毫不在意地在众嫔妃面前戳皇后的痛处,一句“皇后长久地不做生身母亲”,让皇后眼里的光瞬间消失。

(p7,p8,p9)华妃虽然狠毒了甄嬛,但是在冷宫时也坦言自己从未想过害甄嬛的孩子,因为她也是失去过孩子的人;安陵容小产时,剪秋疑问鹂妃明知故犯,而皇后明确指出“明知故犯的是皇帝”,因为她知道作为嫔妃的安陵容没有拒绝的可能;甄嬛刚回宫时因胧月的疏离伤心,眉庄精准指出造成如今母女情浅场面的真正原因,是皇帝因为自己放不下甄嬛而不许宫里人提起甄嬛,以至于胧月对甄嬛一无所知,一时无法接受有这样一个生母。

(p10-p11)甄嬛在把安陵容引荐给皇帝的时候,为她精心筹谋,让她以自己的一技之长吸引皇帝,打出差异化,而不至于让她三五日后就被皇帝抛之脑后。甄嬛知道女子困与后宫,这一辈子都只能仰仗皇帝,同为嫔妃的自己知道得宠后又被冷落的滋味不好受。所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