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不少年轻人是“不婚族”,扬言“一人过潇洒自在,俩人过吃了上顿没下顿。”
很多人认为这种想法太自私,只顾着自己感受,全然没有民族传承的责任与担当。
如今,中国人口老龄化严重,新生儿出生率很低,东北三省甚至是负增长;
教育部最近公布一组数据,2023年到2024年,仅1年就关闭了2万多幼儿园,所以,当下不仅催生三胎,还要催婚。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年轻人不结婚?如果不结婚又会怎样?
不结婚是结不起?
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不结婚,主要原因就是经济压力,这个压力如同一座无法跨越的高山;
根据央行数据显示,30岁以下人群,人均存款仅为3.6万元,30—40岁人群,为11.2万元;
而结婚需要买房、彩礼(嫁妆)、婚宴等费用,基本都超过了10万。
这组数据说明了什么?年轻人若靠自己完成结婚,几乎不可能,那么就要依靠父母;
可是,截至2024年12月底,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人均约9.06万元,部分家庭的存款仅为1.53万元,少数家庭存款为52.3万元。
简单计算就不难得出结论,结婚真的结不起了;
加上日后还有生育费、教育费、赡养费等,年轻人多数是独生子女或双孩,老人普遍长寿,小两口要承受不止三倍的经济压力。
如果选择不结婚,经济压力几乎就没有了,一人吃饱全家不饿,部分人还能提高生活品质,对比之下,结婚优势就没了,谁还愿意结婚呢?
那么,问题来了,不结婚究竟会怎样?这个问题日本已经告诉我们答案了。
一辈子不结婚究竟会怎样?看看日本
从上个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日本流行一个词叫“孤独死”,指的是一个人在没有任何人照顾的情况下死亡;
据日本一民间调查机构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有2.7万人孤独死,而在日本,平均每小时就有3个人孤独死。
日本官方调查数据显示,2026年,日本单身人口将首次超过2000万,到2040年,将达到1994万户;
平均10户家庭就有4户是无儿无女无伴侣的家庭,也就是不婚族,这些人最终都将孤独死。
不婚族一辈子都是一个人,他们面临死亡时,大多数人大概率都会像铃木良治在日本综艺《可以跟着去你家吗》中说的一样;
他说:“不愿一个人死去。”
年轻时,不想家庭、婚姻,只想好好享受生活,尽情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没想过老了之后是什么场景。
渐渐的,铃木良治年龄越来越大,本身在护理行业工作,看到别人生病有人帮忙,或是老伴儿,或是子女,心里就忍不住羡慕;
最后,他感叹道“人终归还是要有家人的。”
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当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后,归属与爱的需求会愈发凸显;
试想,你老了之后,生病了,没有人为你端茶倒水,伤心了,也没人听你诉说,临死前,甚至都没有一个人在身边;
那种孤独带来的绝望、痛苦,一定是你想象不到的。
并且,人类天生具有社会性,属于群居动物,对孤独存在本能恐惧;
年轻时生活热烈,你或许感受不到,可年龄大了,身边人或成家,或各奔东西,或天人永隔,你的生活回归平静,就像死水一般;
对比之下,旁人儿孙绕膝,家里烟火气十足,你就会后悔了。
日本不婚族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可是,有人会说,结婚成本那么高,实在是害怕,这又该怎么办?
如何跨越“经济大山”?
相信很多人会说,“不结婚就要面临孤独死,结婚就要被经济压力压死”。
其实,这种想法未免太悲观,结婚或许没有想象的可怕。
你若将“经济大山”视为“猛兽”,就会陷入焦虑、绝望等负面情绪中,从而不敢恋爱、结婚、生子;
反之,你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你会发现结婚的好处,遇事有人商量,美好事情会带来双倍快乐等等。
明代王阳明曾说“心若阳光,万物生长。”
你心中是怎样看待婚姻,那婚姻就会是什么样子,若摒弃杂念去看待,轻而易举就能跨越“经济大山”。
买不起大房子,那就租房子,彩礼太高,婚事谈崩了,还会有更合适的人;
至于教育,没有好的经济条件,那就“穷养”,最终的结果未必都是不好的。
当然,不可否认一个人独处,经济压力要更小,但是,你要想想,年龄大了,你愿意像日本不婚族那般孤独死吗?
婚姻未必是“坟墓”,也有可能是“世外桃源”,不要抗拒、抵触结婚,兴许它会让你更幸福。
-The End -
作者-刘森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