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化][融化]金陵农业大学上周发布消息,张红生老师突然发病离世,终年62岁,他是钻研水稻的教授,带了近一百位研究生,承担着省里种业研究中心的工作,学校官网已挂出讣告,不过不少同事称,当天上午十点他还坐在办公室批改论文,电脑屏幕处于开启状态,PPT里有未保存的旁批。

[快哭了]张老师非常擅长培育耐寒水稻,这种稻种能够让长江中下游地区多收获一季,学生们都记得,他经常带他们去田里,并且总说实验室的数据和实际种地的情况差别很大,去年农业局开展培训时,他背着显微镜走到田埂边讲课,教农户们观察稻瘟病,有录像显示,他在大太阳下蹲着讲了整整三个小时,衬衫的后背都被汗水浸透了。


稻米专家张红生走了!带走32个种子专利、数百篇论文,太可惜了!

他留存的研究资料数量不少,学校称其手中有32项专利,撰写了五部著作,电脑里存储着今年刚开展的盐碱地实验数据,助手小王表示,去世前一周他还在与博士生探讨如何运用基因编辑优化老品种,团队当下正忙于整理遗稿,筹备申报国家项目,只是有个抗倒伏基因序列尚未公开。

[可怜]学生们如今已成为各地农业骨干,例如江苏一家大种子公司的技术主管,便是他带的学生,前些天这人发了朋友圈,配图是他导师在田间查看稻穗的老照片,农业部门近期和张老师团队取得联系,计划继续开展沿海滩涂种稻的研究,依据现有数据,国内耐盐碱稻产量较普通稻差两三百斤,若该研究得以推进,或许能使众多荒地变为粮仓。

[可怜]张老师家中寻得一铁皮盒子,盒内装着这些年来手写的育种记录,其家属表示欲捐给学校,只是手续尚未办理完毕,有位农场主回忆,去年秋天张老师前来指导时曾提及,期望自己退休前能够培育出可在盐碱地种植的优质稻米,如今听闻这番话,好似一句未说完的诺言。

[叹气]团队成立了个专项小组,接着推进他的那个实验;学生说:“很多研究还没做完,得接着做,”上周整理遗物的时候,助手发现电脑桌底下有张便签,上面写着“下周去盐城,核查亩产量的数据”,现在只能让其他人接着做。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