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的寒风裹着中央大街的马迭尔冰棍甜香时,在银幕帝国又完成了一次精准的市场猎杀。2月8日,据猫眼专业版数据,《唐探1900》正在热映,助陈思诚导演电影总票房超152.27亿,成为中国影史票房最高导演。
《唐探1900》的票房数字跳动瞬间,这位被贴上“油腻”“渣男”标签的导演,悄然越过、徐峥等前辈,登顶中国导演票房王座。
当吃瓜群众至今还在咀嚼他与的婚姻八卦时,陈思诚早已在商业片的赌桌上垒起152亿筹码——这个总是梳着油头、挂着三分痞笑的男人,或许才是中国电影工业化进程中最清醒的操盘手。
要理解他的逆袭,得回到2012年的北京冬夜。刚拍完《北京爱情故事》电视剧的陈思诚,裹着军大衣蹲在798艺术区的烧烤摊前,手机屏幕上是《泰囧》破10亿的新闻推送。
烟熏火燎中,他忽然对编剧李亚玲说:“咱们得拍部能卖到东南亚的电影。”两年后,《唐人街探案》在曼谷开机,穿着花衬衫在四面佛前狂奔的镜头,无意间踩中了中国电影市场转型的黄金节点。
那是流量明星统治银幕的最后狂欢,也是观众对强类型片饥渴值爆表的临界时刻。陈思诚的油腻,恰似他电影里永远泛着油光的唐人街霓虹。
当同行还在艺术与商业的钢丝上纠结时,他早已参透中国式爆款的底层逻辑:用悬疑钩住男性观众,用喜剧讨好女性市场,用异域风情满足三四线城市的猎奇心。
他比任何人都更早嗅到,在城市化浪潮中被抛下的三亿小镇青年,正在用手机屏幕与爆米花重塑中国的文化权力版图。
下沉市场的狂欢有着暴烈的美学逻辑。
当都市中产还在咖啡厅里谈论塔可夫斯基的哲学隐喻时,县城青年正用短视频投喂的碎片化审美,将电影解构成一场声光电的感官轰炸。
《唐人街探案》系列中癫狂的肢体语言、廉价的笑料堆砌、符号化的异域想象,恰似为这些文化游牧者量身定制的精神饲料。
秦风与唐仁在曼谷警局插科打诨的戏码,藏着对观众心理的精确解构——那些被诟病为“低俗”的屎尿屁笑料,实则是下沉市场最硬通的社交货币。八十年代三线城市录像厅里的我和小伙伴,被同样风格的周星驰早期电影迷得不要不要。
陈思诚深谙这个群体的集体无意识:他们不需要费里尼式的精神漫游,只渴求在两个小时里完成从现实困顿到虚幻胜利的纵情跳跃。
精准的市井智慧,让他在前辈徐峥的《港囧》遭遇口碑滑坡时,用《唐探2》的纽约街头魔术秀完成反超,顺势将侦探宇宙的蓝图铺到东京、伦敦。
若把时间轴拉长,会发现陈思诚的油腻表象下,藏着一套精密的商业算法。
2016年《唐探》网剧启动,他让新人导演操刀单集成本控制在一千万以内,却在每集结尾埋下电影版彩蛋。
这种“剧影联动”的模式,比奈飞早三年在中国跑通。当观众为邱泽的阴郁侦探着迷时,陈思诚正坐在剪辑室里,把网剧流量折算成大银幕的预售票房。
及至《误杀》翻拍印度神作,他更展现出惊人的本土化手术能力:把原著的阶级批判,巧妙置换为“平民父亲对抗体制”的爽文叙事,甚至让肖央对着监控说出“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是禽兽”这种社交媒体定制金句。
必须说,陈导的创作策略堪称“文化工业的完美样本”。他将好莱坞类型片的骨架浸泡在本土化的地沟油里,用东北二人转式的市井智慧解构悬疑片的智力门槛。
当侦探推理沦为装点门面的花瓶,当女性角色退化成胸脯与大腿的视觉符号,这种“去尊严化”的创作恰恰击中了下沉市场最隐秘的欲望:用消费主义的快感消解现实生活的挫败感。他的每部作品都是精准的心理学方程式,解算出小镇青年对精英文化的报复性嘲弄。
在资本游戏的牌桌上,陈思诚也是罕见的“双面赌徒”。他敢用《外太空的莫扎特》试水科幻赛道,哪怕遭遇口碑雪崩;也能在《消失的她》中把东南亚杀妻案改编成女性主义狂欢,精准收割性别议题流量。
在艺术风险与商业安全带的反复横跳,恰暗合中国电影市场的撕裂现状——当小镇青年需要合家欢,都市白领渴求情绪宣泄,陈思诚的油腻,就成了调和众口的万能酱料。
陈思诚的成功,还因为他拿着一把精准无比的手术刀,不仅切开了下沉市场的脉络,更刺中了那些自诩为城市精英的白领们的软肋。
这些人,或许就是从小镇走出来的“做题家”,尽管他们现在身处繁华都市,张口闭口都是“ROSE”和“杰克”,但他们内心深处的文化与审美需求,却依旧停留在那个被遗忘的故乡。
北上广写字楼里端着冰美式的“新中产”,与县城影院啃鸭脖的观众,共享着同一条文化基因链——全都是被应试教育阉割了审美能力的残次品。
陈思诚的镜头,正精准刺入这群伪精英的认知裂缝:那些刷题刷出的985文凭,从未教会他们如何识别真正的艺术尊严。
格子间里的文化混血儿,既想用IMDb榜单装饰朋友圈,又会在深夜为《消失的她》的狗血反转颅内高潮。
这种撕裂源自残酷的文化断代——十二年应试教育教会他们解傅里叶方程,却从未给过一堂真正的美学启蒙课。
当他们在跨国企业的英文会议中游刃有余时,审美能力仍停留在老家录像厅时代的《还珠格格》。陈思诚比任何人都清楚:这群人的文化胃袋,早被五年高考三年模拟锻造成了下沉市场的形状。
所谓精英品味,不过是他们向原生阶层告别的投名状。就像《唐人街探案》里镶金嵌玉的泰国寺庙,这些都市白领的“高级趣味”本质是镀金的猪圈。
他们追捧诺兰却看不懂《记忆碎片》,谈论黑泽明只为在豆瓣标记“已看”,对文化符号的饕餮暴食,恰恰暴露了灵魂深处的审美饥荒。
陈思诚的电影就像精心调配的士力架,用悬疑作巧克力外衣,包裹着直击脑垂体的大剂量多巴胺糖浆——正契合了做题家们“既要体面又要快感”的精神分裂。
大数据平台早已看透这群文化瘸子的致命伤。当算法推算出他们点击《穆赫兰道》时实际在快进,购票软件捕捉到他们为《误杀》贡献了三次二刷,一套精准的“奶头乐降维系统”就此形成。
陈思诚说:我不过是这个时代的文化嫁接师,把好莱坞类型片的残肢接上KUAI手短剧的神经,培育出专供伪精英享用的审美怪胎。观众在影院的每一次大笑,不过是为自己破碎的文化人格举行的微型葬礼。
回看中国电影二十年沉浮,陈思诚的登顶绝非偶然。张艺谋用《英雄》开启大片时代时,他还在中戏排演先锋话剧;宁浩用《疯狂的石头》打开黑色喜剧赛道时,他刚凭《士兵突击》崭露头角。
但当移动互联网重塑观影习惯,当短视频三分钟解说肢解电影艺术,陈思诚突然成了最懂新规则的人。
哪怕被骂上热搜,也要守住“唐探”这个价值百亿的IP。如今站在票房之巅的陈思诚,身后是正在坍塌的传统电影秩序。
第五代导演在文艺片里寻找尊严,新生代导演沉迷作者表达,这个总被诟病“没品味”的男人,用最市侩的方式证明了商业片的终极真理:在当代中国,能同时让小镇青年、都市白领和金主都露出笑容的,不是戛纳金棕榈,而是精确计算过的有了快感你快喊。
他的油腻,或许正是对抗行业寒冬的生存脂膏——毕竟在冰河纪来临前,活得滋润的永远是那些懂得储存能量的动物。
作者简介
当你关注财经和时事热点,我愿和你分享背后的故事和观点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