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夏天的西瓜甜,但最近楼市的瓜,却让人越吃越皱眉头
一边是房企又爆雷了,一边是业主退房胜诉了
这两个消息凑在一起,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楼市最真实的模样:以前房企玩的“高杠杆游戏”,现在终于轮到自己买单了
以前购房者吃的“烂尾亏”,现在终于有了点说理的地方
6月23日,港龙中国地产的公告,把“房企爆雷”的话题又拉回了公众视野——这家苏系房企,欠了858万美元的利息没还,宽限期过了也没动静,直接违约了。
其实,港龙的爆雷,早有预兆:
1. 高杠杆拿地,把自己逼上绝路。2020年上市后,港龙像疯了一样拿地,一年花了211.5亿,买了21宗地,多宗地块溢价率超90%。比如在苏州,它拿的一块地,楼面价比周边房价还高,当时以为“房价会涨”,结果现在房价跌了,这些地全成了“亏损包袱”。
2. 债务像大山,压得喘不过气。截至2024年末,港龙的流动负债占比88%,达133.5亿,而账面现金只有2.66亿——现金短债比低至0.09,相当于手里有1块钱,要还11块钱的债。
3. 销售回款断了,彻底没了回血能力。2024年,港龙的营收暴跌53%,净亏损6.58亿。以前卖房子是“印钞机”,现在卖不动了,连利息都还不上。
港龙的故事,其实是很多房企的缩影:以前靠高杠杆“赚快钱”,以为房价会一直涨,结果泡沫破了,自己先栽了。
就像有人借了100万去炒股,以为能翻倍,结果亏得精光,连本金都还不上。
如果说港龙的爆雷是“房企自食其果”,那泰禾中央广场业主的胜诉,就是“购房者的胜利”。
珠海的一位业主,买了泰禾的房子,结果项目停工,逾期没交房。他把开发商告上法院,法院判了:解除购房合同和房贷合同,开发商退还首付、维修基金、已还房贷本金等130多万,未还清的房贷本息由开发商负责。
更关键的是,这不是个例——连云港也有类似判决。以前,烂尾房的解决办法,要么等“白衣骑士”接盘,要么购房者自己扛;现在,法院终于站出来,给了购房者一个“说法”。
这背后的逻辑,其实是楼市供需关系变了:以前是“卖方市场”,房企说啥就是啥;现在是“买方市场”,购房者有了话语权就像菜市场,以前菜少,卖菜的喊价高,现在菜多了,买菜的可以挑挑拣拣,还能讲价。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烂尾房?为什么购房者要承担“首付没了+房贷要还”的双重痛苦?
根源就在预售制。
预售制是啥?就是房企拿了地,盖到一半就能卖房子,收了购房者的首付和房贷,再去盖房子。
这相当于“空手套白狼”——房企用购房者的钱,去赚自己的利润,而风险全转嫁到购房者身上。
比如泰禾的业主,付了首付,贷了款,结果房子烂尾了,首付没了,还要每月还房贷,甚至征信变黑户。
而房企呢?早就把钱挪去拿地或者挥霍了,等到资金链断了,拍屁股走人,留下购房者哭天喊地。
现在,法院支持退房,其实是在“纠正”预售制的不公。但更根本的解决办法,是取消预售制,推行现房销售——房子盖好了,验收合格了,再卖给购房者。这样,房企再也不能“玩杠杆”,购房者也不用担惊受怕。
朋友们,港龙的爆雷和业主的胜诉,其实是楼市“去泡沫”的必然结果。
高杠杆的游戏,总有结束的一天;不公的制度,总有被纠正的一天。
对于房企来说,以前靠“拿地-融资-卖房”的模式,已经走不通了,必须回归“造好房子”的本质;
对于购房者来说,以前“买了就涨”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买房要更谨慎,把“债务风险”放在第一位;
对于政府来说,预售制的改革,已经刻不容缓,必须让楼市回归“居住属性”。
最后想问大家:如果是你,买了烂尾房,会怎么办?你觉得,预售制该取消吗?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毕竟,楼市的未来,不是房企说了算,而是我们每个购房者说了算。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