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地时间7月22日称,自己“可能在不远的将来”访问中国。这一表态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特朗普的访华表态并非孤立出现。当天,他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会见菲律宾总统马科斯时,被记者问及访华计划,给出了上述回应。现场视频显示,马科斯在一旁声称菲律宾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却又强调“最强大的合作伙伴始终是美国”。特朗普则接过话头,称不介意菲律宾与中国关系融洽,还直言美中“关系非常好”。
同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披露,美菲已达成贸易协议,美方将对菲律宾征收19%关税,菲律宾则对美国开放市场并实行零关税。目前,菲律宾方面尚未对此回应。
特朗普(资料图)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的访华表态发生在中美贸易紧张局势缓和的背景下。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7月22日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宣布,第三轮中美贸易谈判将于下周一、周二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此前,双方已在日内瓦和伦敦举行过两次会谈。雅虎财经提到,8月12日是中美暂停加征关税的截止日,新一轮谈判的目标之一是推迟这一期限。贝森特还在21日的采访中表示,谈判可能涉及中国购买俄罗斯、伊朗石油的议题。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7月22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在关税问题上立场一贯明确,希望美方与中方落实两国元首共识,推动中美关系稳定发展。
就在特朗普释放访华信号的同时,美国国务院传出大动作。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获得的内部通知,国务院将于本周五启动大规模裁员,涉及1107名文职人员和246名外交官,总计超过1300人。通知还提到,此次重组将有近3000名员工离职,包括被裁人员及自愿离职者。
这次裁员是特朗普政府推进联邦政府瘦身计划的重要一步,预计将有数百个办公室和职能机构被取消或调整。国务院方面表示,自2025年4月22日国务卿宣布重组以来,部门正优化国内运作,聚焦外交优先事项,人员调整主要针对非核心职能、重复性部门及可通过整合提高效率的机构。按照安排,被列入裁员名单的外交官将先进入120天行政休假期,之后正式离职;大多数文职人员则在休假60天后完成解聘。卜
鲁比奥(资料图)
梳理发现,此次被裁人员中,不少是涉华政策领域的资深工作人员。央视新闻指出,从本月初开始,美国国务院的裁员热潮中,大批涉华政策人员被迫下岗。这些人曾负责美国与东盟合作、协调所谓“中国在南海势力扩张”等事务,是美国对华战略博弈和对抗的重要力量。数据显示,此次共裁撤关闭了数十个部门,包括专门聚焦印太安全的“多边事务办公室”。被解雇的人员里,甚至有绩效评价优异的多年文职人员。
对于被裁,这些涉华政策人员反应强烈,指责特朗普政府“过河拆桥”。他们认为,这一举措会影响美国的决策质量,削弱对地区事务的理解和影响力,还会向盟友传递“美国战略撤退”的信号,可能将地区盟友推向中国。
特朗普一边释放访华信号,一边推动大规模裁员,尤其是清理涉华鹰派,这一系列操作引发诸多解读。外媒普遍认为,这是特朗普在向中国示好,为访华营造轻松氛围,也为未来合作铺路。
但结合美国近期动态来看,事情或许没那么简单。美国针对中国的举动并未停止,甚至更趋激进。比如,美国对台军售仍在继续,五角大楼还向日本、澳大利亚询问“若中美在台海发生冲突,会采取何种行动”。这意味着,特朗普清理对华鹰派,可能另有所图。
美国会大厦(资料图)
清理鹰派是特朗普巩固自身权力的手段。特朗普第二任期将“忠诚”作为选官标准,但在国务卿、财长、司法部长等关键职位的任命上,仍面临建制派阻力。司法部长提名马特·盖茨被国会否决就是例证。
调整对华策略,寻求更“划算”的博弈模式。中美博弈与美苏冷战不同。冷战中,美苏对抗是“生死之战”,一方获胜可能导致另一方生产方式崩溃,因此双方不计成本。但中美存在结构性矛盾的同时,互补性极强。中国是全球最大工业国,美国则是需要大量工业品的金融国,这决定了双方难以进行“死斗”。
(3)平衡与盟友的关系,避免被拖入不必要的冲突。澳大利亚莫里森政府下台后,菲律宾成为所谓“遏华急先锋”。但特朗普在与马科斯会晤时,却要求其“与中国相处融洽”。这背后,是美国不希望被盟友的“对华挑衅”绑架。若盟友过度挑衅引发中美冲突,对美国而言将是糟糕局面。
(4)贸易战的教训让特朗普认清现实。特朗普政府曾发起贸易战,但结果显示,与中国对抗不符合美国利益。对等关税政策本是为缩小贸易逆差、促进制造业回流,可放在中国身上却收效甚微,反而伤害美国自身企业——许多依赖中国市场或产业链的美国企业承受不住压力。这让特朗普明白,持续对抗没有出路,需要调整对华政策取向。
美媒分析,特朗普的访华计划已有初步轮廓。若不出席中国9·3阅兵,他可能在参加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后访华。当着马科斯的面作出访华承诺,也被外界视为美国对华策略可能出现改变的信号。
不过,种种迹象表明,特朗普的对华态度虽有调整,但中美博弈的大框架并未改变。清理对华鹰派,更多是策略层面的优化,而非战略方向的逆转。未来,中美关系仍将在竞争与合作中曲折前行,特朗普的访华之行究竟会带来哪些变化,值得持续关注。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