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35岁农民,咳嗽10年,拒绝就医。一天,他突然用力咳嗽,“哇”的一声,一个黑色且带血地异物喷射出来,妻子将异物拿给医生看。不料,医生看完脸色大变,立马冲出病房,一路小跑请来院领导。 1937年日军进来后,一切都变了样。士兵到处抢粮食,砸店铺,把他们家馒头铺的笼屉炉子全毁了,面粉钱财抢光。村子乱成一锅粥,许多人挨打受伤。高其煊年纪虽小,但记住了那种仇恨,从那时起就想把侵略者赶走。 八路军后来进村,把日军打跑。部队需要情报,高其煊和哥哥主动报名。因为年纪小,没直接当兵,部队就让他们继续开馒头铺,借此机会听日军士兵聊天,记下部队人数、武器装备和行军路线。这些信息用小纸条传出去,帮部队避开埋伏,多次立功。 兄弟俩干得小心,日军来买馒头时,他们装作普通小孩,随口问些话,套出有用消息。铺子成了情报点,传递的情报在当地抗日斗争中起了作用。高其煊负责外出送信,有次路上碰到检查,他把纸条藏好,顺利过关。 抗日胜利后,解放战争打响,高其煊年纪到了,正式加入人民解放军。部队在山东作战,他所在单位经常冲在前线。1946年邹平韩家寨一带战斗激烈,他带队攻敌火力点,连续拿下几个阵地,为大部队打开缺口。那次中了枪,子弹从胸口进去,医生说位置太危险,取不出,只能留着。 新中国成立,他评上伤残军人,组织想给他安排轻松岗位。他没要,坚持回村种地。身上那颗子弹一直没取,落下了咳嗽的毛病,但他从不抱怨,也不跟人说过去的事。 1956年高其煊35岁,已经在村里当了几年农民。每天天不亮就下地,插秧锄草挑担子,和邻居一样过日子。咳嗽从受伤那年起就没停过,开始只是早上干咳几声,后来白天干活也咳,晚上睡不着觉。村里人劝他去县医院,他总说老毛病,扛扛就行,不想花钱。 他拒绝就医不是没钱,而是觉得小病不用麻烦医生。妻子看他咳得脸红脖子粗,心疼得不行,多次让他检查,他都推脱说农活忙,等闲了再去。十年下来,咳嗽成了习惯,他自己也习以为常,从没想过里面藏着那颗子弹会动。 那天干活时,咳嗽突然加重。胸口像堵了石头,呼吸困难。他停下手里的活,蹲在地上咳个不停。咳到猛时,全身用力,喉咙里发出怪响。一下子,一口血喷出来,中间掉落个黑色金属物,表面氧化严重,还裹着血丝。 妻子捡起那东西,发现是变形子弹头。赶紧送他去县医院。医生先止血,拍片看到肺部旧伤痕,身上到处是疤。妻子把子弹拿给医生看,医生认出那是枪弹,马上明白这人有过战场经历。 医生没多问,立即报告领导。因为那年代,伤残军人有政策,这样的情况要核实身份。领导来看子弹,确认是真战伤,马上联系民政和公安部门。人员来医院查档案,高其煊才说出参加抗日和解放战争的事。 检查显示,子弹在体内移位,咳嗽时被挤出。幸好没伤大血管,否则危险。医院用好药给他治,伤口很快恢复。领导问他为什么不早报,他说自己能劳动,不想给国家添负担。 事件后,高其煊被评三级甲等伤残军人。县里几次上门,提出调他去城里工作,发补助金。他都拒绝,说农村空气好,种地自在,不愿离开土地。组织尊重他的选择,只定期送些生活用品。 那颗子弹县里收好,后来放进博物馆,当作教育材料。村里人从此对他另眼相看,但他还是老样子,早起干活,帮邻居修东西,从不提功劳。孩子们长大,才从别人嘴里知道父亲的过去。#MCN双量进阶计划#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