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被逼到墙角,欧盟是不可能低声下气来敲中国的门的。

7月24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和欧盟理事会主席科斯塔匆匆访华,仅仅一天时间,却密集会见了中国几乎所有重要高层。高规格接待、轻松氛围、三方握手合影,看似温情的外交画面,背后是欧洲对中方释放出的紧迫求助信号。

中欧关系大转向,还是在最有名的亲美派人物冯德莱恩的努力下,到底是怎么回事?

访华结束,冯德莱恩离开北京,从中国临走之前,她送给美方一句话

特朗普“收割欧洲”,欧盟高层转头找中国

要理解这一幕的背景,就不得不提到“那位老熟人”——特朗普。

就在几个月前,特朗普重新祭出他那熟悉的“关税大棒”,收割的镰刀对准了美国的忠实盟友欧盟。这次不是钢铁,也不是汽车,而是更狠的关税打击——30%的税率!理由?“美欧贸易不平衡”。这话说得好像欧盟偷了美国的钱。

欧盟对此气得跳脚,却又无可奈何。7月12日前,欧盟专员谢夫乔维奇前后6次飞往华盛顿谈判,结果连特朗普的一根汗毛都没撼动。欧洲本想把关税框架控制在10%以内,结果对方硬是压到30%。这简直就是“明抢”。

访华结束,冯德莱恩离开北京,从中国临走之前,她送给美方一句话

曾经跟着美国亦步亦趋的欧盟,如今终于看清了现实:靠美国,不但得不到真正的支持,反而成了随时可割的“韭菜”。于是,欧洲开始“向东看”。

这就是冯德莱恩此行的真正原因——找一个可以平衡美国的新合作对象。

这趟中国之行,冯德莱恩说过的最有份量的一句话,不是在会议桌上,而是离开时的一句话:

访华结束,冯德莱恩离开北京,从中国临走之前,她送给美方一句话

“欧盟加强与中国的贸易关系,与跟美国的关系恶化无关。”

这句话看起来云淡风轻,像是在撇清关系,实则句句诛心,更是对美国一次小小的威胁:如果美国继续以蛮横的态度对待欧盟,欧盟就会倒向中国;而在以后对待中国的态度上,欧盟不会再允许美国指手画脚。

如果说这些年,欧盟外交政策还要看白宫脸色,那么从现在开始,冯德莱恩这句话就是欧洲对美国单方面霸权的首次“柔性反击”。这也标志着中欧关系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欧洲不再愿意完全充当美国的“小尾巴”,开始追求自己的外交自主权。

访华结束,冯德莱恩离开北京,从中国临走之前,她送给美方一句话

但这并不代表欧盟“亲中”了。冯德莱恩非常清楚,欧洲与中国之间依然存在不少分歧,尤其在俄乌战争、人权价值观、产业链安全等问题上,中欧立场并不一致。

但她更明白,现在的欧洲需要现实主义,而不是盲从意识形态的“站队外交”。

从中方的表现看,也并没有一厢情愿地指望欧盟彻底倒向中国。中方在会谈中多次强调“相互尊重、开放合作、多边主义”,并特别提出要“共同维护战后的国际秩序”,这是在告诉欧盟:中国不要求你站队,但你也别老听美国的。

访华结束,冯德莱恩离开北京,从中国临走之前,她送给美方一句话

对于中国而言,重要的是营造一个可以持续对话的氛围,积累互信,让合作从“量变”走向“质变”。电动车补贴、稀土出口、绿色发展、碳中和机制……这些都是中欧可以展开深入合作的实际领域,而不需要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逼迫表态”。

冯德莱恩也顺势回应称,中欧关系“不再只关注分歧,而是更多看到合作机会”,强调“中欧不是战略对手”,可以说这番话已经为中欧未来的互动定了调子:保持理性,不激化分歧,做彼此可控的合作伙伴。

从这一层面看,这次访问实际上是中欧关系由“政治对峙”逐步回归“经济理性”的一次拐点。

访华结束,冯德莱恩离开北京,从中国临走之前,她送给美方一句话

中欧未来:合作是出路,但分歧仍是常态

冯德莱恩的“临别赠言”并不意味着欧洲已经下定决心“靠近中国”,更不能幻想中欧从此进入“蜜月期”。

首先,欧盟对中国的战略认知仍带有较强意识形态色彩,尤其是某些成员国在安全、价值观上的保守态度,仍然对深化合作构成障碍。乌克兰问题仍是双方之间最大的地缘政治摩擦点。

其次,美国不会坐视欧盟与中国走近。一旦中欧合作在某些关键领域推进得过快,美国的“反制措施”也会随之而来,甚至可能通过北约、金融手段或“价值观联盟”向欧盟施压,要求欧盟“回头是岸”。

访华结束,冯德莱恩离开北京,从中国临走之前,她送给美方一句话

但即便是有美国向欧盟施压,现实都不允许欧盟完全回到以前。能源危机、通胀高企、企业关停、产业外移……这些切肤之痛正在逼迫欧盟放下幻想,认真审视自己的国家利益和发展路径。

中国市场的体量、产业链的完整性、绿色技术的投入、谈判诚意的释放,都为欧盟提供了一个极具吸引力的现实选项。特别是在经济复苏乏力、内部分裂严重的当下,一个强大、稳定、具有合作意愿的中国,是欧洲重新平衡对外战略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选项。

冯德莱恩此次来华就是一个信号:欧盟不想继续选边站,而是想为自己争取更大的外交回旋余地。

访华结束,冯德莱恩离开北京,从中国临走之前,她送给美方一句话

未来的中欧关系肯定不会一帆风顺,但至少,现在的对话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既没有盲目亲近,也没有拒绝沟通,而是试图在动荡世界中寻找“利益最大公约数”。

中方愿意在中欧关系紧张的情况下仍然与冯德莱恩进行一场开诚布公的会谈,也是希望中欧关系不要一直恶化下去,能够稳中向好。而欧盟是否能真正接得住这份诚意,还要看它的战略定力和战略眼光。

结语

中欧关系正在走向“有限合作、平衡发展”的新轨道。这不是感情投资,而是现实考量。冯德莱恩的那句“与美国无关”,可能会成为未来10年中欧关系转折的关键注脚。

访华结束,冯德莱恩离开北京,从中国临走之前,她送给美方一句话

信息来源:

冯德莱恩抵达北京后表态:坚信欧中能够实现互利合作——2025-07-24 15:25·环球网

#万能生活指南##夏日生活打卡季##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