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铁齿铜牙纪晓岚》中有这样一个关于和珅的片段:和珅在西北督军的时候,有一天在兰州找了一家酒楼吃饭;但是在点菜的时候跟一位“金大爷”直接杠上了,二人谁也不肯让谁。了解和珅的人都知道和珅是乾隆身边的宠臣,朝廷的“和中堂”,位高权重,一般很少有人得罪他。

但二人杠上的结果是:和珅居然给金大爷直接跪下了。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和珅属于正红旗,在跟金大爷争执的时候,和珅便提出自己出身于正红旗,想要直接碾压金大爷。但和珅小瞧了金大爷,金大爷直接说:我是正红旗的旗主。 和珅即便是再得乾隆的盛宠,也要给正红旗的旗主叩头。 和珅跪下以后,金大爷还说了一句话:“对了,就是我在街上要饭,你也要给我磕头。” 金大爷是正红旗的旗主,也就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嫡次子、礼亲王代善的后裔。康熙在临死之前特地嘱咐雍正:一定要善待礼亲王后代。乾隆最崇拜的就是自己的皇祖,一言一行都要效仿,自然也会善待礼亲王后代。 那么,和珅是位高权重的朝廷重臣,金大爷不过是一个落魄的旗主,和珅见了金大爷也要下跪吗?

答案是肯定的。 从满清初期建立八旗制度以来,就形成了严格的主奴等级关系,而且是根深蒂固的;即便是清朝中期康熙改革了八旗制度,让诸位皇子参与到八旗事务的管理中来,但这种奴仆关系是不会改变的。所属八旗的旗民或者旗奴,不管日后的官职有多高,在见到旗主的时候仍旧是自称“奴才”。 所以金大爷作为礼亲王后裔,即便是落魄了,其主子的地位还是不容忽视的。 当然这仅仅是影视剧中的场景,但是可以很直接的告诉我们一件事情:作为各旗的旗主,大清初期册封的铁帽子王的后代,其地位有多尊崇。 确实在大清,铁帽子王拥有所享有的特权是比较多,最明显的三条: 第一,爵位世袭罔替。 举个例子:代善是大清第一位礼亲王,代善去世后不管是儿子或者孙子继承爵位,都是继承亲王爵位,需要降一级袭爵。 第二、铁帽子王的俸禄比较高,俸银是一万两,禄米是一万斛; 第三、铁帽子王都有一个世袭罔替的王府,也叫“铁帽子王府”。

我们不可否认大清的铁帽子王确实地位尊崇,可以世袭罔替,但实际上这些头戴铁帽子的王爷,一点都不铁! 为何这样说呢? 因为皇上一不高兴,可能随时就将你的铁帽子送给了别人。 其实“铁帽子王”的说法开始与乾隆 其实在大清初期并没有“铁帽子王”这个说法,经过漫长曲折的发展后,到了乾隆朝时期,乾隆才将这些世袭罔替的爵位称之为“铁帽子王”。 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还是将八旗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都是由努尔哈赤嫡出的儿子或者是孙子分管各旗,担任各旗的旗主。比如: 嫡次子代善,是和硕贝勒,掌管正红旗; 嫡孙岳托,是镶红旗旗主贝勒; 另外还有皇太极、阿敏、豪格(皇太极长子)等人都是各旗的旗主。其实满清初期的贝勒跟清中后期的“贝勒”不是一个意思。在满清初期,“贝勒”就是“王”的意思,而到了清中后期,贝勒是次于亲王、郡王的爵位。

而且在努尔哈赤时期,封爵制度还不完善,所以不管是大贝勒、和硕贝勒或者是各旗主贝勒,不管是地位还是待遇都不是很明确、统一。 皇太极登上大汗之位后,还没有正式建立爵位制度;等到1636年皇太极将国号改为大清,正式登基称帝后,才正式将封爵制度颁布,给兄弟子侄正式封爵: 代善被封为和硕礼亲王 济尔哈朗被封为和硕郑亲王(清太祖的侄儿) 多尔衮被封为和硕睿亲王 豪格被封为和硕肃亲王(皇太极长子) 岳托被封为和硕成亲王(最终的爵位是克勤郡王,代善嫡长子) 阿济格被封武英郡王(清太祖第十二子) 杜度被封为安平贝勒(清太祖长子褚英的儿子) 阿巴泰被封为饶余贝勒(清太祖第七子) 这边是大清八位铁帽子王的雏形,不过并不是最终的人选。

顺治帝登基以后,封爵上发生了一些改变: 多尔衮与济尔哈朗为年幼顺治帝的辅政叔王, 多尔衮的同母胞兄弟阿济格与多铎被封为亲王, 岳托的儿子罗洛宏被封为郡王 皇太极第五子硕塞被封为承泽郡王(后晋封亲王) 这两次封爵是大清建立以来较为正式的两次封爵,但不管是皇太极还是顺治帝都没有明确地说:爵位可以世袭罔替。 在不断的传承、变动的过程中,便到了乾隆称帝。 乾隆四十三年,乾隆做了一件大事:下旨将贬为庶人的多尔衮恢复爵位与宗籍。

了解多尔衮的应该知道,顺治朝初期,多尔衮由辅政叔王慢慢转变成为摄政王,掌握大清的实权,将顺治帝当成一个实实在在的傀儡皇帝。 顺治帝七年年底,多尔衮病逝,顺治帝将其追封为“义皇帝”,其嫡福晋博尔济吉特氏则是被追封为“义皇后”。如此,多尔衮也算是实现了自己的皇帝梦。 但多尔衮病逝后不久,昔日多尔衮的敌人们,便纷纷开始弹劾多尔衮,顺治帝本就对多尔衮恨之入骨,便直接审理多尔衮一案,最终的结果是将多尔衮开棺戮尸,削掉一切加封恩典,贬为庶人,开除宗籍。 就这样,带着满清入关的一代战将多尔衮,在死后不久便成为千古罪人。

乾隆皇帝不仅给多尔衮恢复了爵位,而且还恢复了诸位王爷一开始的封号,并且正式确立世袭罔替的爵位继承制度。乾隆将所有“铁帽子王”的爵位承袭关系全部理清楚,恢复原先的爵位以及名号。就这样清朝初期“八位铁帽子王”的称号,正式确立。 “铁帽子王”当真铁吗? 满清初期的八位铁帽子王全部都是功勋卓著的战将,不仅爵位可以世袭罔替,而且全部配享太庙;另外在大清300年历史中,又册封了四位: 雍正皇帝将十三弟、有“常务副皇帝”之称的怡亲王允祥册封为和硕怡亲王,爵位世袭罔替 慈禧将奕册封为和硕恭亲王,爵位世袭罔替; 慈禧将奕譞册封为和硕醇亲王,爵位世袭罔替; 奕与奕譞都是道光帝的皇子,咸丰帝的弟弟。 最后一位乾隆皇帝最小的儿子永璘的孙子奕劻,光绪年间,被慈禧册封为和硕亲王,世袭罔替,成为大清最后一位铁帽子王。

铁帽子王确实拥有比其他亲王更多的殊荣与特权,地位十分尊崇,但铁帽子王的铁帽子当真“铁”吗? 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随时可能被换人,铁的是爵位,并不是世袭爵位的人。 从满清建立开始一直到大清结束,对宗室中诸位亲王、郡王、贝勒等管理是非常严格的,即便是承袭铁帽子王爵位,若是犯了错也会被惩处,若是很过分的话便会被削爵,比如: 礼亲王爵位,代善是大清第一代礼亲王,顺治五年代善病逝;代善病逝以后,由第七子满达海承袭礼亲王爵位。 在满达海承袭礼亲王爵位之前,就已经立下不少战功,做到贝子的爵位上; 顺治帝六年四月,满达海正式承袭父爵。 顺治七年二月,满达海同理六部的事情;这年年底多尔衮病逝。 顺治八年顺治帝提前亲政,将满达海的礼亲王封号改为“巽(xun)亲王”,并且下旨让满达海管理六部中的吏部。

次年,年仅31岁的满达海病逝。 满达海病逝后,由其长子常阿岱承袭亲巽亲王爵位。 若是照此发展下去的话,巽亲王爵位便由满达海的直系后裔一直传承下去。 但是在满达海病逝七年后,事情发生了转折: 顺治十六年,顺治帝向已经去世七年的满达海追责,不仅将满达海的墓碑推倒,而且还削掉其亲王爵位以及谥号。将承袭巽亲王爵位的常阿岱,降成了贝勒爵位。 当然代善的铁帽子王爵位还是要承袭下去的,顺治帝便下旨让代善的第八子、满达海同母胞弟、和硕惠顺亲王祜塞的儿子杰书,来承袭祖父代善铁帽子王爵位,只不过将爵位的名称改为了“康亲王”。

就这样代善铁帽子王便传给了孙子杰书,杰书病逝后,便由杰书的子孙后代来承袭。 到了乾隆四十三年,乾隆下旨恢复原先的爵位名称,康亲王爵位便又重新改回了礼亲王爵位名称,从爱新觉罗永恩开始便重新称呼礼亲王。 不过到了到了永恩的儿子、礼亲王六世孙昭梿,铁帽子王爵位再次出现换人的现象: 昭梿父亲永恩的爵位原本是康亲王,从乾隆四十三年开始便改为礼亲王。永恩因为乾隆朝时因为受到某件事情的牵连,从此便不再过问朝政,将所有的心思都用在做学问上。 昭梿作为永恩的儿子,自然耳濡目染,喜好做学问,尤其是文史。 历史笔记《啸亭杂录》便是昭陵留下的,在昭梿29岁的承袭承袭礼亲王爵位,成为第九代礼亲王。但昭梿仅在礼亲王爵位上10年的时间,便因为爱打小报告的人的添油加醋,再加上昭梿没有洁身自好而被革除爵位。 嘉庆十八年秋,天理教教徒趁着嘉庆皇帝不在京城、紫禁城松懈之时,攻打紫禁城。昭梿同其他的宗室王公一起抵抗天理教,成功将天理教击退。天理教的首领林清也被擒拿,按理说昭梿等人也算是立下了大功,嘉庆回宫后理应论功行赏。

但却事与愿违,嘉庆帝回宫后,并没有奖赏昭梿等人,而是训斥昭梿等亲贵大臣们玩忽职守,如此才让天理教有可乘之机。 昭梿心中不满,便随口抱怨了几句。 昭梿抱怨的几句话,被一些小人,添油加醋地直接告诉了嘉庆帝。 嘉庆帝当时并没有直接发作,而是将此事记在了心里,等待合适的机会发作。 紧接着: 昭梿居然为了增加王府的收入,额外增加田租。当时清廷有一个规定是:对百姓“永不加赋”,如此昭梿也算是明知故犯。 昭梿派王府的护卫前去程家抄没家产,这还不够,昭梿居然拿瓷器的碎片直接在庄头的背上划了一百多道,导致庄头因为失血过多而晕了过去。 此事被人告诉了嘉庆帝,嘉庆帝大怒。

嘉庆二十年,嘉庆帝连下四道旨意,直接革除昭梿王爵,并且圈禁与宗人府,其名下田产960亩地也全部没收。 虽然嘉庆二十一年昭梿被放回了王府,也重新被启用,但是经此一劫,昭梿跟自己的父亲永恩一样对朝政不再感兴趣,便专心从事文史研究。 虽然昭梿重新被启用,但是嘉庆帝并未恢复其铁帽子王爵位。 而是由昭梿亲叔叔永諲追封为和硕礼亲王,嘉庆二十二年,永諲的儿子麟趾承袭礼亲王爵位。就这样,一直到大清结束,礼亲王爵位都是由永諲的子孙后代承袭。 结语 大清三百年历史中有很多的宗室王公,而铁帽子王只有12个。清朝的封爵制度对诸位宗室王公的约束是非常严格的,与明朝的藩王相比,这些宗室王公: 没有封地 没有属国 不需要前往封地,居住在京城,皇帝的眼皮子地下,不能随意离开京城; 不能前往地方上做官 不能掌管军队 所有宗室王公的俸禄全部都是由宗人府统一发放,除了铁帽子王爵位,其他的宗室王公爵位都是隔代降级承袭的,爵位降低,自然待遇也降低,如此对于朝廷来说,自然是一件好事。不仅负担减轻,而且还不需要担心宗室王公们形成尾大不掉的势头。

铁帽子王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一些满洲宗室贵族的利益,确实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其局限性也是不言而喻的。所以随着大清的结束,铁帽子王也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