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部网飞黑马犯罪悬疑剧《混沌少年时》席卷全球。连英国首相基尔·斯塔默都在带着两个孩子追剧,更因为剧中所探讨的网络毒文化对青少年的毒害,英国中小学校将从2025年秋季开设反厌女课程。

《混沌少年时》热播,英国学生将接受反厌女课程

图源freepik.com

该剧仅有四集,并无惊心动魄的情节,导演用一镜到底的手法分别从杰米在警局接受审讯,杰米所在的学校环境,杰米和心理学家的谈话,以及杰米的原生家庭这四个方面,带领观众抽丝剥茧地寻找真相。

一个家庭和谐、在校表现良好13岁男孩,为什么会残忍杀害同校女孩?

《混沌少年时》没讲清楚的犯罪动机,《隐秘的角落》给出了全面细致的回答。

《隐秘的角落》是英国女性主义作家劳拉·贝茨对互联网极端厌女群体的调查纪实,她发现“incel”(非自愿独身者)、米格道、搭讪艺术家等有毒文化在互联网上蔓延,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到现实生活:“一个少年可以从相当温和的观点开始,然后被温和地从段子和梗推向搞笑视频合集,再到更极端的思想和内容,而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处在滑坡的过程中。”

incel、校园,暴力丛林的隐喻

清晨,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安静,13岁的杰米被一群全副武装的警察持枪相对。他稚嫩的神情显得不知所措,甚至吓尿了裤子。这个慌张的小男孩被怀疑亲手捅了同校女生凯蒂7刀,并且将其杀害了。坐在审讯室里的杰米吓得瑟瑟发抖,但否认自己的罪行。然而,视频监控的铁证确凿无疑地证实了杰米的罪行。

杰米的父亲百思不得其解:自己的儿子只是待在房间里,怎么可能学坏呢?

图源freepik.com

为了调查杰米的犯罪动机,警察来到了他的学校。在这所混乱的公立学校,同学们对“死亡”这件事态度轻蔑。“我靠,还真是他干的。”甚至有人流露出崇拜的眼神。学校里,老师们放任学生们肆意冲突,教室里放着的是教学视频。杰米提到,自己最喜欢的是历史课,但是他的历史老师完全不记得有杰米这个学生。

图源free pik .com

在像无头苍蝇一般问询后,警察卢克在儿子亚当的提醒下,才发现自己与未成年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让警察误以为凯蒂和杰米是朋友关系的互动emoji符号,其实全都带有侮辱性意味。成年人和未成年人运行着两套完全不同的语言体系。

红色药丸的emoji符号,来自邪典电影《黑客帝国》,它被描绘为在一个男人脸上的布脱落时,他突然意识到自己一生都在被谎言欺骗的觉醒时刻。满分emoji隐喻的是incel圈内盛行的“二八法则”:也就是说,最具吸引力的前20%的男人享有社会里80%的恋爱机会,而剩余的80%男性则被排除在恋爱关系之外,所以女性需要为无法择偶的那部分男性承担直接责任。

这一套话术或者运行规则均来自网络上的“incel”社群。“incel”这个词原指的是想谈恋爱却因外貌、性格等原因受到挫败的男性。但是逐渐被极端男权者演变扭曲成一种“受压迫”的身份象征。“‘incels’是一个由网站、博客、论坛、播客、油管频道和聊天室组成的庞大网络,”劳拉在书中揭露,“像邪教一样发展出了极度厌女的意识形态,而且已经催生出一种具体详尽但往往充满妄想的暴力反女权主义的世界观。”当网络延伸到现实生活中的青少年群体,杰米就被凯蒂称作“incel”,被视为一个失败的不受女孩欢迎的“失败者”。

PUA的心理机制与极端主义

杰米拥有极低的自尊和极高的自恋,他评价自己相貌丑陋,毫无魅力。然而在经过四次心理对谈之后,他逐渐放下防御,展现高自恋的一面。即使面对成年的专业的女性心理学家,杰米同样也把她看作是“异性猎物”。

他试图像一个成年男人那样去博得女心理学家的好感,当被激怒时,他故意站到对方面前俯视着她,希望“震慑”“打压”她,让对方能够顺从。

图源free pik .com

看到这里,你可能不禁发问:这个13岁的孩子从哪儿学的这一套?

“互联网上。”劳拉自2012年启动“日常性别歧视项目”以来,大约每周访问一到两所学校,与数百名学生交谈、演讲、举办研讨会或者非正式聊天。她发现,“这些男孩们的网络世界就女性、性暴力、女性主义和性别歧视等主题给他们带来了许多非常明确且非常具有误导性的信息”。

搭讪艺术家(PUA,全称为pickup artist)同样也在误导着这些处于青春期的男孩。搭讪艺术家以达到性接触为目的,通过无数练习、教导和技巧磨炼,提升他们的“游戏技法”(调情技巧)。他们反复被灌输,要将女性视为被取乐的对象、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努力驯服的孩子或需要训练的狗。

那么就不难理解,在《混沌少年时》中,杰米看到男同学传播凯蒂裸照,就想要趁凯蒂“脆弱”的时候邀请她约会,因为“趁虚而入”也是“技巧”中的一种。

算法推荐,加剧了有毒文化传播

杰米喜欢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殊不知关起的房门只是对现实世界的屏蔽,转而投身幽暗的社交丛林。因为当敏感聪慧的少年缺乏认同,急需新的力量厘清内心混沌的边界,社交媒体便成为了划分敌我阵营的丛林,那些emoji、段子和梗成了好用的密语,它们不仅易于传播,甚至演变成身份认同的符号。而这样的社群以疯狂的规模壮大,则离不开被精心设定的推荐算法。

书中举了这样的案例:2019年,当科学家第一次成功拍出了黑洞的照片的时候,年仅29岁的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生凯蒂·鲍曼(Katie Bouman)受到关注,因为她领导的团队使这一历史性成就成为可能。然而很快,一段标题为“女性只做了6%的工作,却获得了100%的功劳:黑洞照片”的厌女视频开始传播起来。这段视频很快被算法推荐为该事件的首要信源。

在贝茨调研的对象中,一位名叫大卫·谢拉特的年轻人自称在十几岁时就开始使用极端主义男性圈言论。他说:“我从来没有刻意找过这些东西……我主要是通过油管的推荐看到这些东西的。”

简而言之,社交媒体有能力成为传播仇恨和骚扰的工具,这种能力已经被写入了它的DNA。虽然社交媒体公司无意在结果上帮助和怂恿思想激化的进程,但网络极端分子在利用社交工具最大限度地招揽新人的行为,这些公司往往采取放任和纵容的做法。

男子气概,对脆弱的防御

成长中的杰米,被迫接收到来自父亲关于男子气概的投射。他喜欢画画,却敏感地察觉到父亲对阴性特质的排斥。杰米被父亲带去踢足球,天生没有运动细胞的杰米表现得不够好,场外的其他父亲嘲笑杰米,甚至看向杰米的父亲,而父亲却选择不去看他。父亲的无视是对杰米无声的审判,也是他自己对于自身脆弱的防御。

对杰米而言,父亲的回避深深刺痛了他,杰米觉得自己不够“男人”,连父亲都无法接纳这样的他。杰米对父权认同的渴望,最终演变成对“男子气概”的病态追求。

图源freepik.com

而“受不受女性欢迎”对杰米来说更是一个自尊引爆器。当心理学家询问杰米对于性的理解时,杰米表现出的暴怒足以见得,否认他的性魅力等于给他贴上了羞辱标签。而凯蒂不仅拒绝了他,还侮辱他是incel,这是他杀害凯蒂的根本动机。

当我们强忍着压抑和震痛看完这部剧的时候,幽暗深微的人性在一个13岁孩子的身上显得如此刺眼,以至于让人震惊: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的世界到底是怎样的两种平行世界。

未成年人的眼里常常倒映出未经构建和消化的成人社会的缩影,他们对混乱、发展性困顿的感受是真实的。

“养育一个孩子需要整个村庄”,我们需要采取行动,帮助那些未成年人走过泥泞潮湿的青春期,再无杰米与凯蒂这样的悲剧,确保未成年人能够在一个安全的社会容器里得到真正的安置。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