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国运”这个词往往代表着中国最新的发展状态,往往是通过无数人的努力和拼搏才获得的称号,对于目前的我们来说“国运”从不是顺其自然,而是通过经济与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向更高的层次迈进,这也是现代化的标志。 古代则不同,尤其是在封建社会之中,统治者集团的思想认知短浅,总是相信一些怪力乱神的说话,至于“国运”的预测,在很早就出现了,但并不是通过实打实地运作发展,而是通过一些术士的“测算”,多尔衮在清朝初年就曾询问道士“大清何时灭亡?”。 其实这个问题对于这个刚刚发展壮大的少数民族部落来说十分忌讳,但多尔衮却直接发问了,因此道士也不再迟疑,一番掐算后直接给出了最终结果,只不过这些话让多尔衮喜忧参半,甚至有些哭笑不得。 偏执于测算的封建王朝

受制于思想的发展程度,古人对一些认识之外的东西,或一些人力所不能左右的东西,都会归结为“鬼神之说”,比如早年的旱灾,水灾,蝗灾等,他们都会认为是上天降罪,多数情况下妄图用祈祷的方式来缓解灾情,只不过最后都是徒劳无功。 这种在“自然之力”面前的无力感,很快催生了我国古代一种新的职业,“术士”,他们号称能预知过去未来,断言凶吉祸福。最初的时候这些所谓术士都被当做江湖骗子,因为没有什么实际性的建筑,直到唐朝时。 一位来自成都的术士袁天罡十分能掐会算,并且十分精准,很快就传到了李世民耳中并接受官职,赶赴长安城。随后便与朝廷中担任太史令的李淳风组成了推算二人组,伴随在李世民身边,之后帝王有事没事都会让二人算一卦。 之后又一次,李世民就曾以大唐国运为题,令袁天罡进行测算,并且毫不避讳,直接提问他“大唐何时灭亡”,要知道当时正是贞观之治,天下安稳,四海升平,断不可轻易谈论灭亡之事,无奈是帝王开了金口,袁天罡只能遵旨。

铜钱问卜,罗盘测算,袁天罡对这个疑问思索良久之后,心中已然有了答案,只不过事关重大,不能直接对李世民明说,但对圣上的提问又不能拒绝,所以最终给出了“猪上树时”的答案,当时的李世民尚且以为唐朝可传千秋万世。 殊不知所谓的树,其实就是大唐“李”氏,而猪则是指“朱温”之姓氏,当时袁天罡所说的,其实就是后来唐朝的最大劫难,朱温叛变之后,无数皇室贵族被诛杀,大唐遭遇灭顶之灾,袁天罡宿命般的预言将术士对国运的推测这种做法直接稳固了下来。 有了唐朝的先例,后续的许多封建王朝都会请一些专业的术士来对国运测算一番,当然,有时候也可能简单测算一个皇帝的命运,比如在明朝时期,朱元璋就曾命令道士测算自己能当几年皇帝。 相比于汉族所建立的王朝,思想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所建立的政权则更相信这些测算之术,比如继明朝之后的后金政权,也就是后来的大清,在入关之时便进行了一次测算。 清军借机入关

后金乃是女真族所建立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他们最初只在边缘地区活动,主要以游牧打猎为主,在努尔哈赤的带领下,凭借高超的骑术和顽强的作战能力逐渐成为一个十分强大的势力,在政权相对稳固之后,便开始了入主中原的计划。 清军入关,是我国历史上的大事件,也是大明朝灭亡一个分水岭,事情发生在1644年,这一年中原发生的事情太多,当时的社会情况十分复杂,原本统一中原的大明王朝走向末路,李自成军队攻下北京都在这一时期发生。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清军入关这一行为其实是最不具备优势的一个,首先作为少数民族,企图拿下广袤的中原大地,这本来就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再者,清朝的战斗力虽然强悍,但军队数量只有二十多万,数量上相比也是最少的一个。

再有,对于清军来说,就在一年之前,清朝一方的领导者皇太极暴毙,因为没有及时指定继承人,所以就大位的归属问题引发了一系列的争端,最终由福临继承皇位,是为顺治皇帝,多尔衮则担任摄政王,管理一些重要的大事。 因为当时顺治皇帝年龄比较小,所以族内的重要事务都是由多尔衮决定的,包括这次入关的决定,从内外两方的环境来看,多尔衮作出这样的决定也是态势所逼,当时李自成刚刚灭亡明朝,尤其是在进入北京之后,立足未稳就开始享乐,导致民众怨声载道。 而当时清朝的一众高层认为,这便是入关的最好时机,原本大军是要避开山海关,从长城进发的,但恰好在此时获悉了山海关守将吴三桂的遭遇,得知其要与大顺为敌之后,多尔衮当即转变战略,直指山海关,最终在山海关大获全胜。 这场战争的成败基本决定了最后两大势力的走向,尤其是李自成一方,他在进入北京之后所制定的一系列政策都十分不合理,引起了底层百姓的不满,而清军则是抓住这大好机会,以解救百姓的名号反抗大顺军队,最终战胜了李自成的势力,夺得了天下。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多尔衮领导清军入关是必然趋势,也是清王朝走向强盛的唯一道路,而此间发生的一切,都让多尔衮觉得清朝是有神灵相助。 首先是李自成破开北京城,其实按照正常来说,一支农民起义军破开都城,基本就是不可能的事,只不过当时恰巧明朝有位言过其实的将领带兵外出拒绝支援,才导致都城被攻破。第二点,李自成在进北京之后如果励精图治,清朝也很难有机会。 但是李自成偏偏在进城之后忘乎所以,尤其是错误地拷打吴三桂的父亲,霸占人家的小妾,导致本来准备投靠自己的吴三桂反手投降大清,甚至不费一兵一卒大军就过了山海关。 这些发生的种种都让身为领导者的多尔衮感觉到不可思议,他坚信这是上天为大清安排的统一之路,便更加在意大清此后的命运,于是便和当年的李世民一样,找来一位道家高人,在入关之时便请求其测算大清的命运。 多尔衮的喜忧参半

多尔衮在询问的时候十分直接,他并没有因为清朝当前的大好局势而有所顾忌,直接开口询问道士说“大清是否可以完成统一”,这一点其实都不用道士分析,仅从当下发生的事情来看,清朝统一是必然的趋势,所以道士想都没想就给了肯定回答。 当然,多尔衮也是一个会审时度势的人,他需要知道并不是这个问题,所以再次追问道士“清朝何时灭亡?”这个问题可以说是非常直接了,道士自然不敢再有所隐瞒,于是稍作掐算之后便直言不讳说道“从摄政王起到摄政王终,从孤儿寡母得天下到孤儿寡母失天下。” 道士的这一番话让多尔衮原本高兴的心情瞬间跌落谷底,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已经看到了清朝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所以并没有什么担忧的,但多尔衮不同,他是历史中的一个节点,根本无法看到历史发展的全貌。

在听说道士这句话之后,多尔衮直接怀疑清朝会灭亡在刚刚当上皇帝的顺治手里,因为上一任皇帝亡故之后,孝庄太后便成了实际上的寡妇,带着福临一个孩子,完全满足道士所说的条件,多尔衮虽然没当上皇帝,但同时也担心失去辛苦打下的江山。 他成了摄政王后,决心要打破这个所谓的预言,把持朝政运作,再后来,福临对多尔衮的称呼带上了父辈的性质,无论是其自愿还是被迫接受,都能看出其改变“孤儿寡母”预言的决心。 但任谁也没有想到,最终预言却由多尔衮用生命来打破,他在外出狩猎时突然身亡表示,大清不会终结在他这个摄政王身上,而此时预言的失效不代表后面不会实现。

我们都清楚,清朝在经过盛世局面之后最终走向了衰败,尤其是在被迫步入近代之后,已经成了任人宰割的对象,而大清的最后一位皇帝就是溥仪,而清朝的灭亡也正好对应了当时那位道士所说的话。 除了当时的摄政王载沣之外,还有隆裕皇后,正好满足孤儿寡母的条件,历史的轨道又重新走上了严丝合缝。 古代相术虽然是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但却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甚至有时候让人不得不信,就像是道士对清朝命运的预测一样,世界上本不会存在这么巧合的事情,但它就是实实在在地发生了。 #千古风流人物#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