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口中流传着一种说法,称食用被眼镜蛇咬过的土鸡,其味道堪称上乘。这究竟是否属实呢?

这道名为“蛇咬鸡”的佳肴,是广东地区一道颇具特色的美食。在广东,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没有一只鸡能够活着离开广东,即便是被毒蛇咬死的鸡也不例外。”事实上,自从这道菜传入广东,它便迅速走红,成为当地的一个特色美食。

让我们深入了解这道“蛇咬鸡”的来历。我出生在四川,小时候也曾品尝过“蛇咬鸡”,但那时的烹饪方式是将蛇肉和鸡肉一起炖煮,鸡并未真正被蛇咬过。直到2013年,我有幸访问了广东江门,才真正见识到了“蛇咬鸡”的制作过程。

在江门,制作“蛇咬鸡”的过程十分讲究。厨师们在严格的防护下,一手捉住鸡,另一手控制眼镜蛇,让蛇准确地咬在鸡冠的后方,鸡血随即流出。大约两分钟后,鸡开始显得迷糊,意识模糊,但尚未完全死亡。此时,厨师会迅速地放血并处理鸡毛和内脏。这样经过眼镜蛇咬过的鸡,烹饪出来的菜肴便被称为“蛇咬鸡”。

在广东,人们更倾向于将鸡和蛇一起炖煮。尽管看起来有些残忍,但这道菜却是一道令人垂涎的美食。在不同地区,人们还赋予了这道菜一些富有诗意的名字,如“龙凤汤”、“龙凤煲”。

后来,我得知“蛇咬鸡”并非源自广东,而是起源于湖南湘西的贫困地区。在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条件较为艰苦,山区的村民往往只有在特定时节才能享用到肉类。那时,家中饲养的鸡成为了人们的精神寄托。

鸡是流动的营养源泉。只要有几只母鸡,人们每天都能享用到新鲜的鸡蛋,如果饲养数量较多,还能用多余的鸡蛋交换粮食。在农村,如果家中有新生儿,坐月子期间往往能享用到数百个鸡蛋,足以看出鸡的重要性。

然而,山区的鸡面临着众多天敌。如果鸡因意外死亡,如掉入粪坑、被黄鼠狼或蛇咬死,大多数村民都舍不得丢弃。山区的人们自给自足,野外的蛇、鸟、野兔和山鸡等动物都是他们的食物来源。既然他们能吃蛇肉,那么为何不能吃被蛇咬过的鸡呢?

一些大胆的村民尝试食用被蛇咬过的鸡,结果发现不仅没有出现问题,反而觉得肉质更加紧实,汤汁更加浓郁,味道鲜美。这种吃法逐渐在村民之间传播开来,尽管小孩和老人吃得较少。

后来,这种吃法传入了广东,广东人在饮食方面颇有研究,他们不仅吃鸡,还将蛇和鸡一起炖煮。于是,“蛇咬鸡”在广东得到了发扬光大,又被称为“龙凤汤”,成为广东的一道经典美食。

随后,“蛇咬鸡”也传入了重庆和四川,有的地方称之为“龙凤斗”,有的则称为“蟠龙大补汤”。在2010年左右,这道菜在各地的大型餐馆中也颇受欢迎。

那么,被毒蛇咬死的鸡真的可以食用吗?人们食用这种鸡肉为何不会中毒呢?

众所周知,野外的蛇种类繁多,其中不乏剧毒的蝮蛇、眼镜蛇和银环蛇等。制作“蛇咬鸡”时,需要使用剧毒的眼镜蛇。有人可能会问,眼镜蛇的毒性如此强烈,咬死的鸡真的可以食用吗?人们食用后为何不会中毒?

数据显示,仅需0.67毫克的眼镜蛇毒液就能杀死一公斤的动物。通常情况下,一条眼镜蛇一次能喷出219毫克的毒液,足以毒死鸡,甚至还能毒死约300公斤重的大水牛,其毒性之强可见一斑。

然而,当我们了解了蛇毒的作用原理后,就会发现情况并非那么可怕。毒蛇的毒液主要分为三类:神经毒、血液毒(心脏毒)和混合毒。国内的眼镜蛇主要含有神经毒素,其毒液由约95%的活性蛋白和约5%的小分子肽、氨基酸、生物胺类及金属离子组成的复合蛋白质。

毒液要想发挥作用,必须通过血液传播,抑制生物体的神经。这需要有伤口或通过皮下注射。如果人被蛇咬伤并流血,毒液将100%进入人体,非常危险。但如果皮肤没有被咬破(眼睛周围等薄弱部位除外),蛇毒在皮肤表面是不起作用的。

此外,只要你的口腔到胃部没有溃疡、伤口或出血点,即使你误食了蛇毒,胃酸大概率会将其分解(蛋白变性)。那些以蛇为食的动物,如獴、蜜獾、蛇鹫和老鹰等,就是利用这一原理。

如果鸡被蛇咬伤,通常是因为受伤后流血中毒而死,毒液会渗透到鸡肉中,这时的鸡是有毒的。然而,如果蛇毒是通过鸡的消化道进入的,可能会在消化酶的作用下被催化分解,此时的鸡就没有毒了。

在中国,我们没有吃“鸡肉刺身”的习惯,因此,即使鸡有毒,我们也可以通过烹饪来解决。通常情况下,人们为了安全起见,喜欢将被蛇咬过的鸡炖煮。持续的高温加热会使蛇毒的复合蛋白凝固、分解,失去活性,从而变得无毒。

这是因为蛇毒成分的分子链与其他蛋白质没有太大区别,非常不稳定。一旦加热,就会析出并失去功效。例如,当我们高温加热牛奶时,表面会出现一层悬浮物,这是酪蛋白(主要营养成分)析出,相当于这杯牛奶的价值大打折扣。

综上所述,只要你是通过高温加热食用的鸡肉,就不会中蛇毒。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蛇咬鸡”的美味究竟在哪里呢?

首先,从自然的角度来看,“蛇咬鸡”之所以美味,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人们的心理作用。“蛇咬鸡”起源于湖南山区的农家菜,养鸡不易,吃鸡更不易。当蛇来帮忙时,让人们突然有了鸡肉吃,虽然看起来提心吊胆,但实际上在吃的时候并不在意。一只五六斤的鸡,一家三口饥不择食,风卷残云,还不够吃一顿。

吃完后,鸡肉的美味让人久久不能忘怀,甚至在打嗝时还要回味一番。这种世间仅有的鸡肉,自然让人觉得非常美味。

第二,物以稀为贵。过去,北方人从未听说过“蛇咬鸡”,对于这道神秘的菜肴,嘴馋和好奇的人自然想尝试一番。

厨师们通过慢火细炖,再配上祖传秘料,制作出一份肉香四溢、汤汁浓郁、沁人心脾的“蛇咬鸡”。当你大快朵颐后,才觉得美味极了。自古讲究物以稀为贵,吃得少,又好吃,自然称赞有加。

将自然现象拉回到科学中来,说“蛇咬鸡”美味,其实也有一定道理。蛇毒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这种蛋白质是好东西。

第一,靠“酶”提鲜。在高温环境下,蛇毒所含的蛋白质转化为无毒的蛋白酶,“酶”这种成分主要作用是增香提鲜。

再配上鸡肉本身的营养成分,酶与之分解,就能转化成人体更易吸收的营养。这无疑为“蛇咬鸡”增添了一丝鲜味。

第二,靠“多肽物质”提鲜。蛇毒中所含的小分子肽、氨基酸、生物胺类等成分,在进入猎物身体后,会有一个分解消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猎物的血管和部分肌肉组织会被分解成小分子多肽,多肽物质也能提鲜增香。

当然,还有第三种原因,这一种是在鸡没有被蛇咬的情况下,将鸡和蛇一起炖。鸡肉和蛇肉都是高营养的食材,两者在高温烹煮融合后,转化出来的蛋白质和谷氨酸,提味又营养。

让蛇咬死鸡后再一起烹饪,虽然有些不忍,但只有这样,把互不伤害的两者一起炖,这才是“蛇咬鸡(龙凤汤)”的主要卖点之一。

然而,食用“蛇咬鸡”也存在一定的风险。2016年8月8日,广西梧州的何阿姨因视力急剧下降而紧急入院治疗。原因是11天前她吃了“蛇咬鸡”。

何阿姨在吃完“蛇咬鸡”后感到头痛,休息后不见好转,还到附近的医疗机构打了四天针。头痛症状虽然减缓了,但视力却越来越模糊。家人担惊受怕,连忙把何阿姨送到大医院诊治。经过核磁共振检查,没有发现异常,住院治疗了几天也不见好转。

直到8月6日,何阿姨感觉自己要瞎了,家人只能匆匆出院,急忙把她带到广州一家眼科医院检查。最后几经辗转,来到了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入院到神经外科,通过专家会诊,怀疑为视神经炎。在进一步追问何阿姨病史的情况下,才发现了其中的缘由。

原来11天前何阿姨家一只鸡被毒蛇咬伤了,看着扔了可惜,在简单烹饪后,喜欢吃鸡脚的何阿姨,刚好就吃了被蛇咬过的那只,导致中毒,而吃了鸡肉的家人们则安然无恙。

有了病因,医院再次会诊后,对症下药,给予激素药物等治疗后,何阿姨的眼病在一星期左右得到了好转。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