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医学人才培养有哪几种模式
8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记者 谭琪欣 张爽)5月1日,国家卫健委宣布,针对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肖某被举报所引发的相关舆情成立调查组,对肖某、董某及有关机构等进行认真调查核查。事件中,“4+4临床医学试点班”引发网友高度关注。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多位临床医生了解到,我国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当前主流的培养模式有5年制本科、“5+3”一体化学制(本硕连读)、8年制本博连读、5+3+X模式等。
为什么医学人才会有这么多种培养模式?
5月1日,南开大学医学院教授漆智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各种模式下,人才培养目标和侧重不尽相同,并非学医就只有医生这一种职业出口。“比如目前较为主流的‘5+3’,即接受5年本科医学教育后进行3年规培,这一模式以临床胜任力为核心,更为注重临床科室轮转和技能训练;而8年制的本博连读,临床与科研并重,投入实验室时间较多,侧重培养研究型医学人才。因此,前者学生在毕业后则一般更倾向于选择医院工作;相应地,后者8年博士毕业后,在高校或科研机构任职的比例会更高。”
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生?一位不愿具名的国内三甲医院主任医师、医学院博导强调,对于临床医生而言,看100篇文献,不如亲手处理100个病人。比较传统的医学生培养模式是5年临床医学本科,在此基础上延伸出“5+3”一体化培养、8年本博连读等。“我们这一代资历较老的医生,往往都是5年临床医学本科毕业后,先积累丰富的临床一线工作经验,再针对性地攻读硕士、博士,走的是‘先实践、再深造’的路径。医学的本质是解决患者问题,因此在临床医生的培养中,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临床实操能力的培养。”
多位受访专家均提到,规培是医学毕业生在毕业后提升临床医生诊疗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临床医生执业的必经之路。根据《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2013年)要求,所有新进医疗岗位的本科及以上学历临床医师必须完成规培,规培时长通常为3年。
在规培基础上,要继续培养能够独立、规范从事疾病专科诊疗工作的临床医师,还要经过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2016年发布的《关于开展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推动专科医生培养,培训对象为: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拟从事某一专科临床工作的医师或需要进一步整体提升专业水平的医师;具备中级及以上医学专业技术资格,需要参加专培的医师;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指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研究生。据记者了解,当前专培因专科特点和技术难度不同,具体要求会有所差异,周期通常为2~5年不等。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