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金锐点

编辑 | 金锐点

提起联合国,不少人会联想到它推动人权平等、监督各国履行国际承诺的核心角色。

然而有一个国家明明签署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承诺推进性别平等,却做出了让人大跌眼镜的事。

格鲁吉亚将国家法律中所有性别性别认同相关表述全部删除,把一位敢于发声的女记者关进监狱,任凭其健康状况持续恶化。

更令人疑惑的是,面对这种明显违背国际承诺的行为,联合国相关监督机制为何未能及时介入遏制?

联合国不管?格鲁吉亚删光法律性别词,女记者还因发声坐牢

这背后,究竟是格鲁吉亚人权领域的全面倒退,还是国际监督体系的滞后缺位?

首先令人揪心的,是女记者姆齐亚·阿玛格洛贝利的遭遇,她是格鲁吉亚1991年独立以来,首位因政治动机入狱的女记者。

在狱中,她曾致信英国《卫报》,写道:我在渐浓的黑暗中书写,书写笼罩我祖国格鲁吉亚的黑暗。

如今,她的健康与视力已急剧恶化,即便如此,仍处于审前羁押状态,而她被指控的罪名,仅仅是在抗议活动中涉嫌掌掴警察,且未对对方造成任何身体伤害。

更令人感到不公的是,格鲁吉亚有四分之一的女性曾遭受过身体或性暴力,可这些施暴男性却常常能逍遥法外。

联合国不管?格鲁吉亚删光法律性别词,女记者还因发声坐牢

一边是女记者因轻微行为被重罚,一边是严重暴力行为的施暴者不受追究,这种鲜明反差暴露的不仅是司法不公,更是一种制度性性别偏见。

对于敢于在公共领域发声、挑战政府政策的女性,当局似乎更倾向于用重典压制,而对于伤害女性的行为,却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目前,格鲁吉亚青年律师协会已将姆齐亚的案子提交至欧洲人权法院,法院也已启动审查,但这一案件背后反映的公民空间萎缩问题,绝非单一案件的解决所能扭转。

自2024年起,该国在人权与性别平等领域的举措,几乎全是开倒车的操作。

2024年5月,格鲁吉亚废除了选举中的强制性性别配额制度,这一制度本是保障女性政治参与的关键机制。

联合国不管?格鲁吉亚删光法律性别词,女记者还因发声坐牢

明确要求政党在议会及市政选举候选人名单中纳入一定比例的女性,如今制度废除,女性进入权力核心的难度无疑会大幅增加。

到了2025年3月,情况进一步恶化,该国直接撤销了性别平等常设委员会,连专门监督性别平等事务的政府机构也不复存在。

仅仅一个月后,即2025年4月,格鲁吉亚议会又采取了釜底抽薪的举措。

一次性修订十多部法律,将其中所有性别和性别认同的表述全部删除。

或许有人会认为,不过是删除几个词汇,无需过度解读,但事实上,这一操作绝非文字游戏,而是对性别平等的直接否定。

以基于性别的暴力为例,其根源在于系统性性别不平等与对女性的刻板印象。

联合国不管?格鲁吉亚删光法律性别词,女记者还因发声坐牢

法律中不再提及性别,法官处理此类案件时便少了关键法律依据,施暴者被追责的难度会显著增加,受害者维权之路也将更加艰难。

更重要的是,格鲁吉亚还是《欧洲委员会伊斯坦布尔公约》缔约国,该公约明确要求各国重视性别暴力问题,删除性别相关表述的行为,本身就是对自身签署国际公约的违背。

除了针对性别平等的法律调整,格鲁吉亚还通过其他立法压制公民社会。

2024年,议会通过《外国影响透明度法》,表面宣称旨在提升透明度,实则针对接受外国资助的组织,其中就包括大量从事妇女权益保护、反暴力工作的非政府组织(NGO)。

这些组织本就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如今还要应对繁琐的注册与报告义务,精力被大量分散。

联合国不管?格鲁吉亚删光法律性别词,女记者还因发声坐牢

2025年4月,该国又出台《外国代理人登记法》,要求接受外国资金且参与政策倡导的个人及组织,必须登记为外国代理人,政府将对其进行严密监控,违规者甚至可能面临牢狱之灾。

更令人费解的是,如今向这些公民团体捐赠资金,都需先经过政府批准。

稍有不慎便可能遭到制裁,这一规定直接切断了许多NGO的生存来源。

或许有人会疑问,格鲁吉亚此前在人权领域的表现并非如此,甚至称得上不错。

确实在过去数年,该国在性别平等、公民自由领域确有稳步进展,在联合国SDG总排名中,曾在167个国家里位列第59位,成绩不算落后,但偏偏在最关键的SDG5指标上,该国选择了倒退。

联合国不管?格鲁吉亚删光法律性别词,女记者还因发声坐牢

对比周边国家,同样处于SDG总排名50位左右的亚美尼亚,早已成为区域内性别平等领域的领先者,通过多项政策推动女性参与公共事务与社会包容。

而排名第64位的阿塞拜疆,尽管在计划生育、女性政治代表权等领域进展缓慢,但至少未出现这种主动拆台的倒退行为。

显然,格鲁吉亚的问题并非没能力做好,而是主动放弃了此前行之有效的做法。

除此之外,格鲁吉亚法律体系中还存在一个更隐蔽却危害更深的漏洞,其《刑法典》至今未纳入基于同意的强奸定义。

这意味着,要对强奸行为定罪,必须证明存在身体暴力、威胁胁迫,或受害人处于无助状态。

联合国不管?格鲁吉亚删光法律性别词,女记者还因发声坐牢

但现实中,大量非自愿性行为并未伴随这些明显的暴力痕迹,这直接导致众多施暴者得以逃脱法律制裁。

要知道,摩尔多瓦、乌克兰、亚美尼亚等与格鲁吉亚拥有相似法律传统的国家,早已修改法律加入同意制,唯独格鲁吉亚仍坚守旧规。

这种滞后不仅让受害者难以获得正义,更在向社会传递一种错误信号,女性的意愿在性暴力案件中无关紧要,而这种陈旧观念只会进一步加剧性别暴力问题的解决难度。

不过,当前局面并非毫无转机,正如立即平等组织欧亚地区代表、人权律师塔玛尔·德卡诺西泽所言,格鲁吉亚曾在性别平等领域取得过实实在在的进步。

只要该国愿意重新履行那些国际承诺,例如恢复选举性别配额制度、废除严苛的外国代理人法、填补《刑法典》中强奸定义的漏洞,就仍有机会扭转当前的倒退趋势。

联合国不管?格鲁吉亚删光法律性别词,女记者还因发声坐牢

一个国家的人权状况,绝非删除几个法律词汇就能掩盖,真正的进步,需要尊重每一个人的发声权利,保护每一个群体的合法权益。

如今,狱中的姆齐亚或许仍在黑暗中执笔书写,她的笔不仅在对抗自身日益衰退的视力,更在对抗那些侵蚀国家未来的制度性黑暗。

而格鲁吉亚的未来,终究不取决于那些冰冷的法律条文,而是取决于像姆齐亚这样即便身处困境,也不放弃发声的人。

国际监督机制还需要一定时间响应,但更核心的问题在于,一个国家是否真正愿意遵守自己签署的国际承诺。

人权与性别平等,从来都不是可做可不做的选择题,而是一个文明国家必须坚守的底线。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