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时间,存款利率连降9次,银行财富管理能力愈发成为居民关注的焦点。

中国人民银行最新金融数据显示,2025年6月,国内居民存款余额达162万亿元,总量规模创历史新高。与存款激增形成反差,存款利息正“日益缩水”。目前,主要商业银行五年期存款利率跌破2%,步入“1”时代。

然而货币天然逐利,金钱不眠的游戏从未停歇。

伴随存款利率持续走低和“债牛”重现,资金不断涌入银行理财市场。2025年6月,银行理财规模突破31万亿元关口,重回历史高位。多家理财公司经营业绩因此实现“逆风翻盘”:2024年,以浦银理财为代表的19家理财公司实现净利润正增长,26家已披露数据的理财公司利润同比增幅更高达13.5%。

与此同时,作为财富管理的“金字塔尖”和价值锚点,私人银行增速亦高于整个零售银行板块。23家商业银行2024年年报数据显示,私行客户数合计达191.4万户,同比增长32.5万户;私行客户AUM(资产管理规模)增速均值约13%,高于同期零售AUM增速均值。

于投资者而言,在“食利”愈发艰难之时,如何在诸多银行中挑选出理财能力更优者?哪些银行投研能力更强,风控水平更高?对银行来说,如何将日益增长的储户转化为联结更深的资产配置者,并借此实现利息收入之外的“第二增长曲线”?同业中的领军者又有何优异做法?

因应市场和政策迭变,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在“2024年金标杆——银行业财富管理榜”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对原有指标体系进行调整和优化,并获得不同类型商业银行主要业务条线资深人士和权威专家的高度认可。与此同时,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还首次将测评范围扩展至在香港上市的所有中资银行。测评对象由之前的43家扩容至60家:包含在A股和H股上市的59家银行和系统重要性银行之一的广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银行业“财富管理榜”全部定量数据来源于各银行2023年和2024年年报及ESG报告,并首度依托南方周末“金标杆·新金融竞争力榜数据库”(下称“金标杆”数据库),(详见《“金标杆”数据库上线:测评金融机构势能的“温度计”)采集获取。“金标杆”数据库是国内金融科技龙头恒生电子旗下上海恒生聚源数据服务有限公司依据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设计的榜单指标体系定制的数据库,亦是国内首家媒体金融智库与国内金融科技机构联合研制的榜单数据库。

历时5个多月,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制的“2025年金标杆—银行业财富管理榜”初榜(下称“财富管理榜初榜”),是2025年“金标杆—新金融竞争力榜”(下称2025年“金标杆”)18个子榜之一,亦是6个银行系榜单之一。客观、科学、公正和透明是“金标杆”系列榜单严格遵循的四大原则。

“财富管理榜初榜”显示,被测评的60家银行中,得分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超70分,分化加剧;国有大行中有跌落前十者,城商行中却有意外跻身前十者。“规模论英雄”有相当逻辑,但已非定数。

9月开始,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将根据各商业银行2025年半年报对相关指标得分进行更新,并同步对被评测银行展开深度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和线上调研。与此同时,将遴选相关领域资深专家组成独立专家评审团进行“背对背”评分。在上述三类分值各占一定权重的基础上,制作并公布“2025年金标杆——银行业财富管理榜”。

三大维度,20个指标

为更全面测评中国内地商业银行在核心业务领域的竞争力,2025年“金标杆”银行业榜单的测评范围大幅拓展。测评对象从2024年在A股上市的43家银行扩展在香港上市的所有内地银行,加之尚未上市但属于系统重要性银行之一的广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共计60家。财富管理榜初榜的测评范围亦与此保持一致。

在指标体系的搭建逻辑上,财富管理榜初榜指标评价体系维持了测评标准的连续性,沿用2024年财富管理榜对于“零售概况”“理财业务”和“私人银行”三大板块的多项评价指标,并保留监管评价因素,以定性反向指标形式呈现:对连续两年收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及其派驻机构罚单的理财公司,不论其罚金多寡,均在总分中扣减10分。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希望借此敦促理财公司在牌照发放从紧的行业背景下,珍惜现有资源,谨遵合规文化和市场秩序,实现由“速度赛道”向“质量赛道”的平稳过渡。

与此同时,因应市场和政策迭变,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对2024年指标体系三大板块部分指标权重及测评标准进行优化调整。如:在“理财业务”板块中新增“非存款AUM占比”指标,并赋予其10%权重;将“活期存款占比”一项权重提升至10%。此两项旨在对未持理财牌照机构财富管理业务做测评补足,进而获得更为全面客观的对比分析。

此外,虑及“零售客户AUM”与“私人银行AUM”、“零售客户数量”与“私人银行客户数量”在数量统计上有一定的重叠之处,将第一项和第三项权重占比由之前的15%调降至10%,并将原私人银行业务板块中“是否披露家族信托情况”调整为“是否披露家族信托或保险金信托情况”。此项调整主要因为保险金信托越来越常见于国内私行货架。

调整优化后,2025年财富管理榜初榜指标体系由三大维度二十个子指标构建而成。“零售概况”“理财业务评价”和“私人银行”三大板块权重占比分别为35%、39%和26%。对比2024年,“零售概况”所占权重有所降低,后两项占比相应提高。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认为,系列调整更契合财富管理“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本源,亦符合行业自身发展规律:伴随各经营主体对市场的深耕及渗透,财富管理领域势必呈现“大零售—普惠理财—私人银行”的跃迁趋势。

银行业财富管理榜看重各银行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成长性。以客群和储蓄为基础的财富管理业务对优质客群及资金的倚重程度较高,而中小银行囿于地理和网点资源多个因素,在与大行的名次排位中优势不足。基于此项考虑,财富管理榜初榜指标评价体系中,考察业务的3项定性指标均围绕同比增幅变化设定,借此平滑规模因素带来的溢出效应。

需要说明的是,“财富管理榜初榜”各定量指标评分均以已披露相关数据中最优者为参照,参照值高于对应指标行业均值标准,因此总分数值相对较低。总分值仅代表财富管理榜对各机构于相关业务领域参与度和发展程度的客观评估,不涉及是否合格之评价。

银行业财富管理榜将根据行业发展情况,因时因势对指标评价体系进行调整和优化。

媒体发布银行业财富管理榜

前十席位,五大国有行占半壁江山

依据上述指标测评体系,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对60家银行数千个指标进行验算并排名。农行最终夺得桂冠。包括中行、工行、建行和邮储银行在内的5家国有大行亦均跻身前十,名次分别为第二、第三、第六和第八名。

媒体发布银行业财富管理榜

国有大行占据前十名一半席位,凸显大型银行在财富管理行业的优势地位。细分指标观察,在“零售客户总数”和“私行客户AUM增速”两项指标中,农行均夺得第一;在“零售客户AUM”“私行客户总数”和“私行客户AUM”三项中,总分排名第三的工行则均居首位;私行业务起步较晚的邮储银行则在“私行客户增速”一项排名中独占鳌头。据此可以发现,总分排名靠前的国有银行均在私人银行领域积极作为。这抑或印证历经数年行业跃迁,国内私人银行深度黏合各项业务及客户关系的锚点效应正逐步展现。

总资产规模位居行业第三的建行位次如何?在“零售客户数量”和“零售客户AUM”两项中,建行分列第二和第三。但其控股理财子公司建信理财于2023年和2024年间连续两年收到监管罚单,因此总分被扣除10分,整体排名因此受到影响。建行亦是“财富管理榜初榜”测评时段内唯二在此项指标上被扣分的银行。

遗憾的是,在六大国有银行中,交通银行连续两年未入围财富管理榜前十。观察其于零售业务和私行业务的四项指标可以发现,其零售客户数量和AUM均排名第七,双双被招行赶超;其私行客户AUM低于排名第五的平安银行,私行客户数量更被招行和平安银行超越;成长性指标亦不理想:零售客户数量和AUM、私行客户数量和AUM等四项数值同比增速无一项入围前十。

四家股份行跻身前十

11家上市股份行中,包括招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和兴业银行在内的4家银行均入围前十,名次分别为第四、第五、第七和第九名。

媒体发布银行业财富管理榜

有“零售之王”之誉的招行跻身前四并不意外。在“理财公司净利润”“理财公司规模”“活期存款占比”和“非存款AUM占比”等四项指标中,招行均位列第一,展现出“零售之王”于财富管理领域的深厚积淀。但其理财公司净利润增速与规模增速均同比下降,且连续两年未披露私行客户AUM。系列数据和做法与行业大势和主流机构相悖。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将对此予以持续关注。

紧随其后的中信银行和兴业银行近年在财富管理领域均有不俗表现。在2024年财富管理榜排名中,两家银行排名亦曾入围前十。观察兴业银行多项指标数据可以发现,其在“非存款AUM占比”一项中排名仅次于招行。这意味着,其零售AUM中,存款占比仅30%,财富管理渗透率较优。与此同时,旗下兴银理财理财规模和净利润亦仅次于招行,在被统计的26家理财子公司中排名次席。

中信银行的指标得分情况与兴业银行相若,但中信理财与兴银理财的规模及净利润增速均未达到同期行业均值。此情形亦与理财公司阵营中规模最大者招银理财趋同。这抑或说明在行业规模持续攀升之际,各理财公司竞争程度正随之升级。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进一步观测细项指标的横向对比情况亦佐证上述推论。被测评的26家理财公司中,2024年,规模增速排名前三者分别是华夏理财、北银理财和中邮理财;净利润增速排名前三者则为浦银理财、渝农商理财和广银理财。其中浦银理财净利润增幅甚至高达158%,且其理财规模亦在诸多竞争者中挤入前十。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此前的一项调研(详见《 跃上31万亿元历史高点,银行理财“夹缝中”谋变》)亦对此有所关注。浦银理财的经营模式或可为零售基因相对薄弱的中小理财公司所借鉴。在后期财富管理榜深调研环节,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亦希望理财公司中的优等生积极提供先进做法和成功案例,为行业进步增添助力。

曾入围2024年财富管理榜前十的平安银行,在此次总分排名中退居第16。作为多年来零售银行典型代表之一,平安银行零售银行正进行蜕变。观测其多项数据发现,2024年,平安银行零售客户数及AUM、私行客户数量及AUM等四项数值的同比增幅均落后于行业均值。平安理财规模增速虽超出20%,亦未入围对应指标排名前十。

但平安银行体现规模基数的静态指标仍保有优势:私行客户数量和AUM,以及零售AUM和理财公司净利润四项指标均入围前十。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进一步测算发现,2024年,平安银行私行户均AUM值仍在业内保持领军地位,亦是被评测银行中惟一私行户均AUM超出2000万元的银行。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认为,平安银行于动态和静态数据上的不同表现,反映出财富管理领域的竞争正趋于白热化。在息差持续收窄的环境下,银行正通过争食市场“蛋糕”的做法打造“第二增长曲线”。未来,行业格局变化可能更为显著。

5家城商行进入前二十

城商行被视作第三梯队。被测评的29家城商行中,南京银行是惟一跻身总分排名前十的城商行,总分与排名第九的兴业银行相差不足2分。

媒体发布银行业财富管理榜

观察多项指标可以发现,南京银行此番突围与其较强的成长性密不可分。2024年,南京银行私行AUM、零售客户数量和零售AUM三项数值同比增速均入围各项指标排名前十,亦是对应3项指标均入围前十的惟一一家城商行。此外,旗下理财子公司南银理财净利润和规模两项增速亦入围对应指标排名前十,与苏银理财成为对应两项指标均入围前十的唯二城商行代表。

将静态指标数据纳入对比则可发现,2024年,南银理财和苏银理财净利润及理财规模均未达到被测26家理财公司均值水平,但规模增幅均高于行业均值。此外,苏银理财净利润增幅超19%,远高于13.48%的行业均值。几组数据均可说明,以两家理财公司为代表的城商行理财子公司正在普惠理财领域积极作为,相关做法亦可反哺母行财富管理业务整体发展。

在32家挂牌营业理财公司中,母行为城商行的理财公司共计8家。在这8家城商行理财公司中,截至2024年末,苏银理财理财规模排名第一,为6331.85亿元,约为行业“老大”招银理财体量的1/4。

除南京银行外,北京银行、宁波银行、江苏银行和青岛银行等4家城商行入围总分排名前二十名,上海银行和杭州银行则分别排在第22名和第23名。这两家银行的失分原因均与旗下理财子公司有关:上银理财2024年净利润增速为-61.2%,在26家被测评理财公司中排名垫底;杭银理财则因连续两年收到监管罚单而总分被扣减10分。

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超70分

同样作为第三梯队的农商行信披数据不尽如人意。

在被测评的14家农商行中,仅沪农商行、苏农银行、东莞农商银行和威海银行4家披露了零售AUM数据,整体信息披露度不足10%。这侧面反映出农商行群体在零售及财富管理业务领域发展尚浅,亦与其各自的经营策略及现实生态有关。

媒体发布银行业财富管理榜

沪农商行是这一阵营中得分最高者,总分排名第21名。观察其披露的多项指标发现,2024年,沪农商行零售客户数量和私行客户数量两项增幅均超行业均值,其中私行客户数量增幅更是达到14.7%,在25家可测该项指标银行中排名第6。足见该行正利用自身禀赋积极拓展高端零售市场。

渝农商行是14家农商行中惟一拥有理财牌照的农商行,亦是农商行族群中资产规模最大者。在此次测评中,渝农商行对零售及私行板块的数据披露不足,影响其总体得分。但其理财子公司渝农商理财在2024年表现存在亮点:净利润增幅超出44%,在26家理财公司中排名第二;规模增幅约14%,排位第19。以较小规模增幅换来较高的利润增幅,或可说明渝农商理财在实现价值转型过程中发现了“诀窍”。

除此之外,农商行阵营中体量排名第四的常熟银行亦披露了其2024年私行AUM及私行客户增速,分别为13.2%和11.8%,前项数据亦超行业均值。

全行业来看,总分分值分化明显。60家银行中,截至2025年7月16日,H股上市银行九台农商银行因申请即将退市而尚未公布其2024年年报。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因此将其从总分排名榜中剔除。59家银行,总分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超过70分。行业格局分化日趋明显,这似乎是行业跃迁浪潮中难以抹去的注脚。

2004年光大银行在国内推出首只理财产品至今已逾20年,以银行理财为代表的财富管理在居民财富稳健增值及商业银行业务版图扩张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近年,伴随理财子公司陆续挂牌营业和私人银行业务连续升级,浮现于市场的理财产品和高净值人群增值服务更是络绎不绝。理财市场亦逐渐步入覆盖提升投研能力、科技水平及合规风控等多维度能力的转型“深水期”。

对整个财富管理行业而言,为投资者提供资产配置策略更加多元的产品和更契合实际需求的服务是测评市场成熟度的重要标准;对银行等市场参与者来说,通过售卖产品和服务,借此提升营收结构中的非息收入占比,亦是当前白热化竞争格局下极为重要的生存途径。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将继续通过调研报告、深调研和榜单测评的方式对国内财富管理行业予以持续关注。

媒体发布银行业财富管理榜

南方周末研究员 陈琰 实习生 何家伊 苏美善 吴玮琳

责编 丰雨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