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印巴空战进行一个简单的粗略的复盘。为什么要复盘?复盘才能把整个的交战过程看清楚。现在有很多争议点,复盘了,很多争议点就不存在了。为什么说是简单粗略的复盘?有效信息不足,所以只能做一个概略的复盘。
首先看现在掌握的有限的信息是什么。第一,双方的交战距离,按照巴方官方宣布,双方战机都没有进入对方的领空,这话说的有点含糊,但是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为没有跨越双方的实控线。与此同时我们看到,印度方面网民有发出的被击落印军战机的图片,那么被击落的坠毁地点距边境70余公里。有了这两个条件,是不是就可以构成一个简单的结论,那就是双方交战的距离在百公里上下。
我看到网上有人说那不一定,因为这边打导弹,导弹飞过来了,印军战机上的告警系统会告警,这时飞行员掉头往回跑,被击中又会滑翔一段,那不就多出来一块距离吗?其实当雷达告警仪告警,发现对方导弹来袭之后,这个时候飞行员要做的动作是什么?一定不会是掉头往后回跑,因为掉头往回跑,兜一个大圈子,实际上在浪费时间。这个时候基本的反应应该是进入规避的机动,同时释放箔条弹和其他的干扰措施,而且应该是迎着敌方飞过去,迅速的发现敌方建立开火条件,然后攻击对方。所以这样一来,如果坠机地点距边境70公里,那么交战的距离会比这个距离更大。再加上巴方的飞机没有越线,要留点余地,不可能紧贴着边境线,所以我说百公里上下的交战距离,这个应该是靠谱的。
那么第二个相对确凿的信息是什么?印方起飞了数十架各种型号的战机,对巴基斯坦方面的纵深目标发动攻击,而巴方也动用了相当数量的战机,对印方的飞机发起攻击,并击落包括“阵风”在内的多架印度战机。那么印方起飞数十架飞机靠不靠谱?数字是巴方公布的,从一般的作战常识来说,印方主动发起对地攻击,起飞的飞机不只有执行对地攻击任务的飞机,还应该有掩护和保障的飞机,所以起飞了数十架飞机,这个应该也是大差不差的。至于说巴方迎战,然后取得战果,可见巴方起飞的飞机数量也不可能太少,这大概就可以确定下来,空战的规模应该算是一个较大规模的空战。
战果基本上现在没有什么异义了,整个的战果是一边倒的,印度方面损失了数架战机,包括“阵风”战斗机在内,至于说具体的数量,可能会有一些偏差和争议,这个已经没有太大的影响。巴方的战损为零,这个基本可以确定,因为印方没有公布空战的战果,如果击落了巴方飞机,印度一定会公布的。
那么再往下,可以确定的信息有哪些?可以确定的是,整个的战场态势是,从总体上来说,印度是进攻方,他首先对巴基斯坦目标发起了攻击,但是仅就空战而言,巴基斯坦又是攻击方,而且巴基斯坦基本上来说执行的是不打第一枪的策略,这个我想应该也没有更多的争议。
有了前面这些基本的信息,我们就可以建立一个粗略的复盘的框架。首先这次空战,可能是人类空战史上第一次较大规模的远程空战。这个定义说的可能就有点狠了,来一个一个解释吧。
首先人类空战史上,以前出现过在这样的距离上击落敌机的情况,但那不是整场空战的态势,而这次空战,我们看到击落印方的飞机基本上都是在这样的距离上,因为双方没过线,而且从战果上来看,巴方本身就是按照远程空战这样的一个战场来设计这一次作战计划的。参战的飞机,双方加起来数十架,可能近百架,这个规模不算小,所以我说这可能是人类空战史上首次较大规模的远程空战,这个定义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至于说为什么是远程空战,我们看这次空战当中,显然没有近距格斗,那么到底是中程还是远程,这个可能会有点争议,但是实际上,争议应该是不会太大的。一般来说过去我们习惯上讲的中距空战基本上发生在80公里的距离以下,如果更传统一点的说法,中距空战大部分是四五十公里,而到了百公里的距离上,那没有问题,妥妥的是远距空战。
这个结论就很厉害,这样的一个远距空战怎么样能实现?实际上巴基斯坦方面设计一场这样的远程空战,从战术上来说,难度还是比较大的。给巴空军提供的空战的时间窗口很窄。就巴方战机的初始状态来说,不可能是大量飞机空中待战,因为按照现在的说法,巴方拥有的歼-10CE只有20来架,区区20来架战机,空中待战,天上能保持几架飞机。所以说初始的状态大概率是巴方战机在机场待机,发现敌机大规模升空后,然后起飞迎战。
这样我们就会发现问题了,因为印方的攻击飞机是起飞后在双方实控线印方一侧发射武器,攻击巴方地面目标的,可以说攻击机群起飞,形成有效的作战编队后,很快就可以进入攻击,攻击结束后,发射对地武器的这些飞机就可以打完收工了。而且巴方的战机又是机场待机,发现对方升空后再起飞迎战,这样一来留给巴方的攻击窗口就相当窄了。
那么在这样狭窄的时间窗口当中,完成攻击动作,需要怎样的过程?首先第一个要保障的就是印军的飞机大规模升空,马上就会被巴方所发现,这是必须的,否则巴方待机战机升空晚了,这个时间窗口就会错过。而且对巴方来说,不仅仅要发现对方升空,而且要对升空的印方战机迅速建立起有效的跟踪。我们讲对空的搜索雷达,不管是预警机上的,还是地面防空系统的,它的状态都有搜索状态和跟踪状态,必须要进入跟踪状态,才能有效的掌握对方每一架战机的飞行状况。这要有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的完成必须很快的完成,但是这个对于巴方拥有的中国产的ZDK-03预警机和红旗-9防空系统的防空雷达来说,不是太大的问题。
接下来就是一个更加关键的步骤了,预警机和地面的防空雷达建立起对对方战机的跟踪了,那么把相关的信息和数据传到战斗机上,战斗机才能迅速的依据这些数据建立起攻击状态。其实远距空战远不像大家想象那样,战斗机的雷达搜索目标锁定发射,在实战当中是不现实的。因为战斗机的火控雷达受功率限制,它的扫描波束是一个很窄的波束,有点像一个手电筒的光柱,扫过对面的天空,这么大面积的天空,拿几个手电筒在那晃来晃去,发现目标的几率是很低的。
所以实战当中,一般是由预警机或地面防空雷达发现目标建立跟踪,然后把相关的目标数据传给战斗机,战斗机的火控雷达就可以迅速的实现对相关目标的跟踪,建立起开火的条件。这个过程按照传统的方式是用语音传送的方式,这个在过去的一些影视作品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但是这种方式太落后太慢,太不准确了。像这种时间窗口很窄的作战,这个数据的交联必须在瞬间完成,这就需要预警机、地面防空雷达和整个空战体系的数据链的交联。为什么说这次巴方空战使用的主力是歼-10CE,因为地面的对空搜索雷达和空中的预警机要想和战机建立起这种交联的话,双方必须有通用的语言。我们讲巴方的ZDK-03、红旗-9系统和歼-10CE都是中国产的,所以它们之间使用的是同一个语言,这就可以迅速的建立起数据的交联了,这是关键。
完成了这样的一个数据交联,战斗机迅速建立起开火的条件,这个时候只要双方的距离进入到空空导弹的射程之内,巴方的战机就可以开火了。而对于歼-10CE装备的霹雳-15E来说,百公里的距离应该是不在话下的。而且霹雳-15导弹末端制导是主动雷达制导的,基本上是属于打了就不用管了,所以发射完导弹,巴军的战机就可以打完收工了。如果更玄一点的话,导弹发射完之后,因为整个的空战系统有数据交联,中间段的制导可以交给预警机和地面雷达系统,这说起来就更加的高大上了。这也就可以很好的解释为什么巴军的战机根本没有损失,一个是开火的距离很远,在这样的距离上,印军的飞机还建立不起来开火的条件,再一个可能就是巴军的飞机打完就收工了,后面就交给空战体系来完成了,所以印军想打都打不到摸不到边。
接下来,可能还会有一个疑问,那就是印军的法制“阵风”,它的电子战系统还是很先进的,难道就不能及时发现自己被锁定了,发现不了对方的导弹正向自己飞来,难道印军的飞机就不会做出规避,不会做出相关的干扰措施吗?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解释,一方面的解释是,印军可能太菜,发现了之后,发现对方的距离还很远,在他的概念当中,还建立不起攻击条件,所以大意了,等着导弹飞过来,进入到主动制导阶段了,想跑已经来不及了。
那么还可能有一个更加高大上的解释,那就是印军发起攻击的过程当中,同时伴随着电子战措施,各种的欺骗压制,使印方飞机无法有效地发现对方的目标和来袭的导弹,或者分不清哪是真的,哪是假的。在空战的过程当中,可以说是电光石火,时间眨眼即过,短暂的被欺骗、被干扰、被压制,只要稍一迷糊,导弹就已经飞到面前了。这样一来我们看到的就是双方这种一边倒的空战结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