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24日,日本海上自卫队牵头美国、澳大利亚等五国海军,在巴士海峡以东的菲律宾海启动"年度联合2025"军演。这场以海上联合封控为核心科目的演练,选址在中国海军进出第一岛链的关键通道附近,其针对性不言而喻。更值得警惕的是,据《读卖新闻》披露,早在今年6月中国双航母战斗群西太平洋训练期间,日本空自就已在钓鱼岛以北海域完成针对辽宁舰的模拟攻击演练,其军事野心已不再掩饰。

中方敦促日方在军事安全领域谨言慎行

然而耐人寻味的是,所有演练都刻意安排在辽宁舰驶离相关海域后才展开,实际上是一次“马后炮”式的虚拟演习。此次模拟攻击的主力是日本空自的F-2战斗机,这款由三菱重工与洛马公司联合研发的战机,以美国F-16战机为蓝本改进而来,2000年正式服役,目前装备量91架,包括67架单座版F-2A和27架双座版F-2B。

作为世界首款搭载量产型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战机,F-2的反舰能力一直被日本寄予厚望,而其倚重的武器正是三菱重工研制的ASM系列空舰导弹。不过日本反舰导弹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ASM-3导弹的弹长5.25米、翼展1.2米、最大发射重量900千克,采用冲压发动机,突防速度2慢合,因200公里的射程短板被直接淘汰。

中方敦促日方在军事安全领域谨言慎行

后续改进的ASM-3A未做较大改动,依旧采用整体式火箭冲压发动机与主被动复合制导体制,但通过改变飞行剖面高度、优化燃效比等手段,从而使其最大射程被提高到400千米左右,实现防区外发射能力,计划2025年列装F-2战机。但据8月披露的信息,该导弹实际部署进度滞后,6月模拟攻击时日本空自可能仍在使用老旧的ASM-2亚音速导弹,威慑力有限。

相较于高调展示的空舰导弹,日本对12式岸舰导弹的升级更为隐秘。基础型已部署琉球群岛,而正在量产的改进型射程从200公里飙升至900-1000公里,采用惯性+GPS+末端雷达的复合制导模式,还能通过数据链更新目标信息,精准打击移动舰艇。这款被外界视作巡航导弹的武器,未来将与ASM-3A形成岸空协同反舰体系,直指中国航母编队。

中方敦促日方在军事安全领域谨言慎行

为支撑这套体系,日本在西南方向加速军力部署:F-2战机在北九州机场开展"触地复飞"训练,熟悉民用机场应急起降;马毛岛基地先遣队已进驻,未来将成为前沿侦察据点;佐贺机场部署的MV-22"鱼鹰"旋翼机,可1小时内将兵力投送至冲绳。更值得警惕的是,美日军事绑定持续深化,美军计划在9月联合演习中向日本部署"堤丰"中导系统,该系统可发射射程超2000公里的"战斧"导弹,与日本反舰力量形成互补。

但日本的如意算盘面临解放军的层层反制。辽宁舰搭载的歼-15T舰载机,换装新型有源相控阵雷达,可携带多枚PL-15中距弹,在5月的东海对峙中已展现出对F-15J的全面压制能力。即便F-2突破空中拦截发射导弹,055型万吨大驱构成的第二层防线同样难以逾越。其装备的海红旗-9B舰空导弹射程达300公里,可在ASM-3A抵达前实施拦截,而11管30毫米近防炮与海红旗-10导弹组成的最后防线,能应对10公里内的掠海突防目标。与此同时,编队内的052D/DL型与054A型也会动起来,总之绝不会让ASM-3A那么容易得逞。

中方敦促日方在军事安全领域谨言慎行

更关键的是,日本反航母体系存在致命短板。F-35A战机尚未形成可靠反舰能力,F-2机体老旧且缺乏隐身能力,搭载的导弹性能与中美俄同类装备差距明显。其打造的侦察体系虽包含卫星、侦察机和无人机,但辽宁舰的歼-15DH电子战机曾成功干扰日方多型装备,暴露其体系漏洞。

若日本执意越过红线,局面绝非F-2与辽宁舰的对抗那么简单。美日若联手扩大打击范围,解放军的区域拒止体系将全面激活,从高超音速导弹到航母编队的立体打击网络,足以覆盖日本西南军事基地。历史已经证明,试图以军事冒险挑战中国核心利益的行为,终将付出沉重代价。

中方敦促日方在军事安全领域谨言慎行

当前,日本在加强威慑的幌子下持续扩军,2025年更是启动远程导弹量产,这种脱离和平宪法轨道的举动,已引发地区国家普遍警惕。作为二战战败国,日本理应铭记历史教训,而非在军事扩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解放军有足够的决心和能力捍卫国家主权,任何针对中国航母的挑衅行为,都只会让其看清自身与地区和平力量的差距。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