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年纪大了要少走路?医生告诫:到了60岁以后,5种运动一定要避开
23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膝盖比退休金先报警,3月26日北京一位68岁大爷跟风跳“毽子操”后半月板撕裂冲上热搜。
别再盲信“多走多健康”,最新研究给60岁以上人群划了红线:6000-8000步就够,再多一步都是给骨科送KPI。
数字一出来,群里瞬间安静。
每天刷2万步的“排行榜冠军”悄悄把截图删了。
JAMA子刊刚发完论文:75岁以上老人把6000步拆成两段走,心血管风险还能再降11%,但连续走路不满10分钟根本不算有效步数,那些厨房转圈、厕所踱步统统白搭。
一句话,别拿微信步数当护身符。
更扎心的是“网红暴雷清单”。
除了仰卧起坐、甩鞭、爬楼梯这些老面孔,今年新上榜的居然是广场舞深蹲和瑜伽头倒立。
北体大实测:大爷大妈深蹲超过30°,半月板报废率直接飙47%;美国骨科协会直接点名“头倒立”能把颈动脉干成夹层,瞬间偏瘫不是段子。
连陪跳的小孙子都吐槽:“奶奶,你练的不是瑜伽,是急救现场。
”
有人杠:不动总行了吧。
躺平半年,骨密度掉得比股市还快。
上海体育学院给出折中方案——水中太极,32%额外平衡加成,摔不倒也淹不到;升级版八段锦带呼吸计数,血氧嗖嗖涨;再懒一点,三甲医院AI运动处方上线,扫码输入骨密度、血压,算法直接给你排好每天干啥、干多久,比亲闺女管得还细。
装备党也别急着清空购物车。
老年学会把鞋底厚度锁死2-3cm,前掌翘10°,太厚容易崴,太薄跟水泥地硬刚;步频100-120/分钟,手环一震就知道是“散步”还是“梦游”;膝盖已经嘎嘎响的,上新款硅胶护膝,减震23%,实测下楼梯从“上刑”变“下楼取快递”。
时间表也得改。
别再天不亮就出门刷步,日出后一小时血管才“开机”,省得晨练变“晨检”。
热身15分钟是WHO硬指标,别嫌麻烦,想想省下的十万块关节置换费,就当给自己发奖金。
运动完30分钟内记得喝瓶含胶原蛋白肽的“养老快乐水”,软骨修复速度+1,第二天上下蹲不再配乐“咔啦”BGM。
说到底,退休金可以涨,半月板不会。
科学数据都摆这儿了,再跟风瞎练,真就只能推着助行器去领养老金了。
——“看完默默把步数目标调到6500,保命要紧,排行榜谁爱谁拿去。
”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