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空战半个月后,巴军运输机夜降中国成都,里面究竟装了什么?让巴基斯坦如此小心谨慎。

日前,互联网上出现了几张巴基斯坦空军第10中队的伊尔-78MP加油/运输机于夜间起降的照片,标明的照片拍摄地点为中国成都某处机场。

印媒为何造谣发布巴空军损失报告

【印巴空战半个月后,巴军运输机夜降中国成都】


与此同时,公开飞航信息显示,这架编号为R11-003的伊尔-78MP近期两次现身伊斯兰堡附近空域,尽管飞行员在空中关闭过应答器,导致飞行轨迹不完整,无法确定飞机的起飞与降落位置,外界仍旧可以看出,这架飞机是从北方飞回伊斯兰堡附近的。

从飞行员关闭应答机以及选择夜间降落这些小心谨慎的细节来看,巴基斯坦方面对于此次飞行任务还是相当重视的。

因此我们并不能排除,这架运输机来华运送歼-10CE备件甚至是配套武器的可能性。

印媒为何造谣发布巴空军损失报告

【巴军飞行员直到飞抵伊斯兰堡附近空域才打开应答器】


毕竟谁都知道,成都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军工重镇之一,成飞等军工企业都位于此,且成都是中国西南重要的空中运输枢纽,其他地区生产的武器装备,可以提前运到这里等待中转。

而考虑到巴军目前的现实需求,他们这次运走的大概率是歼-10CE等战斗机使用的弹药与零部件,比如在此前印巴空战中建功的霹雳-15E空对空导弹。

一般来说,巴军的伊尔-78MP在拆除机舱内油箱执行运输任务时,运力相当于伊尔-76MD,如果装满霹雳-15E导弹的话,应该可以一次性拉走上百枚。

印媒为何造谣发布巴空军损失报告

【巴军的伊尔-78MP在拆除机舱内油箱执行运输任务时,运力相当于伊尔-76MD】


巴军现在进行武器装备运输,主要是为了补充此前作战中的消耗,同时增加自身储备,以便应对后续可能的局势变化。

在宣布停火十多天后,印巴迟迟没能开展较为有效的双边沟通,双方距离完全恢复和平稳定状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这种情况下,莫迪政府的一系列行动与印度国内的风向变化,又使得印巴局势出现了再度升级的可能性。

首先,在意识到巴基斯坦军队不好对付后,莫迪政府转而在水资源领域持续发力,试图进一步发挥印度控制印度河水系上游的优势,对巴方施加压力。

在最近一次演讲中,莫迪就强调印方不会恢复执行《印度河水协定》,让巴基斯坦从印度河水系获得任何水资源,扬言要让巴基斯坦在经济领域付出惨重代价。

印媒为何造谣发布巴空军损失报告

【莫迪政府正在上游频繁蓄洪、泄洪】


印度目前无法全面切断下游水源供应,但可以通过不断在上游蓄洪、泄洪,持续对巴基斯坦民众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同时影响到巴基斯坦的农业发展。

长此以往,难保巴方不会为了确保国内上亿人的用水安全,主动对上游的一些印度水利设施发起打击。

其次,印度政府利用本国长期存在的“精神胜利法”,进行的一系列胜利宣传,导致印度国内很多人对于印巴战况缺乏清楚地认知。

一些强硬派人士正在舆论上大骂莫迪政府,认为印度不应该因为国际社会的压力,与巴基斯坦停火,而是应该趁着自己占据优势,继续军事行动,夺取巴控克什米尔等地。

在冲突期间还愿意配合莫迪的反对派,似乎也意识到了莫迪不想扩大冲突规模,他们可以通过迎合强硬派,削弱莫迪与人民党国内威望。

印媒为何造谣发布巴空军损失报告

【莫迪政府的胜利宣传给自己带来了麻烦】


国大党就在批评莫迪派出7个代表团前往数十个国家,宣传印度胜利的做法,认为与其做这种自欺欺人的表面工作,不如扩大冲突规模,真的打一场大战,在战场上夺取真正的胜利。

在印度国内强硬派与部分政客的推动下,印度舆论的风向可能发生变化,最终倒逼莫迪政府继续在印巴边境挑起事端,以缓解内部压力。巴方自然注意到了这一点。

要补充的是,在这架运输机降落成都前,巴副总理兼外长达尔访问中国,明确了巴方希望在“克服当前困难、推进国家发展安全稳定进程中”继续得到中方有力支持。

中国外交部在新闻稿中,没有明确中国外长是如何回应的此事,但巴方运输机能够顺利降落成都执行运输任务,足以让外界看到中国支持巴方维护国家安全的立场。

不过,印巴都是有核国家,二者的持续冲突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中国在此次危机解决中的核心观点,仍旧是希望双方通过对话妥善处理分歧,实现全面持久停火。

中巴近期在军事等领域的一系列交流,更多是在向印度释放信号,希望莫迪政府能够尽早认清现实,在国内强硬声音中保持定力,并尽早停止在水资源问题上发力。

印媒为何造谣发布巴空军损失报告

【巴军此次运走的可能是霹雳-15E导弹等武器弹药】


总体来说,现阶段的印巴局势仍旧复杂且敏感,既考验着两国的政治智慧,也牵动着地区乃至全球的安全神经。

中国始终强调“止战促谈”的核心立场,但也以实际行动表明:中巴是全天候战略协作伙伴,若印度执意将冲突工具化、将民生议题武器化,地区力量必将以更坚定的姿态维护平衡。

在印巴问题上,国际社会需警惕局势失控的苗头,一面敦促印度停止单边挑衅,一面推动建立多边协调机制。

唯有以理性克制替代零和对抗,以发展合作替代战略消耗,印巴才有可能在未来某一天,真正开始构建互信,尝试从根本上化解克什米尔争端、水资源分配等历史积怨,为南亚次大陆的持久和平开辟出路。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