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一个女人嫁给五个丈夫,这个地方一妻多夫生活怎么过!
5302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清晨天刚蒙蒙亮在尼泊尔大山深处,一个村庄里传来这样的对话:“今天轮到你赶牛上山啦,我得陪媳妇去集市!”“凭啥?昨晚不也是你陪着?”别误会是兄弟不和,这可是当地一种独特婚姻——一妻多夫家庭的寻常早晨。
在这里,一个女人同时嫁给家里好几个亲兄弟(常见四五个),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奇闻。看着有好几个丈夫,可这里的女人一点也不轻松 :白天要下地耕种、上山放牧、照看一群孩子,到了晚上还得操心一件事——给丈夫们“排班”。
外人一听,下巴都要惊掉了。但生活其中的女性们却常说:累是真累,可咱心里也有乐呵的时候!
为啥会有这种让大多数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婚姻模式?根子就在尼泊尔那险峻的地形上。全国八成土地是陡峭山地,能种庄稼的平地少得可怜。老祖宗们发现,要是家里几个儿子都分家单过,每人分的那点地,连土豆都种不饱,简直是要命。为了活下去,山里人想出了“兄弟搭伙娶一妻”的法子,叫“普拉”婚姻。这就好比把土地、牲口、劳力全捆在一起过日子,是生存压力下的“家庭资源共享计划”。
当地老话说得好,尼泊尔山里的男孩从小就被打趣:讨老婆啊,得像分牦牛肉——兄弟们一块儿吃,谁也别想独吞!
这种生活,对女人来说,体力上绝对是场硬仗。天不亮就得摸黑下地干活,回家后喂牛挤奶一样不能落,还得给几个大男人张罗饭菜。有女性坦言:“一天能睡够五个钟头就算烧高香了,连上个茅房都得跑着去——慢一点,牛圈的粪就能堆到门槛外!”
更费心的是当“和事佬”。丈夫们(尤其是年轻的弟弟们)常常为了“今晚该谁陪媳妇”闹别扭甚至动手。妻子必须化身“公平秤”,小心翼翼地平衡每个人的情绪,生怕谁觉得自己吃了亏,破坏了家里这艘“兄弟船”的稳定。
按照老规矩,妻子得给每个丈夫至少生一个孩子。想想看,三十多岁的年纪,生养七八个娃是常事。孩子管家里所有男性都叫“爸”,丈夫们也都会说“这是我的娃”。血缘虽难细分,但亲情和责任在大家庭里是共享的。
那最让人好奇的“夜晚安排”怎么办?他们自有办法:轮流“值班”。妻子绝对不能连续偏爱哪一个,否则其他人可能“罢工”抗议——没人去放牧干活,全家就得饿肚子。有些聪明的妻子发明了“抽签法”,用牦牛皮做成签,谁抽中谁“上岗”。要是有人抽到“空签”抱怨?妻子一句话就能压住:“你昨晚刚抽中,今天总得让哥哥们有机会吧。”
这么辛苦,为啥还有女性觉得“累也值得”?关键原因有两个:
经济上更稳当:“五份收入”进账。几个男人同时干活挣钱,家里的进项比普通小家庭多好几倍,日子更有保障。当地有句实在话:“一个丈夫过日子紧巴巴,五个丈夫撑起一个家。”
家里有实权:“隐形CEO”。表面上好像是男人们说了算,但其实柴米油盐、大小事务,往往都是妻子在拿主意、做调配。她才是维系这个特殊家庭运转的核心人物。
这种独特的婚姻形式,如今也成了尼泊尔的一张“文化名片”。为此拍摄的纪录片《五个丈夫的妻子》火了之后,带旺了当地旅游,不少游客还好奇地想去体验一下“一妻多夫”主题的民宿呢。
不过时代在变,山外的风吹进了山谷。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渴望不同的生活。像那个18岁就跑去首都加德满都的女孩,在服装店当学徒,她就坚决地说:“我可不想像我妈那样,一辈子困在山里,伺候几个男人当管家。”
从过去为了活命的无奈选择,到如今吸引眼球的文化现象,尼泊尔的一妻多夫制,就像一面镜子,映照着传统如何在严酷环境中求生,也映照着现代社会观念带来的冲击。它既是女性在重压下的一种生存智慧,也包含着外人难以想象的辛劳与平衡之道。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