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储殷(盘古智库研究员)
据央视新闻报道,美国国土安全部5月22日表示,特朗普政府已暂停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的资格。美国国土安全部部长克里斯蒂·诺姆在致哈佛大学的一封信中表示,哈佛大学的学生和交流访问者项目(SEVP)认证即日起被撤销。
哈佛大学随后发表声明指出,特朗普政府的行为非法且有害,“这一报复性行动可能对哈佛社区和我们的国家造成严重损害,并损害哈佛的学术和研究使命”。
这一局势发展是在哈佛大学4月14日拒绝特朗普政府提出的“整改”要求后,美国政府随即宣布冻结该校总额约22.6亿美元联邦经费的背景下发生的。与已经妥协的哥伦比亚大学不同,哈佛大学选择了“硬刚”,也使其成为了特朗普政府打压的重点目标。
此前,麻省剑桥有示威者集会,要求哈佛抵抗特朗普政府的要求。图据央视新闻客户端
国际学生未来何去何从?
哈佛大学作为全球顶尖学府,拥有超过530亿美元的捐赠基金,这赋予其比多数大学更强的财政独立性和政策自主权。哈佛历来在学术自由和国际教育方面持坚定立场,2020年特朗普政府试图限制国际学生签证时,哈佛与MIT联合提起诉讼并获胜。
然而,此次美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比单纯的经费冻结更为严厉,直接影响学校的国际化运作核心。哈佛需要权衡的不仅是经济损失,还包括对其国际声誉、学术环境多样性以及研究能力的长期影响。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对哈佛的国际学术地位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将考验其在政治压力下坚持学术自主的决心。
当然,哈佛大学的国际学生处境尤为艰难,留学生权益保障机制也面临严峻考验。根据美国国土安全部的要求,现有学生必须转入其他保留签证资质的学校,否则将失去合法身份。这一要求将对留学生造成多重困境,特别是博士生和研究学者,其长期研究项目难以轻易转移,可能面临多年心血付诸东流的风险。
这些学生还将面临学分转换困难、研究方向匹配问题、申请时间限制以及可能的经济损失等转学障碍。对于即将入学的新生,情况同样严峻。他们可能已经放弃了其他学校的录取机会,现在却面临无学可上的局面。即使学生决定转学,实际操作中也存在诸多障碍。短时间内完成申请、获得录取并办理转学手续的难度极大,特别是对于专业性强、研究方向特殊的学生而言,更是如此。
哈佛大学可能通过法律诉讼挑战国土安全部的决定,学生也能通过类似2020年哈佛-MIT集体诉讼挑战这一政策。然而,这些机制在当前政治极化的环境下效力有限。司法救济途径虽然存在,但诉讼周期长、结果难以预测,难以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保障。
对经济和学术有何影响?
这场危机背后的博弈涉及多层面因素。一方面,这是特朗普政府对哈佛大学拒绝其“整改”要求的直接报复,体现了典型的“杀鸡儆猴”策略,意在震慑其他可能抵抗的高校。另一方面,国土安全部部长诺姆表示正考虑对其他大学采取类似措施,这表明这可能是一项更广泛的政策转变,而非针对哈佛大学的孤立事件。这反映了当前美国政治环境中对高等教育机构的意识形态压力,对美国经济和学术环境将产生深远影响。
国际学生对美国研究生教育和科研至关重要。据央视财经报道,仅去年一年,国际学生就为美国经济注入了近440亿美元,创造了37.8万个就业岗位。政策收紧势必会导致该收入大幅减少。更重要的是,特朗普政府的这项决定对美国创新生态系统将产生巨大冲击,对美国科研和技术领导地位的影响难以估量。美国持续收紧国际学生政策可能加速全球教育格局重组,促使更多学生转向其他国家。
无论哈佛大学最终采取何种立场,这一事件都反映了美国在国家安全与学术开放、经济利益与政治考虑之间的深刻矛盾。在微观层面,这一危机暴露了国际学生在美国教育系统中的脆弱地位;在宏观层面,这场博弈可能加速全球高等教育格局的重组,促使各国重新评估其国际教育战略。
(本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媒体立场)
编辑 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