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外审美自由是否意味着摆脱容貌焦虑?
当我们在社交平台见证“白女生活方式”的全球性传播时,答案显然更为复杂。



继续“韩女”之后,互联网上掀起了“白女”(通常指的是那些中产阶层以上,喜欢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精致生活的欧美女性网红们)生活方式狂欢。


这些照片上的女孩是以加州为首的富裕白人女性的想象,她们有着标志性的装束:Lululemon瑜伽服、Ins裸色唇蜜和Stanley保温杯。看似随意的穿搭,通过健身才能得到的紧致体型,自信的笑脸,散发着浓浓的活人感。




其实“白女审美”生活方式能火起来也不是没有理由。首先在互联网上,大家的确喜欢看的是光鲜亮丽的一面,这些“白女”往往会在社交媒体上po出精致化、艺术化的图文,她们呈现的精致和仪式感往往会让我们有所向往。


其次,“白女审美”也象征着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穿上Lululemon,安排几节普拉提课程,在海岛晒太阳......
这种有钱有闲,做事随心不考虑性价比的松弛感,吸引着现在生活忙碌压力大的年轻人。




但“白女审美”的盛行绝非偶然的文化现象,其本质是运动产业与社交媒体共谋的商业奇迹,在COCO眼里,一定程度上是健康的。
据全球健康产业研究所(Global Wellness Institute) 数据显示,全球健康经济在2019年已达到4.9万亿美元的高峰。尽管2020年因全球疫情的影响略有下降至4.4万亿美元,但至2025年,这一数字或将回升并突破7万亿美元大关。如此庞大的市场规模不仅吸引了众多新玩家的加入,也促使传统品牌不断革新策略,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日益变化的需求。


其中“白女审美”正是细分领域的红人(趋势制造者),通过她们在互联网上po出的内容,吸引一群又一群人的加入。在小红书上常与 “白女” 热词绑定的首先就是吃,比如最近很火热的干巴酸奶碗、绿色蔬果汁、巴西莓果、姜黄饮,都属于海外媒体上很火热的 #clean girl lifestyle# ,这些食物低卡、高颜值、恰到好处的精致感,这些健康的食物让不少人都跟风。




妆容部分,她们追随清透的“白开水”妆,微微晒黑的肌肤呈现健康的气血,还有法式裸色杏仁甲、自然露出的小雀斑、淡淡的高光、带着水光的玻璃唇......整体呈现自然、原生感的美貌。


当然,还有必不可少的“白女”穿着风格。那些看似不经意的搭配,实则是精心打磨的OOTD,她们偏爱使用白色、粉色、淡黄等治愈色系,营造出清新自然的氛围。


各种以运动健身为关键元素的功能服饰延伸出多元风格和面料。像是Lululemon的(Align系列)采用的nulu面料,不仅干爽排汗、极具包裹感,最大优势就是轻盈柔滑的绵软触感仿佛没穿衣服一样。

Alo Yoga中,“ALO”三字分别指代空气、土地和海洋。这个来自洛杉矶的品牌经常被时髦姑娘疯狂“带货”,现在热度一点都不输lululemon,款式有设计感的单品也成为了时髦搭配的秘籍。

主打中高强度支撑性强的Lorna Jane运动内衣,很注重对功能性的研究与设计的Under Armour,包裹性极强的Skims......也受到了无数人的追捧。

以前看来的精致生活是通过攒几个月的薪水买一个名牌包包,去展示自己优越的生活方式。然而“白女审美”则是从本我的快乐出发,追求自律、健康、平衡。在这样的审美洗脑下,“白女三件套”近些年在财报上都得到了很好的数据。



当我们在社媒围观“白女”们表演式自律时,更应警惕将健康异化为新型容貌焦虑。要记住想过上松弛自洽的人生,才是 “白女审美” 崛起背后最核心的社会情绪。毕竟当"effortless ch ic"成为需要精心维护的人设,所谓松弛感已然陷入自相矛盾的悖论。


或许该重新定义这场审美实验的终点——不是复刻某个特定群体的生活方式,而是在多元文化碰撞中,找到自我接纳的弹性空间。
希望每个人接纳真实的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松弛自洽,专注自己。


编辑:Ariana
排版:Yuri
设计:JiaNing
图源:Ins、Pinterst、网络
参考资料:Wellness 2030: The New Tchniques of Happiness——Gottlieb Duttweiler Institute(2018)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