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球还在为美联储加息、俄乌冲突焦头烂额时,中美这两个最大经济体的一举一动,总能轻易搅动市场神经。7月28日至29日,中美经贸团队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悄悄谈了两天。没有铺天盖地的通稿,没有镁光灯下的握手照,但谈判结束后中国商务部那18个字的声明,却让华尔街的交易员、布鲁塞尔的官员,甚至东京的出口商都松了一口气——"中美将继续推动暂停关税等措施如期展期"。

这18个字背后,是一场持续三个月、三轮高级别磋商的拉锯战,更是两个大国在贸易战硝烟中寻找平衡点的艰难尝试。

1.为什么是现在谈?全球都在等一个答案

中美这轮谈判的时间点耐人寻味。距离上一轮5月日内瓦会谈定下的90天关税休战期到期,只剩不到半个月。更紧迫的是,美方此前多次放风要对中国新能源产品加税,甚至威胁对TikTok下手。

中美“握手言和”?瑞典经贸谈判结束,中方公布会谈结果,18个字的出现,让全球松了口气

瑞典斯德哥尔摩(资料图)

"双方都不想把矛盾拖着不处理。"文中提到,这是三个月内的第三轮面对面磋商,频率之高实属罕见。对美国来说,国内通胀压力山大,企业界抱怨关税推高成本;对中国而言,稀土反制已让美国高端制造业叫苦不迭。这场谈判,双方都输不起。

2.谈判桌上:坦诚交流背后的暗流涌动

瑞典会谈的气氛,用中方的话说叫"坦诚、深入、建设性"——外交辞令背后,往往意味着激烈交锋。美方则反复强调"最终决定权在特朗普",摆明了不愿过早亮底牌。

争议焦点有哪些?文中透露至少包括:

•稀土问题:双方刚达成共识就急着细化条款,可见这块"王牌"的分量;

•TikTok:美方施压出售算法,中方寸步不让;

•芯片战:美国计划升级半导体调查,中国手握稀土反制筹码。

有趣的是,这次美方罕见没提TikTok和科技禁令,反而对中国从伊朗进口石油表达不满。这被解读为一种“战术性缓和”——先易后难,把最硬的骨头留到后面。

中美“握手言和”?瑞典经贸谈判结束,中方公布会谈结果,18个字的出现,让全球松了口气

芯片(资料图)

3.关键成果:18个字背后的全球市场狂欢

谈判结束当晚,中国商务部那18个字的声明迅速登上各大财经头条。为什么市场反应这么大?看看数据就知道:

•上一轮关税休战让美国对华出口避免了25%的额外成本;

•中国对美稀土出口占美方总需求的80%以上;

•全球芯片供应链因中美摩擦已损失约1200亿美元产值。

"继续推动暂停关税等措施如期展期",意味着至少未来90天,这些数字不会变得更糟。消息一出,美股期货应声上涨,A股稀土板块却小幅回调——市场更担心这只是“缓兵之计”。

4.各方算盘:谁在害怕谈判破裂?

•美国:财长贝森特说要等特朗普拍板,但企业界已经等不及了。文中提到,美国制造业从汽车到导弹都依赖中国稀土,断供一个月就能让五角大楼的F-35生产线停摆。

•中国:商务部明确“不会像欧盟那样让步”,但稀土出口量已悄悄增加了15%——既展示实力,又留有余地。

•全球市场:日韩半导体企业库存仅够维持60天,若贸易战升级,东京电子的股价可能再跌20%。

这场谈判早已超越中美双边范畴,成了全球经济体的"共同命题"。

中美“握手言和”?瑞典经贸谈判结束,中方公布会谈结果,18个字的出现,让全球松了口气

特朗普(资料图)

5.未来90天:喘息还是新风暴?

虽然协议延长了90天,但文中提醒:“这绝不是终点。”三个关键变量值得关注:

1.特朗普的态度:他嘴上说“感觉比上次好”,但上任以来已多次推翻前任贸易政策;

2.稀土博弈:中国是否会在90天内调整出口配额,将成为谈判风向标;

3.科技领域:美国可能以“国家安全”为由推出新的芯片禁令。

最可能的剧本是:双方利用这90天互相试探,在11月前达成一份有限协议——比如取消部分关税,换取中国增加能源进口。但若特朗普在选举前需要"对华强硬"人设,一切皆可能逆转。

结语: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瑞典谈判的最大意义,或许就是证明了中美关系的一个铁律:可以激烈对抗,但不能彻底撕破脸。18个字的声明背后,是两个大国在贸易战泥潭中的精妙平衡——既不能让步太多丢面子,又不敢真的掀桌两败俱伤。

对全球市场来说,这90天喘息期弥足珍贵。至于最终是走向“终战协议”还是新一轮对抗?答案或许就藏在中国稀土出口数据和美国大选民调里。唯一确定的是,在这场世纪博弈中,没有人能独善其身。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