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被我猜中了!
美国突然宣布
11月1号起,美国宣布对进口轻型与重型卡车加征25%的关税,对进口巴士加征10%的关税。和当年贸易战一样,这次政策带有明显的保护主义倾向,延续了试图“脱钩断链”的态势。
汽车产业层面,2024年美国进口汽车零部件中,从我国进口的金额基本维持在180亿美元左右,主要涵盖车身零部件、底盘部件、轮胎等。通用汽车表示今年将面临高达50亿美元的关税相关总成本,福特也称会遭受30亿美元的总损失,且两家车企均明确,成本上涨最终会传导至终端售价。
美国凯利蓝皮书公司数据显示,2025年9月美国新车平均交易价格首次超过5万美元,创历史新高,关税带来的成本压力进一步加剧了这一价格上涨态势。尽管暂无“200万个失业岗位”的权威预测,但美国商务部官员也承认,高额关税将对汽车业生产和就业产生不利影响。
美国汽车制造商协会,近期直接发声。其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直言:“这关税哪是保护本土产业啊?简直是给全行业‘添堵’!现在美国汽车供应链早就是跨国协作的,从零件生产到整车组装,一环扣一环,加税只会让零件更贵、车子更难卖,最后还是老百姓和工厂工人买单。”这番话道破了行业面临的实际困境。
对我国的影响,这次加税对我国直接输美整车影响有限——2024年我国汽车在美国进口市场的占比仅1%,排名第十。不过,美国最大的卡车来源国是墨西哥,而美国车企常在墨西哥组装零部件后再进口到本土,这些跨境零部件可能面临多轮关税累积,最终反而会损害美国本土车企利益。面对关税压力和更严格的原产地核查,不少我国汽车企业已开始调整海外布局,通过产能转移规避风险。
美国关税政策的过往,其呈现出“反复横跳”的特点:2025年4月刚对汽车及零部件加征25%关税,很快又延长“关税减免安排”以抵消企业成本压力,这显然是迫于车企游说和公众批评的妥协之举。
2018年贸易战时,美国加税后增加的成本就主要由美国人承担,如今历史正在重演。更关键的是,美国本土汽车供应链比2018年时更为复杂,强行加征关税已引发六大行业组织联名反对,他们认为这会扰乱供应链、推高售价并冲击售后市场。
美国当局的关税政策仍在调整中,不排除因压力进一步变更的可能。但这种持续的政策不确定性,只会让美国汽车产业和消费者承受更大代价。
不少网友说:“这关税加得太蠢了!想保本土却坑了车企和买家,供应链都连全球了还搞脱钩,最后全是美国人自己扛代价,哪有半点好处?”
各位读者朋友你们怎么看呢?欢迎评论区聊聊。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