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融媒7月15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林媛 通讯员 潘峰)记者近日从烟台山医院急诊科获悉,由于今年高温天气比往年提前一个月,因中暑、热射病到医院就诊的患者比往年出现得早。仅本月4日至5日2天,烟台山医院北院区急诊科救护车就接回了4名重症热射病患者,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抽搐和休克症状,目前都在陆续出院中。

一天内出现3名重症热射病患者

“今年的高温天气明显比往年提前一个月,各种程度的中暑患者早在6月下旬就已经出现在急诊科。”烟台山医院北院区急诊科负责人柳海滨告诉记者,仅7月4日当天,北院区急诊科救护车就接回了3名重度热射病患者。

当日上午9时,有市民拨打120急救电话称,滨海广场一名38岁的男士中暑晕倒。急诊科医护人员到达现场时,发现患者无意识地烦躁异常且胡乱喊叫,随后出现肢体抽搐,体温40.3摄氏度。医护人员给予现场降温、冷水擦浴处理,并将其拉回医院抢救室,随后转送到重症监护室。由于处理及时,转入ICU后,患者病情就已转轻。

下午1点,某小区一名85岁老人在家中昏迷。急诊科医生侯海峰告诉记者:“一开门,就是一股劈头盖脸的热浪袭来,老人躺在地上,已经完全没有意识,体温高达40.6摄氏度。”侯海峰观察了周围环境,老人家住一楼,楼前有遮挡,家里没有空调,只有一个小风扇,正常人都难以呼吸,更何况是有基础病的老人,高度怀疑老人患热射病。

回到抢救室后,医护人员立即使用冰生理盐水为老人输液降温,再用冰水为其全身冷敷降温,请ICU会诊,确诊为热射病,随后将其转入ICU进行后续治疗。

晚上8时许,120急救中心下发指令:一名78岁老人在家中晕倒。“我们到达时,老人体温40.2摄氏度,正在浑身抽搐,家中热浪滚滚,我们赶紧将老人搬运至救护车上,打开随车空调,立即进行冰敷降温。”急诊科医生杜娟说,“当天,我们急诊科已经来了不少中暑和热射病的患者,所以我当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热射病。”经过及时处理,老人在转运至ICU前,已经意识清醒,明显好转。

热射病患者需快速、有效、持续降温

“从6月23日第一例中暑患者入院后,我们就针对今年高温天气带来的各种突发情况,做好了应急准备。”柳海滨告诉记者。

今年夏天第一例入院的中暑患者是一位外地游客。该游客因长时间户外活动突发中暑,患者突感双下肢无力,不能站立、跌坐在地,面色苍白、剧烈呕吐,家人惊慌之余拨打120,烟台山医院急诊科医务人员仅3分钟左右就赶到患者身边,经询问病情、监测生命体征,确诊为“热衰竭”。

患者被拉到医院抢救室后,急诊科立即启动紧急救治,降温、补液、器官功能支持……医护团队经过2小时全力抢救,最终使患者血压提升、面色恢复,转危为安。

“多耽误一分钟都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所以出现这个病例后,我科团队反复培训了中暑的处置流程,并专门配备了冰镇的各种物资和药品,只要遇到重症患者,就立即采取措施为患者迅速降温,确保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有效救治手段。”柳海滨说。

说起中暑,市民都比较了解,但一提起热射病,很多市民都会打个问号。

由于全球气候的变化,今年,国家发布了最新版的《中国热射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5版)》,明确指出,热射病是因暴露于热环境和(或)剧烈运动所致的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其中最核心的两点是:体温>40摄氏度和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以精神状态改变、抽搐或昏迷为典型特征,可伴有多器官损伤。

热相关疾病的分类,从轻到重,临床上可出现热疹、热水肿、热痉挛、热晕厥、热衰竭,直到最严重的热射病。热射病可带来全身的多器官衰竭,甚至致死。柳海滨表示,热射病患者现场治疗的重点是快速、有效、持续降温,具体可采用现场救治六步法:“脱、泡、测、补、通、静”。最好的方式是冰水浸泡或冷水浸泡,无冷水时用室温水也可以。如果患者持续感到不适,需立即到医院急诊科就医。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