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档的《水饺皇后》是一部有“中国特色”的院线电影,湾仔码头品牌创始人臧健和这样的故事素材,的确是很适合拿来拍电影,具备了很多扎实的剧作元素,比如女性话题、个人成长、励志、小人物的逆袭等等,而且还可以从侧面串联起香港几十年来的历史。

马丽这样有亲和力的演员来饰演主角臧健和再合适不过。而从电影市场的角度来说,她也具备一定的票房号召力。她虽然是喜剧演员出身,但无论是演正剧还是悲剧都没有问题,可塑性很强,在这一点上,可以说是比老搭档沈腾都要强。

由于人物的经历丰富,也很方便主创在剧作层面的发挥。比如创作里经常提到的人物困境,臧健和本人在年轻时就遇到过,本来想的是来香港和丈夫过上幸福生活的,结果对方早已在泰国另有家室,虽然泰国官方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制,但私下传统里还是有一夫多妻的情况出现,尤其是在1977年,这样的情况也属正常,不存在重婚罪。

这对带着两个孩子投奔丈夫来生活的臧健和来说,是非常致命的打击。如果她跟随丈夫去泰国,就会成为小妾,未来的日子会把她变成一个奴仆,生活将暗无天日。于是她决定留下来从头开始,在陌生之地,靠双手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虽然大家知道她未来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但刚开始起步的她,是想象不到这些的。举目无亲的打工者,需要依靠那些同样处于社会底层,同病相怜的人给予帮助。这样的经历,也让我想起去美国打拼的亲戚,走投无路的重新开始,是非常艰辛的一段历程。

于是在这样的故事里,纵然有一个普通母亲的艰辛,同时可以看到更多温暖情愫环绕着她。故事发生的时间离香港回归还有20年,正是那些在出租屋里的香港底层人,为一个从大陆来的单亲母亲提供了更多关爱与帮助,比如糖水伯就是其中的一位。

饰演糖水伯的袁富华曾在热门电影《周处除三害》里饰演令人印象深刻的反派角色。而在本片中,他却是善良的,给予臧健和更多帮助,甚至是其救命恩人一样的角色。可以看到在后来臧健和祭奠和供奉的牌位上,不但有自己去世的父母遗像,还有糖水伯的照片。

同样给予帮助的自然还有房东红姐惠英红饰演)。起初这个角色出现的时候,会以为此人是处处为难和刁难臧健和的那类人。其实红姐本身的经历也很坎坷,也曾有过不愿提及的不堪往事。所以当她看到无助的臧健和同时打几份工,还要养两个孩子后,就对她充满同情与关爱,还用自己的经历来鼓励她。

正是在这些人的帮助下,才让有过轻生想法的臧健和重新振作起来,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如何做好水饺的事业中去。从跟着糖水伯等人摆地摊开始,从学会如何吆喝开始,渐渐生意就有了起色。而那些经过摊位买了水饺的人,也会给臧健和提出宝贵的意见,让她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精进,使得水饺的制作水准越来越好。

比如有人提出水饺的皮太厚,臧健和就去找卖馄饨的夫妻那里学习如何让水饺的皮更薄。在路边结缘的还有同样来自山东老家的警察华哥(朱亚文饰演),无意中提到会把多买的饺子在冰箱里冷冻,这让臧健和想到可以量产保存饺子,而不必担心包好的饺子会坏掉。

因为曾经经历过一段痛彻心扉的感情经历和破碎的婚姻,一心忙着事业的臧健和不太敢尝试新的恋情,即使华哥有意,臧健和还是婉拒了对方希望一起生活的愿望。

水饺作为中国老百姓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食物,同样也就融入了更多家庭和亲情元素。所以本片的味道和基调,也自然有着类似看“春晚”的感觉。打造这样一部电影,的确是有很多层面的噱头和卖点,正如开篇所提到的那样,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实题材影片。

五月份除了假期,还有母亲节,所以这部影片也很适合带着母亲去影院观看,这样含辛茹苦的女性角色很有代表性。也许故事的主题和现在年轻的心态拉开距离,但总能从臧健和身上找到母亲甚至是姥姥奶奶的某种形象特质。

而比起母亲去世的催泪情节,我更喜欢糖水伯带来的那份感动,她在臧健和生活艰苦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之所以说是救命恩人,也是因为在臧健和想要跳楼时,糖水伯让臧健和的两个女儿去唱歌安抚自己的妈妈。这种表现手法也比那些直接去劝阻更充满爱意和记忆点。

从以上提及的这些剧情内容,就能体会出,影片里包饺子的劳动者致富人设,就很适合五一档的基调,更何况它还包括了更多家庭亲情和励志成长元素。相信更多普通人都能在看过电影后,在心底里向自己的母亲道一声珍重。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