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网曲阜4月4日讯(记者 陈佳慧)清明节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传统节日。两岸各地孔庙每年都举行祭孔仪式,追念以学立身、成为“万世师表”的孔子。祭孔仪式也成为两岸同胞溯源、寻根的传统盛事和密切感情、增进共识的重要纽带。

甲辰年尼山春季祭孔大典4月3日在尼山孔庙举行。(中国台湾网记者 陈佳慧 摄)

4月3日上午,悠扬的雅乐在孔子诞生地尼山回响,甲辰年尼山春季祭孔大典在曲阜尼山孔庙举行。

尼山孔庙迎宾路两侧,松柏青翠,道旗飘扬。(中国台湾网记者 陈佳慧 摄)

清明时节的尼山孔庙,松柏青翠欲滴,格外肃穆清新。迎宾路两侧,道旗随风飘扬,《论语》诵读莹莹绕耳。孔庙前面的智源溪桥及棂星门上也都特地裹上了红黄绸带。大成门前摆设了特钟特磬,大成殿院内则悬挂编钟编磬。

颂歌悠扬,长号齐鸣。参加“2024海峡两岸孔子文化春会”的孔子后裔,两岸学者、嘉宾在尼山孔庙大成桥前默然肃立。

两岸嘉宾向至圣先师行三鞠躬礼。(中国台湾网记者 陈佳慧 摄)

上午9时30分,随着“启户”声起、三通鼓鸣毕,古老的尼山孔庙大成门缓缓打开。参加祭拜的嘉宾整理衣冠,拾阶而上,来到大成殿前,依次敬献花篮,向至圣先师行三鞠躬礼,祭孔大典圆满礼成。

甲辰年尼山春季祭孔大典上的佾舞表演。(中国台湾网记者 陈佳慧 摄)

“我的家乡台南也有孔庙。”台湾青年李东宪说,台南孔庙是台湾建成的第一座孔庙,由郑成功修建。他上小学时常去孔庙参加祭孔大典,和同伴们一起穿戴整齐表演佾舞。“今天的活动勾起了我年少时的回忆”。

祭祀孔子的活动,始于孔子去世后的第二年(公元前478年)。最初每年只有秋季一次,至东汉时实行春秋两祭制,其后又发展到春夏秋冬逢节必祭,但仍以春秋两祭为主。2008年曲阜尼山孔庙首次恢复了传统的春季祭孔,这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又是对祭孔大典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与完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