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10名干部,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期间违规吃喝,其中1人死亡的事件,近日掀起轩然大波。

这起由中央层面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专班、中央纪委办公厅公开通报的严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单从造成1人死亡的后果来看,问题已是十分严重。细究之下,这起违规吃喝问题的恶劣程度,更是令人难以置信。

我们来解读一下这段通报。

首先,这次饭局的组织者,罗山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献林,在饭局前一天刚参加完两次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部署会。在县委政法委召开的学习教育部署会中,李献林身为“一把手”,应该是会议内容的主要传达者。也就是说,他前脚在大会上安排部署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后脚就组局拉人,带头吃吃喝喝。

其次,参加这次饭局的人,涵盖市级政法委和县级政法系统多个部门的领导干部,其中还有市纪委驻市委政法委纪检监察组调研员,上级接受下级宴请,监督与被监督推杯换盏。

再次,罗山县委政法委向县委报送报告,隐瞒死亡人员饮酒情况。县委书记余国芳明知报告不实,但未向上级党组织报告。身为“一把手”,没有追责问责,还帮助掩盖了问题,助长歪风邪气。

还有,罗山县委政法委和县检察院的“一把手”,分别向管理服务对象借用资金,进一步违反廉洁纪律,甚至涉嫌违纪违法,错上加错。

其实,解读到这里,这起恶劣的违规事件让人瞠目结舌的同时,问题的根源也已经呼之欲出。达成如此程度的违规,不只是个别人的违规,不只是某个环节的问题,也不只某方面的漏洞。积弊至此,当地长期以来的政治生态需要好好审视。

显然,这群人,对吃吃喝喝和圈子文化的热衷,高于对纪律的敬畏。党员干部之间的吃吃喝喝,觥筹交错间不仅产生舌尖上的腐败,还悄然滋生“小团体”“小圈子”的利益交织关系,为权力攀附、结党营私、权权交易等行为搭桥修路。这些人心中根深蒂固的“吃喝关系学”,本质上还是出于对权和利的欲望。

显然,这群人,说一套做一套,与纪律规矩背道而驰,根源上是对纪律规矩的漠视。他们对学习教育活动、对上级的工作部署,觉得开完会、布置了就交差了。就他们个人而言,其思想意识上没有丝毫留痕,不仅不身体力行,反而带头破坏。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彻执行至今已逾12年,当地却憋出了这么个“大雷”,不得不令人追问,这12年多里,当地是如何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

显然,在这起问题上,监督力量本应是有可能避免问题发生的重要一环,但它不仅没有起到作用,还发生了执纪者与违纪者沆瀣一气的现象。是个别监督者被拉拢腐蚀,还是当地监督力量锤炼不足,以致纪律无威,约束不足,放纵了问题的发生以至失控?

显然,这起问题背后,地方负责人的暧昧态度,让人对当地总体政治生态产生忧虑。一个地方的政治生态建设中,“一把手”的作为至关重要。而罗山县委书记却知情不报,帮助违规者掩盖了问题。掩盖就是包庇,包庇就是纵容。领导干部带头破坏规则却能逃避追责,何以服人?纪律规矩还怎么去约束和问责其他人?县委书记的包庇之举,消解纪律规矩的刚性,会对政治生态造成系统性破坏,削弱党的执政根基。

今年的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正开展得如火如荼。响鼓重锤、三令五申之下,罗山县出现这样的负面典型,从领导干部到监督方、到地方“一把手”,环环失守,层层失控,这不仅是个体责任意识的崩塌,更是整个管理体系和监督机制的全面失效。每一个环节的失守都如同多米诺骨牌,引发连锁反应,让问题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这种溃败绝非一朝一夕所致,而是长期漠视纪律、放任歪风、纵容腐败的必然结果。

这警示着,必须以雷霆之势树纪律之威,才能改善一地的政治土壤,重塑政治生态。


编辑 I 许然

视觉 I 万科成

审核 I 杨智淋

终审 I 舒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