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黄金究竟还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继2024年一年的狂飙突进后,2025年的黄金开启了更加疯狂的上涨,在打脸众多看空者的同时,也可能让那些坚定不屈做空黄金的人,坟头草比迪拜塔的塔顶还要高了!看看现货黄金的日线图,便知道这是一种怎样的“恐怖”:越涨越快!

卖黄金究竟还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近两年黄金恐怖的涨幅

图片来源:东财网

黄金的大涨,让各大投行“撕报告”的速度,比以往翻报告的速度还快:据媒体报道高盛在上周三在最新报告中,将其对2025年底金价的预测从每盎司3100美元上调至了3300美元,理由是ETF资金流入量强于预期,且全球央行的买需料将持续。

值得一提的是,每盎司3100美元。高盛分析师上个月才刚刚上调的2025年底金价的目标位,但随着金价已经有史以来首度升破了3000美元大关,上行速度之快不得不令高盛再度匆忙“撕报告”、改预测——看来知名投行报告的可信度,和猴子敲键盘也没太大分别。

但人和动物最根本的一点区别是,人真的冠冕堂皇起来,可以面不改色心不跳:按照研报,新的每盎司3300美元的年底目标位预测,反映了11月至1月期间央行黄金购买量的回升;亚洲大型央行将在未来三到六年内继续积极购买黄金,以达到它们预期的黄金储备目标。

卖黄金究竟还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黄金大涨,央行助力

高盛的预测,似乎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世界黄金协会(WGC)估计,在特朗普赢得2024年美国大选后的最后一个季度,央行的黄金购买量同比增长54%,达到333吨。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央行对黄金的偏爱,早在三年多前就开始日益凸显:

据招商证券整理,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到2022年之前,央行每年的购金量在500吨上下,全球每年的黄金需求量大约为4500吨,央行购金占总需求的比例约为11%,对金价的影响有限。

但是从2022年开始,随着俄乌冲突爆发带来的避险需求,央行购金量翻倍,从往年的500吨上升为1000吨的水平,占比从11%直接跃升到20%以上,成为黄金价格近年来快速上涨的一个重要助推因素。但到了2024年,全球央行购金净增量虽然仍维持在1000吨以上,但相较2022年、2023年的水平小幅减少。其中,波兰央行增加了90吨黄金储备,是各国央行中最大的净买家;土耳其央行增加了75吨黄金储备,排名全球第二;印度央行增加了73吨黄金储备,位列全球第三。

从2022—2024年全球主要央行的黄金储备变化看,增持黄金的主力集中在新兴市场央行,譬如波兰、土耳其、中国、埃及、印度等。发达国家央行的增持量相对较少,甚至部分欧盟国家央行连续三年都在卖出黄金。

卖黄金究竟还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央行购金量变化

图片来源:招商证券

其实这也很容易理解,在江浙的农村流行一句谚语“穷人家也有三两金”,可见黄金对于财富保障的“兜底”,富人财富多,投资手段也多,每天大把进账,可能看不上那点黄金,对于穷人而言,多囤点黄金,可能关键时候能救命——国际关系某种程度上,也是这个道理!

据招商证券援引相关数据,新兴市场央行作为购金主力,黄金储备占比实际上并不高,例如中国央行的黄金储备占比仅为5%,印度央行为8%,埃及央行为23%。而发达国家央行,尤其是欧洲各国央行的黄金储备占比基本在60%左右。相比来看,新兴市场央行的黄金储备仍显不足,未来依然存在提升黄金储备的空间。

然而任何商品都不会只涨不跌,黄金更是如此。上涨周期中,每天可以给出一百万条理由支持它上涨,但如果停留在这个分析层次,那就和“撕报告”的机构没本质区别了,我们需要找到一些不一样的逻辑!

正如财经早餐此前多篇文章分析,本轮黄金持续一年多的大牛市,主要有以下几大推手:利差、美债、地缘冲突带来的避险需求,这些都已经说过了,无需重复,而市场对特朗普关税大棒的预期,更是给炽热的避险需求增添了一把火!

但请注意上面两个字“预期”,一旦预期变成真,可能就是利好变利空之时:当地时间4月2日,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正式落下后,黄金价格也从高点有所回落,盘中一度大跌超1%,足见市场的风云变幻!

而且特朗普此次关税大棒也是有选择的:据新华社,特朗普4月2日在白宫签署关于所谓“对等关税”的行政令,把黄金、白银、铂和钯等金属排除在关税之外。这项政策倒有一项意外成果:黄金的跨大西洋漂流,终止了!

在特朗普政府发布关税豁免之前,市场实际上并未完全消化主要关税的影响。 尽管如此,仅是实施关税的风险,就促使交易员纷纷回补在美国市场的空头头寸,从而导致了持续的价差,这反过来又刺激了将实物金属运往美国的行为。详情可参考财经早餐此前的文章《暗流涌动:一场跨越大西洋的黄金迁徙》

但是豁免政策的落地,让这种迁徙的逻辑站不住脚:政策一出,纽约商品交易所的黄金和伦敦现货黄金之间的差价从周三的超过62美元/盎司下降到23美元/盎司。对于白银来说,被贵金属交易员称为“期限互换”(EFP)的差价也从每盎司超过1美元骤降至仅24美分。

荷兰国际集团(ING)分析师在一份报告中表示“黄金在周四加入了抛售行列,此前当天早些时候曾创下新的历史高点。获利了结压低了价格,而由于贵金属被排除在新关税之外,向美国运送金属的热潮将会平息”。

此外,为了从交易中获得尽可能多的利润,摩根大通和汇丰控股等银行在过去几个月里一直在组织黄金运输,如今将不得不面对平仓的压力,而这对金价可能是一种利空。

平心而论,金价已经涨得够高了,此时回调点也属正常,但是投资,注定是一场少数人的游戏。在黄金如此史诗级大涨的背景下,真的所有玩家都赚钱了么?恐怕没那么简单!

卖黄金究竟还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金价大涨,卖黄金的亏钱?

面粉贵了,面包自然不可能便宜,就以国内市场为例,现在的黄金饰品,已经涨到了让人看不懂的地步!

据澎湃新闻等,4月3日,多家黄金珠宝品牌的足金首饰价格突破960元/克大关,周大福、六福珠宝、金至尊、潮宏基等品牌报962元/克,老庙黄金961元/克。也有部分品牌价格未超960元/克,水贝黄金报740.18元/克,菜百首饰917元/克,老凤祥959元/克,周生生958元/克。

金价上涨了,照理说卖黄金的该赚得盆满钵满了吧,然鹅钱如果真的那么好赚,那世界上就不会有穷人了!黄金饰品行业两大上市公司,周大福和老凤祥,最新的业绩情况都表明——黄金涨价,不等于你能赚钱。

请看财报数据:周大福2025财年上半年内地同店销量同比暴跌34.9%,黄金首饰业务销售额下滑21.6%;老凤祥2024年黄金首饰消费量同比下降24.69%,全年营收下滑20.5%,净利润下降11.95%。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金店需提前采购黄金原料,金价上涨导致进货成本飙升。例如,老凤祥因金价上涨,被迫调整销售政策,对加盟商让利促销,但毛利率下降后仍未能提振销量,2024第四季度营收环比暴跌66.64%。而黄金库存周转周期拉长,进一步加剧资金压力。

需要理解的是,黄金饰品和黄金,其实并不是一回事!

黄金首饰因包含加工费、品牌溢价等成本,售价远高于投资金条,但回收时需扣除折旧费用,实际保值能力弱于投资型黄金。消费者在高金价下更倾向于购买金条、金豆等低溢价产品,直接削弱了传统珠宝店的销售基础。

中国黄金协会统计数据可以佐证:2024年中国黄金消费量为985.31吨,同比下降9.58%。其中,黄金首饰消费量为532.02吨,同比下降24.69%;金条及金币消费量为373.13吨,同比增长24.54%,可见消费者对后者的偏爱。

而扩张过快,也为业绩的缩水埋下了隐患:周大福、老凤祥等品牌通过加盟模式快速扩张,但过度下沉导致单店收入锐减。

根据财报,周大福2018年至2023年门店数从2449家增至7604家,但单店收入下降38.4%;2024年净关闭239家门店;老凤祥2024年加盟店净减少166家,下沉市场饱和,导致单店利润缩水。

除了这些因素,黄金饰品行业常年品种单一,难以吸引年轻人的兴趣,可能也是没赚到钱的原因之一,不过近年来,也有一些品牌试图打破这种刻板印象,让年轻人重新爱上黄金。

卖黄金究竟还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尾声

黄金饰品行业的困境本质,是传统模式与新时代消费需求的错位。品牌需在坚守品质的同时,打破对规模扩张的路径依赖,通过产品创新与体验升级重塑价值。对消费者而言,应该理性看待金价波动,平衡投资与消费需求,避免“高位接盘”。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