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胡连馨对于角色的演绎和作品的追求,让自己从不会拘泥于标签拼贴起来的人设,她把自己“折叠”成无数种形态,无论是在年代大剧《人世间》中所饰演的冯玥,还是在悬疑剧《不可告人》中精神极端的陈雪迎,抑或是《天才基本法》中的天才学生包小萌,中央戏剧学院科班出身的她,惯于在作品的褶皱中生长出属于自己的根系,让每次出演都成为映照角色的棱镜。而在全新的剧集《隐娘》中胡连馨饰演的越流沙,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一个像老虎一般拥有洞察力和攻击力的刺客杀手”。与以往的青春少女角色反差极大。为塑造这种“刀锋般的气质”,胡连馨做了充足的心理准备和身体突破。她回忆到“我会通过观看《动物世界》里老虎去捕捉猎物时的状态来揣摩与角色的相似之处,还会通过拳击的训练,让自己在搏击中感受到了攻击感,激发我内心深处的一些强烈的胜负欲和攻击性。”可以看出胡连馨超乎寻常地对于这个角色的喜爱。即便是首次挑战大量的武打戏份,也会提前练好套招,随着拍摄的推进越来越熟练,那种“你追我赶”的动作拍摄,让她直呼过瘾。

其实,早在《人世间》拍摄的时候,胡连馨对于角色的把握和更深层的表演细节、情绪层次就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考。在她的分享中,我们感受到了作为新生代女演员对于创作的探索和热情。在遇到优秀的创作团队和向前辈演员学习的机会时,胡连馨的表演仿佛被注入了某种“化学元素”就此迸发出无限令人欣喜的火花。“我认为最能打动人就是放松且专注的表演状态。所以在这次塑造角色的过程中,是整个创作团队给予了我极大帮助——不仅让我在表演技巧上有所提升,也让我对人物理解有了新的认知维度。”胡连馨在最后补充说道。

而随着作品和角色的不断增多,胡连馨也在不断回顾和审视自己的成长和变化,那是一种来自于身份与挑战的双重跨越。《天才基本法》拍摄时,胡连馨还是大四的学生,而《隐娘》则是她的毕业首作。她完成了从校园到职业演员的身份蜕变。越流沙作为与自身反差极大的角色类型,胡连馨在古装打戏领域实现了从“零”到“一”的突破。她坦言:“我对表演行业的认知从单纯地‘完成表演’,转变为对角色生命的深度思考与持续雕琢。”其实,多重身份的转换不仅是对胡连馨表演技法的提升,更在职业规划、生活节奏等层面形成了系统性的成长。

至于胡连馨镜头外的生活更像一场素朴的修行,自小喜爱绘画的她有着对艺术独特的表达。那种纯粹到甚至有些“钝感”的内心状态恰是当下青年演员的珍贵底色——当行业加速制造爆款时,她选择以植物般的耐心扎根,完成从“少女符号”到“叙事主体”的进化。对于生活的沉淀和观察也不断“反哺”着她自身关于角色的灵感和表达。胡连馨思索着说:“平时散步、逛街或和朋友相处时,我就会留意身边人的状态。在跟不同人接触的时候,因为人们的神情举止往往带有故事感,我也会自己带入和换位思考,从他们身上捕捉和感受真实的人物状态。

当采访接近尾声,被问到自己有没有做过什么疯狂的事?胡连馨笑着回答道:“应该是有一次自己突发奇想,骑着自行车去了天津,最后实在骑不动了,就坐着货拉拉回家了,哈哈。”那种真实而飒爽的状态,也深深感染着现场的每一个人。她是会对角色无比投入和认真的演员胡连馨,也是在生活中潜心修行、寂静生长的胡连馨,她会像当下所有年轻女孩一样,通过社交平台分享和记录自己的生活,也会称自己为“ENFP快乐小狗”,以最大的热情拥抱和亲近身边人。作为一名新生代女演员,胡连馨不贪恋聚光灯的追逐,而是成为了流动的溪河,在演艺道路上刻下独属于自己的叙事纹路,最终与那个画像中的自己重叠。

因为在《御赐小仵作》中的出色表现,苏晓彤通过古灵精怪的萌妹楚楚一角走入大众视野。在这之后又顶着那张被人们公认为“最强娃娃脸”的形象,在刑侦悬疑剧《黑白密码》里饰演了独立清醒、不屈不挠的古蔺娜一角。这种角色性格与外表的反差,就像“砂糖”外壳里包裹的“跳跳糖”内核,在甜妹与御姐的临界点翩翩起舞。或许真正的演员成长从来不是收敛本色,而是把天生特质炼成独门兵器——既能织就童话,亦可挑破所有刻板印象的泡沫。

作为苏晓彤第一个出圈的角色,《御赐小仵作》中的楚楚必将占据她演艺生涯中很重要的位置,因为从最开始这个角色身上就有能够深深吸引她的特质,“女仵作”的职业特性更是难得一遇。令人欣喜的是,虽然仵作在古代被视为边缘职业,但在拿到剧本后,苏晓彤发现剧中的楚楚没有那些所谓光怪陆离的套路。与之相反,她身上的善良、正直、果敢、单纯和独立,包括在面对自己专业时的认真与执着,都是苏晓彤努力想成为的样子。

所以,为了演好这个角色,苏晓彤力求台词的严谨和一些专业手法的到位。她边回忆边说:“如果出现错误,就会显得这个仵作很不专业。而剧本中又有很多专业的名词、话术,所以当时在拍摄的整个过程中,我都在花大量的时间去记住这些专业性的台词。”当被问道面对这样的角色,要如何平衡“专业感”与“人性温度”时,苏晓彤给出了自己坚定的答案——其实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仵作要不断面对一个个已故之人,这是一个非常冰冷,甚至是令人害怕的职业,从事这一职业的人肯定也“不正常”。但看完整个故事就会发现,作为仵作的楚楚一丝不苟地工作,把自己的专业能力发挥到极致,去发现问题,找寻答案,这何尝不是在给生命最大的尊重?代入到现实中自己的演员职业,苏晓彤坦言:“热爱与敬畏之心是永远不会改变的。”所以她也是这样践行着自己的表演之路,通过一遍一遍地熟读剧本,和导演、编剧讨论角色、吃透角色,了解她们的内心世界,就是对角色“专业感”与“人性温度”的最好诠释。

而随着作品和角色的积累和增多,或许人们会期待苏晓彤在每部戏都能展现出“新面孔”,但现阶段的她清晰地知道自己不会刻意拒绝同类角色。她说:“对我而言,最重要的是去和每个角色共情,剖析角色的个性与故事,然后再去认真演绎。”因为,作为新生代演员,“年轻和敢于试错”就是最大的优势,也为角色的塑造提供无限可能性。苏晓彤也坚信,随着阅历和时间的沉淀,有些现在无法驾驭的角色,终有一天会被你“遇见”。“就像人们常说的演员的‘标签’,我没有想要撕掉过,因为那也是大家对我的一种认可。”苏晓彤思索着说,“目前希望自己多一些成长,不疾不徐,在自己的节奏中就是最好的步伐。”

随着采访的深入,当我们聚焦于生活中的苏晓彤时,发现她一直是个比较独立的女孩,面对问题都会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勇敢地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而不是永远活在别人的要求和评价里。就像期待自己今年的滑雪技术能更上一层楼,架子鼓也能打得更好一些,甚至去挑战自己想尝试但又不敢的事情,比如蹦极、跳伞。生活中的苏晓彤更像闯入三次元的“吉卜力精灵”踩着柔软的云朵而来,却是个十足的硬核少女。

作为新人演员,大众对于张楚文的名字似乎还有些陌生,但当你真正见到她,便会由衷地感叹这样一张面庞所流露出的独属于电影的文艺质感。眼神中那抹不经修饰的纯粹状态,也让张楚文的表演在虚构与现实的页码间悄然咬合。其实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表演系的她,对于角色有着自己的解读和塑造,并在作品中释放出野草般生猛的表演直觉。张楚文正在用非典型路径撕开“学院派“与”体验派“的结界,将生活现场与电影文本煅烧成自己的表演风格,仿佛一首光影与胶片的吟游诗,向大众娓娓道来。

不可否认,张楚文作为一名青年女演员在这几年的成长迅速,随之而来的困惑和自身的变化,也成为了她演员之路上终将面对的挑战和磨练。张楚文坦言:“做演员之前我还蛮容易被困难和挫折打倒的,现在的我在明确了自己的热爱与喜好后,反而变得更加坚强了。”其实无论是坚强还是温柔,都需要强大的内心去成就柔软的流露,两者相辅相成。在张楚文的理解中,表演就是体验各种情感的过程,相较于其他职业,感受这个世界的途径也会更多。与此同时,演员还需要保持敏感,不过度消耗自我,在沉浸角色与保护个人情感之间,张楚文一直在努力寻找着平衡点。“我自己会有一个进入和抽离角色的仪式感。”张楚文思索着说道。

她在进入角色的时候,往往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她”的生活中,始保持与其相同的生活习惯和每一个细节同频。张楚文笑着说:“我可能会去染一个符合人物的发色,或者去做‘她’会做的美甲,甚至听‘她’会喜欢的音乐和看过的书籍,并用这种方式提醒自己——我已经不完全是张楚文了。”而在杀青时从角色中的抽离,张楚文则会寻求一切让她回归真实的办法,例如和家人或朋友待上一段时间,或是去旅行,在这个过程中重新找到“本我”与角色之间的界限。但是对于表演的热爱,让张楚文永远不会丢失对生活细微的观察,并在点滴中汲取表演的灵感。喜欢看纪录片的她,就会在观影的过程中感受那些真实的人物状态和表达,很多故事和他们的人物性格也成了之后张楚文在塑造角色时的素材。她分享道:“我有一个小习惯,会在准备角色时写写角色的心情日记,因为我自己也有写日记的习惯,所以会以角色的口吻来记录她的心情和一天发生的事情,那些更当下和更细节的记录,也使我更贴近角色。”

随着演艺事业不断走上正轨,张楚文的2025年也变得逐渐精彩起来。天马行空的想法不断从她脑海中迸出,她有计划正儿八经地学习一门语言,还想重新把现代舞练起来。“虽然不是专业学舞蹈的,但之前在毕业大戏的时候有尝试过现代舞元素的肢体戏剧,觉得很有意思,对这个很感兴趣,哈哈。”张楚文笑着说道。或许在大众的内心,对于有着那么点“文艺”的女生总是感觉很高冷和难以琢磨,但真实的张楚文远比人们想象的要鲜活可爱。在她的回忆中,还在读大学时因为特别喜欢李安导演,所以在《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刚刚上映时,为了去听他在清华的讲座,和大学同学一起“说走就走”,终于在极限赶路和经历了一些“坎坷”后顺利入场,见到偶像后的激动,也让当时的她哭得像个孩子。

直到自己也置身于影视行业中,每天伴随着剧组的灯光和不断更迭的镜头,张楚文从圈外的观察者步入成为真正的演员,用目光丈量演艺之路的走向,无论是现实主义题材中的角色灵魂,还是真实生活中的鬼马女孩,张楚文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向众人“安利”那个有点文艺又有点小跳脱的自己。

当打歌舞台的镁光灯逐渐变暗,片场监视器的幽蓝中出现了一抹鲜活的亮色,那时的周洁琼抱着琵琶华丽转身,完成了一场惊艳的表演……其实,从PRISTIN时期在舞台的活跃到转型为演员,她将女团偶像的精准控制力最终熔炼成了表演时的绵长呼吸。那些在练习室磨破的舞鞋,也终于化作横店青石板路上浸透晨露的脚步,拓印着她的破界轨迹。在这个过程中周洁琼的内心也产生了微妙的变化,包括面对质疑时那份更加坚定的决心。她说:“我希望打破自己重新出发。回想刚开始转型的时候,的确有点像小学生,经常问表演老师这个情景下要怎么演,要怎么去感受角色。被质疑当然有过,但因为我知道我的目标就是要成为一个合格的演员,所以不会惧怕,反而更想证明自己。”

的确,那种把偶像追梦的拼劲移植到表演中的周洁琼,恰似她近乎执拗的转型,手中的剧本笔记那用5种颜色标记的情绪层次,就像自己未来演艺之路的最好注解。因为作为非科班演员,周洁琼一直在努力弥补表演上的青涩,无论是和表演老师学习,还是观察其他演员的表演方式,让自己像一块“海绵”不断地去吸收、融合。终于在2024年,周洁琼等来了吴姗姗。在《小巷人家》中的出色表演,也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和关注,被评价演活了小人物身上的复杂和艰辛,同时也充满了真实和韧劲。对于在剧中争强好胜,却也敏感自卑的吴姗姗一角,周洁琼坦言:“她身上有许多特质深深地打动着我。”那种看似的“不完美”,就像我们身边的很多人,所以才显得格外真实,周洁琼也精准地抓住这一点,即便是“不完美”,也要勇敢地尽情释放。

不得不承认遇到吴姗姗这一角色,让周洁琼在优秀剧本中本就饱满的人物基础上得到了最大的发挥。为了让人物的台词、表演更加生活化,让人们感受到吴姗姗就是真实生活在小巷里面的人,周洁琼在前期做了充足的准备。“我自己虽然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生活,但是通过一些图片和影像资料,我了解了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习惯。拍摄现场导演也会告诉我那个年代下人们的一些状态,帮助我快速地了解角色并投入拍摄。”周洁琼在最后补充说道。

随着新的一年,周洁琼新剧《淮水竹亭》进入待播期,她的身影也再次活跃到观众眼前。而这次由周洁琼饰演的“翠玉鸣鸾”是一个双生角色,这同样也是对她演技的又一次考验。而这也是吸引周洁琼的原因,她笑着说:“这个角色的确很有挑战性,首先是造型上,因为需要让观众非常清晰地区分两个人物的不同之处,所以会佩戴不同颜色的美瞳。通过造型的辅助,我自己也会根据角色的性格,在神情、动作等方面投入不同状态来诠释角色。” 在周洁琼看来对“翠玉鸣鸾”的塑造,完成度还是很高的,她也真心希望观众能够喜欢。其实,无论是之前活跃于舞台,还是如今专注于影视,周洁琼都坚信,热爱可抵一切艰辛,想要做就得全力以赴。

采访进行到这儿,我们也就此了然周洁琼一路走来的笃定——在不断地挑战与磨练中淬炼自己的演技,无论是《淮水竹亭》还是另外的待播剧《衡门有狐》和《山河枕》,我们最终拼凑出的从不是什么演员的“孤傲标本”,而是周洁琼对于自己表演的一场盛大的“人生试验场”。如果当爱豆时是学会如何发光,那么做演员就是在练习如何收敛光芒。或许真正的偶像转型从不是褪去光环,而是让光流动成更辽阔的形态——正如琵琶之声既能起舞为刃,也能述说属于女孩的无限心事。

监制:张娜

摄影:谢天

编辑:李希

造型:倪新童

艺统:高珊

妆发:卢明悦、文龙

撰文:靳雯

制片:S

场地鸣谢:一天自然Wood Mood

新媒体编辑:平面镜

新媒体设计:霹雳小熊

视频策划:More

视频剪辑:RandomP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