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新闻网讯最近网络上刮起了一股“外国博主街头测试”的风潮。从上海,到武汉,再到成都,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博主们,用一种近乎行为艺术的方式,故意“遗失”钱包或背包,来测试我们这个社会的文明水准。结果不仅让测试者本人感到意外,更是在全球互联网上激起了圈圈涟漪。

日本博主在武汉,20余次丢下钱包,每一次都被路人捡起、追上、归还;在上海七宝老街,一个背包被孤零零地放在繁华的街边,一小时后依然“完璧归赵”。这些视频被放到外网上,让外国网友大为感慨。法国网友自嘲:“在法国你得准备10个钱包来做测试,因为它们会一个接一个地消失。”美国网友则更直接:“在美国?路边的人可能会直接走过来,让你把钱包留下。”

诸如此类街头实验像一面棱镜,折射出了真实的中国。而看似简单的凡人善举源自深厚的国家底蕴。

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穿越千年,依然具有强大的解释力。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绝大多数民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根本性改善。当人们不再为基本的生计发愁,当一个钱包不再构成巨大的诱惑时,内心的道德律令自然会占据上风。网友们常说的一句话很朴实:“现在谁还差这点钱啊,为了这点钱丢了人品,不值当。”这份“不值当”的底气,正是源于我们日益殷实的家底。这并非说贫穷就必然导致道德滑坡,但经济的富足,无疑为社会整体文明水准的提升,提供了一片肥沃的土壤。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对理想大同社会的朴素向往。从《礼记》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诚信、友善”的要求,这种对诚实、善良的尊崇,是我们民族文化基因里最宝贵的部分。视频里那些归还钱包的普通人,从步履蹒跚的老人到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他们的脸上没有丝毫的犹豫和贪婪,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责任感和“举手之劳”的坦然。这说明,传统美德并没有在现代化的浪潮中冲刷褪色,反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与现代公民教育、法治观念相融合,内化为一种普遍的行为习惯和社会共识。

长期以来,西方一些媒体戴着有色眼镜,习惯于放大中国的个别问题,着力刻画一个刻板、负面的中国形象。而这些由第三视角记录下的真实画面,其说服力远胜于任何宏大的官方叙事。它没有精美的剪辑,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一张张普通中国人的脸,一个个朴实无华的善举。正如一位网友评论的:“最好的国家形象广告,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行为。

当然,几个视频并不能完全代表十四亿人的全部面貌,我们社会中也必然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但这些测试以一种高概率、高重复性的方式,展现了我们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和基本盘。这个基本盘,就是崇德向善、诚信友爱。

良善非测,自在人心。这场跨越多个城市的“钱包测试”,不仅测出了中国民众的文明水准,更测出了中国社会发展的综合成果。面对这份答卷,我们有理由感到自豪,也更有责任去珍惜和维护这份来之不易的“路不拾遗”。因为,一个国家的真正强大,不仅在于摩天大楼的高度,更在于其国民灵魂的深度。而这份深度,正在由无数个弯腰拾起钱包的平凡瞬间,悄然铸就。

评论员 王众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