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之后,美国的一众知识分子陷入狂欢,弗朗西斯福山甚至发表了有名的“历史终结论”,认为人类意识形态的斗争已经走向了终结,美国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地上天国,她的胜利的将永世延续。
然而,距离苏联解体仅仅三十多年,今天的美国不仅没有变成地上天国,反而变成普通人的地狱,全世界的梦魇,像极了四十年前行将就木的苏联。
如果你问我,近代以来,人类文明什么时候最卷?我的回答只有一个:冷战。
那是真你追我赶,升维竞争,美国两大阵营为了证明自己更厉害,用尽洪荒之力卷科技、卷军备、卷宇宙探索,卷到最后连太空都不够用了,直接搞出一个星球大战概念。
像不像上高中时班里的尖子生们互相卷成绩的那个劲头儿,这就是同侪竞争的威力,两个体制互相看不顺眼,却又在你追我赶的压力中不得不成为更好的自己。在这场无情的竞赛中,任何落后、不思进取的东西都被无情淘汰,能活下来的,都是卷王之王。
岁月蹉跎,冷战已经结束了三十多年。曾经的双子星中的一个,苏联,如今已经彻底破灭,变成了满地废墟,在看不到尽头的内乱中消磨自身。曾经的科技巅峰,如今已然彻底沦为原材料出口国,像个破产贵族一样,靠着祖上留下的能源和矿产苟延残喘。浩如烟海的千金不换的科技成果被堆在仓库里慢慢腐烂,只能靠偶尔的科技考古,才能有九牛一毛重见天日,给子孙的日子续续命。
毫无疑问,苏联是冷战的失败者,它什么都没了。但是,它的对手,美国,真的胜利了吗?
从表面上看,美国赢麻了,他的军事版图从曾经的半场控球,变成了全场压迫式的进攻;美元霸权像吸血鬼一样从全球吸取劳动人民的血汗,它贪婪地吃掉了苏联死后绝大部分的遗产,然后恣意糟践,让苏联的物理学教授来美国看大门,让保加利亚的数学家来美国扫厕所。全世界最好的资源,最聪明的人,通过美元的超发源源不断地流入美国,再不断地供养它的霸权,一个国家对于世界的统治效率从未如此之高。
然而,在这些霸权的背后,美国真的赢了吗?或者说,美国霸权的胜利,究竟是美国的什么人的胜利?现在的美国,还是当年那个与苏联一起你追我赶,充满活力,不断创造新价值的美国吗?
很不幸,在2025年的美国,我见到的是另一个行将就木的苏联。如今的美国,与四十年前的苏联,实在是太像,太像了,以至于恍惚间我常常觉得自己穿越了。命运的双生子,或许注定要走上同一条路,同一个命运。
让我最直观地感受到美国变得“苏联化”的,就是它的工业品质量之糟糕,我在之前的视频中提到,我们在美国租了一辆吉姆斯的suv,2024年生产的车,百公里14个油,速度一起来就嗡嗡作响,上个坡就加不上速,等于说开起来跟我老家的拖拉机一个手感,完全就是冷战时期的老古董。不光是车不行,美国是几乎所有的电器都不行。酒店里的电冰箱特别吵,每天睡觉之前,我要是不把电源拔了,我都睡不着。还有空调,即使戴着耳塞也能听见那个嗡嗡声。
有个苏联笑话是这么讲的,问:苏联的冰箱有几种模式?答:只有两种模式:模式一:它运行,但很吵。模式二:它安静,但不运行。还有讽刺能耗大的,说苏联新型冰箱的广告上写着:“这台冰箱不仅可以冷藏食物,还能暖和您的厨房。”
每一个被空调和冰箱吵得眼睛瞪得像铜铃的夜晚,我都会想起我读过的那些苏联笑话。
其实,苏联的工业品挨骂一点都不冤。在整个苏联的全生命周期中,它的工业发展就像个健身房练胸不练腿的壮汉们,重工业强如猛虎,占比常年高达70-80%,轻工业宛如弱鸡,进步极为缓慢,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时,苏联的工业品质量已经彻底无法与资本主义阵营的产品相抗衡。研发投入低,生产品控差,这就使得苏联几乎所有的民用工业品质量都极其糟糕。
所以当我在美国看到这些颇具“苏联遗风”的轻工业品时,第一反应就是,美国现在已经拿上了前苏联的剧本了。
那问题来了,苏联的工业品烂,可以说是因为计划经济只知道猛搞重工业,民用产业根本没人管,那美国又不是计划经济,它怎么也开始苏联化?难道哈耶克的无形大手已经能做到同时扇美苏两边的嘴巴子了吗?
其实,当年的苏联,和现在的美国,它们工业产品走下坡路的原因,从本质上讲是相同的,并不是什么计划经济问题或者轻重工业比例问题,而是封闭市场下缺乏竞争。
苏联时期,在经互会体系下,社会主义阵营的每个国家,每个城市,每个厂生产啥都是上头直接安排好的,你负责造拖拉机,我负责造电冰箱,他负责造空调,大家各司其职,不存在市场竞争,自然也就不需要进步,完成生产指标就可以了。
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你不卷,我不卷,大家一起来摆烂,进步永远是痛苦的,反正生产指标达成就能完成绩效,谁没事吃饱了撑的去搞技术革新。于是,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苏联很多民用品的生产线,像卡车、农用机械的技术,竟然还停留在二战前的水平。
与此同时,人家资本主义阵营可就不一样了。因为市场相对开放,日本韩国、西欧诸国以及美国本土的工业产业竞争激烈,谁成本高、质量差,市场就让他见哈耶克。然后厂子该破产破产,公司该清算清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赢者通吃,所以在二战后的几十年里,西方世界的民用品技术迅速进步,苏联还在用“爷爷辈技术”生产冰箱的时候,日本家电已经甩它两代了。
本来,美国是不可能走上苏联这条路的,因为它长期是全球产业链的顶级支配者,哪个产业挪到哪就是他动动手的事儿,而这事儿也就坏在这了,美国发现自己家工厂根本不需要跟其他国家拼制造业,因为全球市场已经被它“金融收割机”拿捏了。资本一看,呦,便宜货都能从别国进口,那我还搞啥制造?全员all in资本游戏,工厂该搬搬,该跑路跑路,整个美国制造业开始大撤退。
这事儿本来没啥可抱怨的,毕竟市场经济嘛,刚果金有句老话说得好:“你不能只在自己赢的时候才信奉哈耶克。”
当然,美国也不是一点好处没捞着,冷战结束之后,美国靠着全球化金融体系,疯狂吸血,全世界的钱流入华尔街,资本吃得比谁都爽。相比于金融体系带来的超额利润,制造业的流失,可能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然而,进入21世纪之后,美国开始逐渐发现,没有工业是不行的,首先就是红脖子们的就业问题。
美国金融霸权的利润虽然高得吓人,但获益的就东西海岸那点人,不管你怎么好说歹说,他们就是不可能把利益分配给中部的红脖子们。而且,美国的国家机制中,是不存在像我们这种单一制国家的这种,省与省之间超大规模的转移支付的,美国的州与州之间,基本上是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你俄亥俄破产了关我加利福尼亚什么事?当然,这倒不是说美国没有社会保障,而是说他们的保障体系跟咱们有很大的不同。简单地说,美国的保障,更多的是对于社会底层的兜底保障,比如流浪汉,要饿死了,有慈善食堂,像金牌讲师,只要早起打野,一天三顿饱那是绰绰有余。但是这种保障只允许你混吃等死,你但凡想要一个鲤鱼打挺翻过身来,想要找工作攒钱翻身,那就难了,因为只有工业才能大规模地提供稳定的就业。
你看,搞工业吧,在全球化体系里竞争不过全世界;不搞工业吧,基层社会就要裂开了。那么到了川普这里,作为红脖子的代言人,至少是表面上的代言人,川普提出的方案,就是贸易保护。在之前的节目里我们曾经提到过,美国通过加关税和进口准入等等诸多方式,把国外物美价廉的好产品给阻隔在国门之外,再威逼利诱一些公司来美国国内开厂子,能不能生产出来合格的商品我不管,反正你给我生产,生产出来了,我就是赢!红脖子就是胜利!美国就是从一个高峰走向另一个高峰!
那么显而易见,当你逆着市场规律去做事的时候,最后得到的一定是市场不欢迎的东西,但美国制造事实上也不需要市场欢迎,因为它只需要让它的商品在国内卖就可以了,最多加上几个被它纳入统一市场的国家,组成一个小圈子,让它的商品在这个小圈子里面流动,靠行政强制力保证这些产品的生存。就算说日本韩国有美国驻军,没有完整主权,必须听美国指令,可美国的汽车甚至连在日本韩国这样的国家也一样卖不出去。美国货,到这一步,已经不能被称作真正的商品了,它更像是美国霸权的附属品,市场不行没关系,拳头够硬就行!
诶,看到这里,聪明的家人们肯定已经已经闻到了一股熟悉的味道——美国的这套封闭主义玩法,跟苏联当年的经互会怎么那么像呢?没错,从经济学的角度上看,它们真就是一码事。相同的树必然结出相同的果,当年违背市场规律的苏联生产出糟糕的苏联货,那今天违背市场规律的美国,自然也就会生产出一堆毛病比功能多的美国货。不信抬头看,哈耶克饶过谁?
事实上,美国一遇到危机就搞闭关锁国是刻在DNA里的脂肪记忆。
19世纪盛行的门罗主义,就是让美国不去介入欧洲,专注于美洲事务,这样的思潮一直持续了近百年,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从介入欧洲事务中尝到了甜头,这种思想钢印才逐渐淡化。
美国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毕竟美国身处这个地理位置,孤悬海外,距离人类文明的主轴欧亚大陆十分遥远,干涉起来成本不低。还有就是,美国的自然禀赋太优秀了,土地肥沃、资源富得流油,它就算真的闭关锁国,光靠他自己土地上产出,日子也能过得不错,所以这一次,美国遇到了国家发展的问题,第一反应是本能地走向封闭主义,专心搞美洲这一亩三分地的策略是很正常的。
然而,一百年前,美国玩门罗主义能混的风生水起,现在搞封闭就搞成苏联转世灵童了呢?
这就要说到美国和苏联的第二个相似点,那就是:平民百姓的生活质量低的莫名其妙。
之所以说莫名其妙,是因为这两个国家都在物质资源相当丰富的基础上,把人民生活水平弄的很低。
1985年,苏联人口有2.85亿,面积2240万平方公里,比中国和美国加起来还多,刨去西伯利亚的烂地,哪怕只算耕地面积,也有34.5亿亩,是今天中国的两倍还多,其中五分之一还是肥的流油的黑土地。而那些所谓的烂地,地下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矿藏,苏联的一个秋明油田,年产石油3.2亿吨,相当于咱们大庆油田的8倍。其余的铁矿,铀矿,金矿,有色金属矿,几十种矿藏随随便便就是世界第一,那根本就不消说了。
工业有,科技有,资源更有,至于苏联的分配制度,虽说不是十全十美,而且后期也有腐败,但横向对比,社会主义国家毕竟相对公平,贫富差距相对小一些。按理说,这样的底子,那苏联人的日子不得上天了啊?
问题是并没有,除了70年代勃列日涅夫时期相对松快一点之外,其他时候,苏联普通人的日常就是排大队,购买面包肥皂这些生活必需品。冰箱电视小轿车,有,虽然质量差,但是你还得排队。别说跟西欧那些国家比了,就连东欧自己阵营的,什么东德,捷克斯洛伐克,老百姓的日子也比苏联强。有个电影叫《莫斯科不相信眼泪》,里面的女主角凭借自己的努力,当上了厂长,走上人生巅峰,按理说这已经实现苏联梦了吧,结果她住的也不过就是个一室一厅的筒子楼,她闺女睡了床她还得睡沙发。厂长就住这个?而那些所谓的苏联上流阶层,他们的日子也没有就多好,跟当时其他国家的富人根本比不了,所谓的特供商店卖的也不过就是些稍微好点的进口商品,放在西欧也不过就是个富裕中产阶层消费。那苏联的钱都花哪儿了呢?
首当其冲的就是对外干涉。
我们知道,苏联打着社会主义国家灯塔的旗号,满世界输出革命,今天援助这个,明天干涉那个,关键是这些钱砸下去,多数时候根本没起到什么振兴作用,反而把地区搅得更乱!
再就是军备竞赛,苏联巅峰时期有5.5万辆坦克,8万辆装甲车,7万门大炮,结果苏联解体后,这些钢铁洪流大部分都成了废铁,少部分流入世界各地,成了内乱帮助犯,有一些现在还在俄乌战场上互轰。就这样,左折腾一下,右折腾一下,最后再来一个阿富汗战争,直接给苏联经济拖进了大坑。
这些穷折腾,对于物质财富的消耗还在于其次,毕竟就像我说的,苏联的物力实在太丰富了,简直可以说是无穷无尽。可真正不可再生、最宝贵的是什么?不是石油、不是矿产,而是国家的组织度、政府的行政能力、企业的活力,甚至老百姓的心气儿。为了对外干涉,为了维持那个所谓的灯塔,苏联上上下下常年维持着一种高动员的状态。可是动员来动员去,最后结果如何?你说开疆拓土吧?没有搞。你说经济建设吧?厂长还住筒子楼。
就这样,几十年下来,苏联人那个解放世界的心气儿已经被彻底搞没了,取而代之的是各行各业的严重怠工。都说苏联体制僵化,其实,官僚系统的僵化只是国家僵化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全社会全体成员的消极态度,正常上班就跟罢工似的。有个苏联笑话,说苏联有些机械是从日本进口的,有次一个日本工程师去苏联维修这些机械设备。临走的时候,他内疚地跟厂里的苏联工人们说,很抱歉他有工作在身,没有加入他们全厂联合的大罢工。管理者摆烂,工人摸鱼,工业品质量能好才怪,物流分销体系能顺畅才有鬼。结果就是,一边是资源多到溢出来,另一边是老百姓买个肥皂都得排队。
看到这里,诶,这个味儿怎么又跟美国对上了?美国也是地大物博,虽然没有苏联那么大,但胜在纬度合适,全国大部分都是好地,24亿亩耕地+30亿亩优质牧场,比苏联的冻土那可强太多了。一说石油,咱们只知道那些中东土豪国,殊不知如今,美国石油年产量已达6.4亿吨,早就已经是世界第一大原油生产国了,沙特一年也就只有5亿多吨。虽然总面积比咱们小一点,但是美国不像咱们有青藏高原和三级阶梯,美国的国土大部分都是可以利用的,经济价值高。
而美国人的生活质量呢?相比起苏联基本民生物资排大队的情况,美国人的生活质量低得更加抽象。美国人倒是不缺吃不少穿,也不用厂长还住鸽子笼,除了东西海岸那些大城市之外,大豪斯还是家家有一套的。但是美国人的那个日子,却好像比紧紧巴巴的苏联人还要糟糕。在组织度崩溃这一点上,美国的问题比苏联还要严重的多。用五个字来形容美国基层社会的生活:不是钱的事。
苏联后期是全社会“消极怠工”,但美国基层的状态更狠,直接是“生活停工”。不是工厂停工,而是大家连正常过日子的动力都没了——活着就行,甚至活不活都无所谓。
住过农村自建房的朋友可能知道,自建房和城市公寓楼不同,它是非常吃人力的。你每天住在这里,早晨睁开眼,全都是活儿。大房子需要打扫,院子需要清理,房子的损坏需要自己修,上下水,供电,都要自己操心。要是壁炉烧柴的,那你每天都得考虑今天点啥烧明天烧啥。要知道,中国人住的一般是砖房或者水泥房,相对来说还省点事儿,美国人的大豪斯大多是木头房,那一天要操心的事儿就更多了,更别提什么草坪,游泳池这些乱七八糟的。这样一来,就要求住在里面的人必须勤快,早晨起来就得紧着干活,才能把家里拾掇得井井有条,这干净人跟埋汰人的差距就体现出来了。如果住户比较懒,完蛋,要不了两周,大豪斯就会变成一个大垃圾场,俩月下来就成电影里没人住的那种鬼屋了。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的巅峰时期,这种大豪斯那是美国梦的象征,有那股精气神顶着,人干什么都有劲头,大家不怕活多,不怕麻烦,就怕生活没盼头,怕没活干,所以那个年代的美国大豪斯,一家是一家,大家都比着收拾。可是现在呢,那股心气儿没了,大片大片的别墅区变得破败不堪。有很多富裕中产聚居的街区,刚开始,可能是搬过来几个穷人,有点违法乱纪的行为,然后就好像点燃了柴堆一般,原来的富裕中产要么搬走,要么逐渐破产也沦为穷人,要不了两三年,一个体面的中产社区就会沦为贫民窟,成为一个危险的垃圾场,警察见了都绕着走。
那问题来了,美国人的心气儿是怎么没的?答案还是那个老问题——工作,尤其是体面的工作。
一份正经而体面的工作,是提振一个人,一个社会心气儿的最重要来源。原本体面的工人和工程师,失业之后只能打打零工,虽然饿不死,但是未来也没有什么希望了。这时候,各式各样的成瘾物进入了他们的世界。有了这些成瘾物,他们就可以在虚幻的世界中堕落下去,现实存在的问题解决不了,也就不用解决了。有了瘾君子,自然就有了罪恶的利益链条,那自然而然地,各式各样的帮派就如同燎原烈火一样在美国大地蔓延。
基层治理瘫痪,警务系统瘫痪,教育系统瘫痪,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就是这样,吃穿不愁地生活在一个毒品横行,帮派肆虐,社会治理几乎没有的修罗场里,活着就行,活不了也行。你看着外面是大豪斯,进去一看,里面跟垃圾场似的,沙发塌了,墙板秃了,家里躺着几个三四百斤上不封顶的巨型生物,冰箱里塞满了高热量垃圾食品,人均沾点成瘾物,精神和身体同步堕落。外面帮派横行,迷糊生,随机死,这就是越来越多的美国社区的真实写照,也是现在美国自身的写照。
满地的大胖子,随处可见的废弃针头,这是钱的事儿吗?帮派横行治安崩溃,这是钱的事儿吗?小孩子缺乏教育上初中了算不明白加减法,这是钱的事儿吗?不是。问题不在于金钱,而在于组织度。美国也是个人组成的国家,美国政府是人组织的政府,它的行政能力是有限的。当它把越来越多的精力用在外部事务上,能够用于国内进行治理的精力也就越来越少。是,从金钱上讲,从物质资源的角度讲,美国的财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再怎么折腾,美国人民总能一天混三顿饱。可是然后呢?在一个基层治理崩坏的社会中,人的价值和意义被彻底剥夺,活着的意义仅仅剩下了活着本身。这样的生活,真的比苏联晚期的生活要更好吗?如果从社会秩序的角度看,恐怕还不如。
当年的苏联,现在的美国,一边是经济上闭关自守,搞小圈子,封闭主义,不思进取;另一边,是在政治上不断地对外干涉,输出混乱,制造痛苦。那么有家人可能要问了:那你说,封闭主义,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一个好的全球化,必然是经济贸易上的全球化,而绝不是意识形态的全球化,更不是思想政治的全球化。全球范围内的自由竞争,自由贸易,优胜劣汰,百舸争流,那对人类而言无疑是件大好事,也是咱们一直以来追求的世界大同。
可是这种世界人民大团结有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互相尊重对方决然不同的意识形态,宗教信仰,思维方式,政治体制。承认对方的不同,认可人与人的、文明与文明之间的差异客观存在,不去高高在上地企图教育别人,改造别人,这才是和平共处的基础。这个道理,我们天天提,月月提,提了几十年,可是真正在做的人好像却只有我们自己。当年的苏联,如今的美国,恰恰是要反着做。在经济上闭关锁国,在意识形态上却要处处当爹。可是,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对他们有什么好处吗?其实,这还是要从美苏二者的国体开始讲起:意识形态帝国。是的,从本质上讲,美苏两家,都不是咱们一般意义上的国家。它俩自成一类,名字意识形态帝国。
一般来说,一个普通的国家,往往是一群有共同点的人组成的。要么,是民族构成相同或者相近,大家长得大差不差,基本上能靠脸认亲戚。要么,有相同的宗教或者文化,大家一对暗号,都是自己人。要么呢,有着共同的历史记忆,大家唠得到一起去。当然,各个国家或多或少会有一些与主流社会不同的少数群体,但是必须有一个绝对的主体核心,国家的塑造得围着这个主体核心展开。假如有两派或者多派人,民族不同,宗教不同,文化记忆也不同,那么这国家迟早得黄摊子,大家各过各的,比如捷克和斯洛伐克。
那美苏呢?它们靠什么凝聚在一起?答案是——意识形态。
先看苏联,这国家连个正儿八经的名字都没有。像是德意志,法兰西,缅甸越南柬埔寨,这都是名字,而苏联,它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而苏维埃是啥意思呢?在俄语里,苏维埃是委员会的意思。就这国家,它没名字,它所用来凝聚人民的,是意识形态。它也没有个主体民族,俄罗斯族在苏联的比例一直都在50%上下浮动。
其他的,格鲁吉亚族,立陶宛族,阿塞拜疆族,等等等等,几百个民族,大家的差异是很大的,宗教相差很多,历史记忆也各不相同。意识形态是一种相对高级而复杂的思想形式,对于普通人来说,它要理解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不像民族,宗教,风俗习惯这些,是个人都能懂。靠意识形态凝聚的国家,大部分普通民众注定是理解不深的,那就需要这个意识形态把自己提高到一个高过一切的位置上,去花费大量的资源和精力去强调和输出它的意识形态。去在全世界不分青红皂白地推广它的那一套,这本质上就是强行当爹,管天管地管空气,全球人类都得听我的。
但问题是,哪有那么多人愿意白白被爹管? 你管得越多,大家越烦,最后就是天怒人怨、内忧外患,结局只有一个——崩盘。
怎么样,这个剧本又熟悉了吧?50年前的苏联剧本,不就是现在的美国剧本吗?花费上万亿美元的财力,还有难以计数的人力物力组织力,满世界地去输出他那一套民主自由价值观。哪儿有点缝隙,立刻安排NGO潜入,先制造点似是而非的新闻,再煽动点暴乱,一顿猛操作把人家原有的社会秩序直接颠覆掉。一阵狂欢之后,剩下的只有战乱和饥荒。那么做了这一切,留给当地一地鸡毛之后,留给美国人民的是什么呢?巧了,也是一地鸡毛。制造混乱的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一旦被煽动起来,它就不可能只在美国外面发挥作用。持之以恒地颠覆他国社会秩序之后,本国的社会秩序不知不觉间也在崩塌,最后的结果就是环球同此凉热。
为什么50年前的苏联,和今天的美国,如此相似? 归根结底,就是因为它们本质上都是“意识形态帝国”。
它们不立足于本民族,本国家,本文化,而是坚信自己必须以某种形式当这个世界上所有人的大爹,就跟黄眉似的,若不能当爹,还证什么因果人心。
从根源上讲,它们的理论基础和力量源泉,就来自于无休无止地输出意识形态,全世界只有他们对,除了他们之外,谁都是错的。可是一旦其他国家抵抗住了它们的爹味指导,走上了立足本民族,本国家,本文化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道路,不仅活下去了,而且越活越好了,它们的理论就会自发地破产。
“哦,原来不用你这个爹,我们也能过得很好啊。”
事实上,当今的美国还比曾经的苏联更往前走了一步。美国的种族构成比苏联还复杂,新出生的白人比例已经连50%都不到了。这些种族之间没有任何国家层面的组织和融合,与其说是个大熔炉,不如说是大拼盘。大家生活在美国,然后各玩各的。美国的全球霸权,科技霸权,甚至都不建立在美国本土人才的个人努力基础上,而是建立在从全世界各国的人才库里吸血的基础上。
换句话说,美国已经连最基本的剥削美国都做不到了,这些来自全球的科技精英和商业精英,原本就属于家国观念非常淡漠的那部分人,美国对他们而言只是谋求私利的落脚点,并没有特别的,超越一切的崇高含义。他们连自己民族的底层百姓,自己国家的前途命运尚且不关心,你能指望他们同情美国百姓,关心美国的前途命运吗?在这些人领导下的美国,自然而然地也就逐渐泯灭了那个确定的边界,在世界大爹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就这样,五十年前的苏联,如今的美国,不约而同地走向衰落,走向黯淡,甚至走向松散的原因,也就不难理解了。是的,从表面上看,美国和苏联简直就是一对反义词。它们体制相反,意识形态相反,政治上敌对,一个输了,另一个当然是大赢特赢。然而现实中,它们二者,是彻彻底底的双子星。它们的意识形态殊途同归,国家的行为模式也是不谋而合。
当它们二者同时存在的时候,它们普世帝国的思想中好的那一面,就能发挥出来。它们不仅仅局限于一家一国的利益,而是把人类文明的进步当做自己的责任。它们靠各自的绩效来证明自己意识形态的优越性,努力比好而不是比烂。
但苏联一解体,美国那帮知识分子直接狂欢到飞起,以为自己已经站在了历史的尽头,胜利属于他们,未来也是他们的,世界以后就照着他们的剧本演了。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我开头提到的,提出了历史终结论的弗朗西斯·福山,现在回头看看,这半场开香槟开得有多离谱,又有多可笑。
福山的导师萨缪尔·亨廷顿当年就看不下去了,直接批评他这个得意忘形的学生是拿根鸡毛当令箭,文化、宗教、文明的冲突根本没有结束,你拿意识形态封顶,忽略了人类社会更复杂的矛盾,那就是自嗨。 事实证明,亨廷顿确实是老师,福山确实是学生——历史根本没有终结,美国的终极胜利也没能维持多久,反而一步步滑向了苏联的老路。
意识形态立国,让美国失去了自己的根基。当它发现这个世界割开了它的动脉让它迅速失血的时候,它能够想到的回归本土,就只有拙劣的在经济上闭关锁国。然而,真正让美国持续失血的是什么?是全球化的经济抢走了它的那点饭碗吗?当然不是,恰恰相反。让美国持续失血的,是它在政治上的干涉主义,是无休无止的意识形态输出,不断地把它自己那些漏洞百出的理论强加给别的国家。真正能够帮助美国走出困境,能够让美国再次伟大的,是政治上的收缩,停止在全世界四面出击,专注于本国基层事务的治理,给予这个世界上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平等和尊重,在尊重的基础上融入全球化的经济循环。信奉哈耶克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靠双手去做的。靠着强权和武力四面出击,干扰经济规律,闭关锁国,逆着市场做事,那可真不是哈耶克的好学生。
意识形态双子星的时代,注定是要一去不复返的。未来的世界,一定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是各种族,各文化,立足本土,相互交融的世界。没有哪个国家理所应当地凌驾于其他国家之上,也没有谁有资格做全世界颐指气使的教师爷。人类的未来,一定不是一个太阳,也不是一对双子星,而是注定要漫天星辰的。而我们这一代年轻人要做的,就是对任何一种试图凌驾于万事万物之上,认为除了他自己对,别人全错,不肯尊重世界多样性的理念祛魅。万物生生不息,历史永不终结。 不妄谈“历史的终结”,不妄谈“绝对的正确”,更不妄谈“普世的价值”——这,既是我们五千年东方文明最大的谦逊,也是我们最大的自信。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