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30日,缅甸曼德勒,民众在翡翠市场挑选石头。(视觉中国/图)
回到云南老家的第一个夜晚,阿木睡在安稳的床上,做了一个泪流满面的梦:那包从缅甸曼德勒带回的翡翠玉石,变成了同行染血的遗体。
同行一开始被倒下的砖块掩埋时,阿木还能从手机里看到他们发出的求救信息,也能听见废墟里的呼喊。但身边没有工具,他和其他幸存者只能徒劳扒开一块块砖石。
各国救援人员不断赶来,不断有新的遗体被发现。阿木看见他们的照片,认出自己和死去的这个人是兄弟,又和那个人有过一样的梦想。围绕在他耳边的呼声不见了,空气也散发出阵阵臭味。地震后第3天,2025年3月31日,阿木离开了曼德勒。
当初,阿木和同行们来到此地,寄望于一种宝石能带来财富和运气。这种名叫翡翠的石头常出现在板块构造活跃之处,也是地震蛰伏的地方。
角湾市场
翡翠商人们经历的,是全球近十年来大陆最强地震,震级达7.9级。据央视新闻,截至4月6日,地震已在缅甸造成3564人死亡、5012人受伤,另有210人失踪。
强震后一周,曼德勒余震不断。曾经热闹的玉石直播间大多还没复播,但已经有人在玉石同行群里打起广告:“过两天要发货了,赶上这一批的,赶紧联系我。”
大地震前,曼德勒对很多人而言是个陌生地名,但云南瑞丽的翡翠商人早就知道它:从芒市坐上一个多小时飞机,就能来到缅甸第二大城市。这里有产自缅甸的各色珍宝:翡翠、琥珀、红宝石、南洋金珠……虽有价格优势,这座城市却常年高温、战事不断,十年前的翡翠商人大多不会在此久居。
胡小丽2015年入行就去曼德勒收过原石。于她而言,这里更像一个进货渠道:角湾市场每个档口坐着七八名收货商人,大家每天“收得不多”,把原石拿回300公里外的瑞丽城加工才是她的工作重心。全国各地的翡翠原石买家、赌石人汇聚在瑞丽,缅甸人会携带玉石毛料来姐告口岸和瑞丽玉商做生意,一方“开包”,一方看货,讨价还价,合则成交。
翡翠商人王春雷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曼德勒与瑞丽的联系一直非常密切,除了玉石,曼德勒还是缅甸各种建筑材料与外贸商品流向瑞丽的中转站。顺着伊洛瓦底江流向曼德勒的翡翠原石上岸,有的会直接装车,有的会被切片、打磨,在江边的角湾市场等待交易。但它们的目的地基本相同:没有战乱时,通过不到12小时的陆运,进入中国边境口岸城市瑞丽,接着发往广东的平洲、四会、揭阳,变成精加工的成品,再流向每一个喜爱、信奉翡翠的人手中。
2017年9月13日,缅甸,矿石工厂内的翡翠原石。(视觉中国/图)
王春雷见过角湾市场逐渐变化的样子:十五六年前是“破烂的小地摊”,摆摊的人渐渐多了,就扎起围栏、搭上棚子,2018到2019年,一些中国商人开始与当地人分片承包,这才有了市场的雏形。
不少受访者回忆,2019年前后,角湾市场多了很多玉石类主播,但当时瑞丽的玉石直播更成体系:每晚7点,玉石市场开始上演商家、主播与缅甸人相互配合卖货的“直播演出”,一些主播也会把成品拿到直播间销售,每半个月与货主结一次账,双方互相信任。
直到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暴发,瑞丽作为边境城市承担着防疫重任,其玉石交易受到冲击,一些翡翠商人才将目光投向曼德勒:他们通常拿着自拍杆和手机,操着五湖四海的口音,买张塑料凳坐在角湾市场的档口,成了直播间里的卖货主播。他们有着相似经历:在瑞丽等地做过多年玉石生意,受疫情影响,发现行情下跌,决定去产业链上游搏一把。
翡翠商人大量前往曼德勒是在2022年和2023年。胡小丽再次来到曼德勒时,察觉这里的市场气氛变了:送货的“马仔”多了,商人可选择的货物也更多了,一个档口坐着少则二十,多则五、六十个主播。加上价格优势,身边主播有时一天就能卖出几百块原石,胡小丽说,这是她从未想象过的火热行情。
但几乎所有受访的翡翠商人都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场财富迷梦其实很短暂。2024年起,曼德勒的玉石直播生意越来越难做:翡翠单价越来越低,买家却越来越少。他们以为自己可以继续忍受那里的酷热、战争、生活不便,只要再坚持一下就能迎来转机,直到2025年3月28日这场地震,他们的希望再次破碎。
“玉石给了我们希望,又让我们万劫不复。”尽管地震发生在产业链上游,但受访者们认为短期影响不大,因为2025年翡翠销量不算高,大家手里都压了不少没卖出去的货。但对主播而言,几天不直播,账号数据就会重新开始计算,阿木担心年后团队的投入全打了水漂。
翡翠商人聂凯死里逃生,于4月1日回到瑞丽家中。回国前,他没有去取地震时遗留在酒店房间里的翡翠原石。听说酒店已成危楼,最终可能被爆破,他相信,价值几十万元的石头届时也将一起成为粉末。
2023年3月30日,缅甸曼德勒角湾市场,出售宝石的小贩。(视觉中国/图)
“断层”上的生意
这场大地震发生在实皆断裂带上。它由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摩擦碰撞产生,从北向南纵贯缅甸,是世界上最活跃的断层之一,二十世纪以来发生多次7级以上地震。
断层孕育地震,也蕴藏珍宝。世界上大多数翡翠,产自缅甸北部、被当地民族武装控制的克钦邦深山。工人把它们从矿坑里挖出来,运至密支那——伊洛瓦底江北部的航运起点。过去,成吨重的毛料以航运方式顺江南下,途经沿线的曼德勒、实皆、蒲甘等城市,到达缅甸最大城市仰光,再流向世界。
缅甸政府会不定期举行毛料展销会,业内称为“翡翠公盘”,用欧元结算。2010年,延续46年的仰光公盘迁到位于山区的缅甸首都内比都,更多原石便流向几乎全年无休的民间交易,曼德勒角湾市场顺势成为翡翠民间交易活跃的“集散地”。
《缅甸联邦宝石法》规定,只有相关执照持有者才能购买及储存已纳过税的宝石原石。绝大多数前往曼德勒的中国翡翠商人没有执照,那里的石头也没纳过税。但角湾市场有变通之法:中国商人坐在档口不走动,由缅甸“马仔”送上毛料或成品供他们挑选,“马仔”根据货主提供的底价与卖家讨价还价,成交后,再由“马仔”把货品送至酒店。市场一边向采购商收取每人每天的进场费,一边向货主收取成交金额5%的佣金。
角湾市场不大,面积与中国一个菜市场差不了多少,商贩根据毛料性质,自发聚拢形成“原石区”“改口料区”“成品区”。翡翠商人则各凭本事吃饭,收到次货、假货,只能怪自己眼力不好。感冒、中暑、打架是这里的常态,除了商贩,还能经常看见乞讨的小孩、化缘的僧侣尼姑和皮毛褴褛的流浪狗。人们身上带有汗味,还混杂槟榔味、烟味和街边屎尿味;一到下雨,道路沟壑更是泥水交织。
2023年3月30日,缅甸曼德勒角湾市场,等待向买家出售玉石的小贩。(视觉中国/图)
这个在翡翠商人描述中“脏乱差”的地方,正是他们每天周而复始的生活重心。
上午9点到下午2点是角湾市场的营业时间。正式开市前有个“早市”,一些当地商贩会在外围把玉石摊开,供人观看、挑选。临近9点,密密麻麻的摩托车、突突车和改装三轮车开了进来,分别载着当地人和中国商人。
翡翠商人每天的直播收货时间与市场营业时间基本一致,下午,一些人会回酒店休息,接着理货、发货,回复国内客户。也有主播会在晚上7点,曼德勒临近宵禁时,在酒店房间加播一场,一直持续到午夜,因为这正是国内用户刷短视频的黄金期。
连年战争带来贫困、动荡和物价上涨,在此行商免不了付出更多成本。当地条件较好的公寓只接待缅甸国籍住户或持营业执照的大型团队,如地震中受损严重的天空公寓。个体户或者几人合伙的翡翠商人往往选择角湾市场周边的酒店,月租在2500-4000元,能保障安全,还会配备发电机应对不稳定的供电。
有时候,初来乍到的“见面礼”是腹泻。中国商人们会去当地卫生条件较好的华人餐厅,但价格也相对昂贵。胡小丽说,在瑞丽花七八元就能吃饱,但在曼德勒“二十元啥也吃不到,还要再买两个包子”。加上角湾市场一直跳涨的门票和来回出行成本,一个人在曼德勒光衣食住行每月“怎么也得要万把块钱”,如果需要额外的翻译、运货,就又是一笔支出。
2023年前后,缅甸战火蔓延至伊洛瓦底江对面的实皆省,一个与角湾市场隔江相对的珠串市场因此关闭。翡翠运输到瑞丽要经过更多关卡,这意味着近乎翻倍的“通行费”和通行时间。一位曼德勒的缅籍华人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当地征兵行动愈演愈烈,不少有门路的年轻人都在找机会离开。但相比于战火,翡翠商人更怕不可预知的罚款和抢劫。
阿木说,有时自己往返酒店,就遇到有人检查他身上是否携带翡翠,然后“罚你十万二十万小钱(缅币)”。
阿木住的酒店也靠近角湾市场,月租约合6000元人民币,不远处就是地震后成为废墟的温斯达酒店。他选择这里的最主要原因是安全,据说酒店有背景,不会有人突然查房,没收他们藏在房间里、尚未兑换成财富的石头。
翡翠不忠于任何人。这一行有个说法,“货在谁手上,就是谁的货”。
2025年3月30日,缅甸曼德勒,几位翡翠商人聚在倒塌的温斯达酒店外,称有朋友困在废墟里。(南方周末记者 翁洹/摄)
老行业,新商机
千百年来,翡翠被信奉它的人们赋予健康长寿的美好寓意。奔赴曼德勒的翡翠商人愿意相信,他们忍受着酷热、战乱和疾病去追逐的石头,能赐予他们财富,帮助他们成为被命运眷顾的幸运儿。
2021年,可可从瑞丽前往曼德勒,通过直播给国内玉石商家代购。她称那一年赚了几十万元。自那之后,身边向她讨教翡翠生意经的人越来越多。这些人不一定懂翡翠,但都被身边幸运儿的例子蛊惑:有的本来在云南做直播,听闻在缅甸能收更便宜的货;有的听闻生意搬过去更赚钱,干脆在曼德勒投资一个新的翡翠直播间。
曼德勒的翡翠直播间很灵活:投入少的十余万元,上不封顶;账号背后可以是个体户,也可以是几十人的团队;可以只在曼德勒运营,也可以把仓储、物流、客服、售后等环节放到国内;客户可以是下游翡翠商人,也可以是普通消费者;直播内容可以是毛料或成品裸石,也可以是刺激但合规性成疑的“赌石”。
翡翠产业鱼龙混杂,从不明码标价。一些翡翠商人觉得,直播拉近了距离,让这一古老行当在消费者眼中更“透明”。但也有商人称,直播间里的滤镜、灯光、呐喊叫卖和精心设计的表演,短期催生财富,长期却会让行业信誉受损,陷入困境。
近两年,多地警方发布公告,打击一些短视频平台上的“赌石”直播间。受访的翡翠商人都提到,他们的直播间不做赌石,但也承认,翡翠确实是一个“机会比较多”的行业:高风险、高回报,一件大货(指高品质的翡翠)就能翻盘,但一个瑕疵没注意也会万劫不复。用阿木的话说,“考眼力的行业,会有一点赌性”。
2025年3月21日,云南瑞丽,买家在毛料交易区查看货物。(刘冉阳 中新社/视觉中国/图)
2020年刚到曼德勒时,阿木称赚了些钱,但店铺第二年就开始亏损:包裹运回国耗时太长,买家会给差评,拉低店铺评分和流量,他只能不断关店开新号,“我们也尝试过一场直播花3000元、5000元推流,但有时连本都挣不回来。”
阿木回忆,2022年后,曼德勒的玉石直播间像雨后春笋,同行打价格战,小团队被大团队“吃掉”、欠债跑路的人也不少。
地震时在曼德勒长城酒店失联的吴士发,就是2023年前后转行做玉石直播生意的“新手”。39岁的他来自安徽,此前在广东、上海做巴士司机,但觉得这活儿不太好干。他的发小兼生意伙伴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改做玉石生意的两年里,吴士发收货、直播、发货,一天能忙活10个小时;期间,他还特意在杭州待过几个月,学习直播推广引流。一年到头,他进账十来万元。
熊佳鑫也在等待命运眷顾。他的姐姐记得,熊佳鑫一开始在芒市与瑞丽收玉石料子,疫情前有一年挣了些钱,结果买的房子烂尾。2024年,他在缅甸做生意被人坑了,债主找本地人上门要债,“异国他乡,他也害怕”,年底在曼德勒生了一场大病。
他一度嚷着不想再跑缅甸,但还是在2025年3月来到曼德勒。他有年幼的儿女,身上担子不轻。
“只发了一点微弱的光”
在异国他乡追逐财富的翡翠商人,为曼德勒聚起人气。地震前,曼德勒开起了针对中国商人消费的店铺:中国餐厅、足浴店、夜市摊,甚至有一晚消费五六千元人民币的KTV。
作为缅甸华人华侨最多的城市,曼德勒又称“华城”。但华人华侨与翡翠商人的活动范围不尽相同:前者大多居住在老城区的洋房里,多有自己的生意和固定的合作伙伴;后者则多以角湾市场为中心,居住在周围酒店,通过互联网直播开拓市场。
直播“起号”需要耐心,短则一个月,长则半年。一开始,胡小丽每天播12个小时,连续播了一个月,终于卖出了一块原石。后来,这个数字慢慢上升,生意好时一天卖七八十块,不好时也能卖上五六块。
这两年,她在瑞丽重新开了一家玉石店,请妹妹帮忙照看,夫妻二人则常年住在曼德勒做玉石主播,兼做翡翠加工,只等寒暑假回国,和从寄宿学校放假归家的两个孩子团聚。
夫妻二人一个月休息两天,大部分时间待在酒店,去过的地方不多,包括曼德勒的情人桥和翡翠塔。那是一座用翡翠打造的佛塔,材料珍贵,翡翠商人们到此游玩,喜欢打着手电筒细细查看。
2019年3月,缅甸曼德勒,翡翠佛塔。(视觉中国/图)
翡翠商人聊天时,会说起自己的辉煌过往。45岁的阿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手艺人,2006年开始获得业界奖项。他给南方周末记者展示了他曾经雕刻的观音、佛像和财神的照片,行情好时,他会陆续花几个月甚至数年完成一件玉雕作品,再花半年左右卖出,直到有一天,机器雕刻代替了他的工作。
他在国内玉器市场走了一圈,最终来到曼德勒,做起玉石主播。“我们做玉器的都是能做什么就做什么,怎么赚钱就怎么做。”
阿木与熊佳鑫经常坐在同一个档口,二人都是云南人,有时熊佳鑫吃不准的货,会请入行超过20年的阿木掌眼。熊佳鑫给自己立的人设是“蛋面王”,他俩收的都是蛋面,就是把小块翡翠磨成像鸡蛋一样带有弧度的光面裸石,常用作戒指、耳环和项链的镶嵌。
行情冷暖从流行商品中可窥一二。阿木还记得,2022年,他在直播间卖麻将大小的玉牌,这种成品对翡翠的品质和完整性要求都比较高,与客户聊上个把月,成交客单价可以过万。不久后,他们开始卖珠链,这种产品对翡翠的要求没玉牌高,但需要比较多的材料,聊上个把星期,客单价也可以过千。直到现在,阿木发现蛋面最好卖:用料少、客单价低,百元左右就能成交,虽然利润不高,但走量销售也不会亏。有时为了拓客,他们会卖58元、38元甚至9.9元的蛋面成品。
胡小丽也发现生意越来越难做。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她经常一天只能成交三四块原石,有时甚至一天都没有成交,好像一切又开始重复最初的煎熬。
“可能是今年大家对翡翠的需求都没那么高了。”胡小丽猜测。地震前,她已经把所有货发回家中,如今打算休息一阵,等行情好了再说。当买翡翠的人们在为生存奔波时,这块不当吃不当喝的石头就开始暗淡了。
曼德勒的主播来了又走,有的得意,有的失意。胡小丽发现,同行们总是不断挣扎着改变自己,卖的翡翠从原石到片料又到成品。有人没坚持到赚钱那一刻,就改做直播间的送货“马仔”或助播,甚至转行去修车。也有人把所有钱亏完、负债离开。“很多人好像只发了一点微弱的光就消失了。”
熊佳鑫没对姐姐说过生意如何,但姐姐估计,他在缅甸一个月能挣一两万元。地震前一天,二人还说起债务的事,4月初又到了还债期。
从地震制造的废墟瓦砾中,救援者不时挖出翡翠商人们留下的成捆钞票和散落的宝石。温斯达酒店倒塌前,熊佳鑫背着装满翡翠的包,在摇摇欲坠的窗前打算逃生。那天中午,他才通知自己的老客户,下午准备发货。这是这位36岁的翡翠商人,生前留在短视频平台上的最后画面。
(阿木、可可为网络昵称,胡小丽、聂凯为化名)
南方周末记者 汪徐秋林 姜博文 南方周末实习生 黄诗韵 潘奕忻 陈宇翊
责编 谭畅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