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关于物价的表态,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目前房价下跌、物价下跌,整个经济面临通缩的背景之下,这一表态变化尤其值得我们关注。

央行最新发布的《2025 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是这样说的:近年来,我国金融总量指标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超过名义经济增速的幅度处在历史高位。但物价回升速度明显低于金融增量增速,近期要促进经济供求平衡,推动物价合理上升。在调控思路上,也要从以前的管控高价转向管控低价。

上述表态传递出三个信号。

信号一:货币放水,物价却下跌

第一个信号,客观分析过去的历史现实,发现广义货币(即货币投放量)并不小,但是物价确实比较低迷。

物价有多低迷?

我们可以通过数据来观察。

最新数据表明,今年四月份消费品价格(CPI)同比下跌 0.1%,跌幅与上个月持平;

而工业品价格(PPI)同比下跌 2.7%,跌幅相比三月份扩大了 0.2 个百分点。

我们把 CPI 和 PPI 两类价格综合之后,得出物价同比涨跌幅表现:基本上,从 2023 年以来,我国的物价开始进入同比负增长的通道。

今年四月份相比三月份进一步下滑,同比下滑 1.14%,跌幅相比前两个月进一步扩大。

物价同比下降意味着经济通缩,也就是说,自 2023 年以来我国经济处于通缩状态。

这种通缩状态上一次出现是在十年前,即 2014 年四季度到 2016 年一季度。

而这一轮的通缩持续时间已经超过了上一轮,仅从物价表现来看,近两年我国经济面临的低迷程度明显超过 2014 - 2015 年。

目前的经济状况,就像房地产市场一样,处于周期性的低谷,而且房地产尤其是房价的跌幅也超过了十年前那一轮。

正因如此,一季度央行报告对近两年的物价表现十分担忧。

信号二:物价,必须涨一涨了

报告的第二层含义是,面对目前不太乐观的现实,货币政策的目标发生了变化。

所谓 “增强政策合力,促进经济供需平衡,推动物价合理回升” 成为短期目标。

尤其是在 2025 年,要促进物价回升,物价不能再延续过去两年多的持续下跌态势,必须由同比下跌转为同比上涨。

在经济的波动运行过程中,有三个价格非常重要:一是物价,二是房价,三是股价。

去年 12 月高层会议首次提出要稳住楼市、股市。

其中,稳住股市的内涵很明确,就是要让股市价格、股市指数上涨。

稳住楼市的内涵则更为丰富,包含成交量、价格、房企等方面,此外,稳住楼市还有一个内涵延伸,即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还没有提出要促进包括房价回升在内的房地产市场全面回升。

而在当前的物价领域,已经明确提出物价不仅要稳住,而且要合理回升。

要想实现物价回升,房价必须止跌,仅仅止跌还不够,还要复苏、上涨。

因为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且中国家庭 80% 以上的资产是房产。

过去几年房价下跌,居民部门的财富缩水,严重影响了消费能力。

只有房价反弹,财富效应才会显现,居民家庭财产增加,业主们才会觉得自己有钱了,从而更愿意消费,这才有利于促进物价合理回升。

信号三:由控物价高线转为限物价底线

央行本次报告中的第三个信号是,价格调控思路从以前的管控高价转向管控低价。

多年来,每年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都会设定一些目标,比如经济增速、物价目标。

以往关于物价尤其是消费品价格的设定目标是一个上限,例如 2024 年 3 月份设定的目标是消费品价格涨幅 3%,这意味着 2024 年度全国的消费品价格涨幅不能超过 3%,属于管控高价。

而现在思路转变了,今年两会上关于物价的表述,消费品价格的目标是 2%,即 CPI 涨幅要达到 2%。

这是管控低价的目标,也就是 CPI 不能再跌了,争取在 2025 年达到 2% 的涨幅。

经济环境变化了,物价在过去两三年表现低迷,相关的货币政策也应随之变化,尤其是优化调控目标。

看到央行报告中释放的这些信息,我认为货币政策重点促进物价回升的逻辑,完全可以应用到房价调控上!

过去楼市过热时,调控目标是遏制房价过快上涨。

如今,房价已经连续四年下跌约 40%,房价调控目标是否也应调整?

我们能否明确提出促进房价合理回升?

如果真能这样做,对促进楼市反弹应该会有明显效果。

对此,大家怎么看呢?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