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往提及婚姻生活,我们能想到的无非是:
夫妻同住一个屋檐下,经济不分家,家庭责任共担,相互陪伴与支撑。
但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夫妻开始跳出这个传统秩序,选择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化他们的婚后生活:
AA制婚姻、已婚独居、友谊婚、婚内单身......
在这些新式婚姻的背后,藏着当代人或随性、或成熟、或功利的生活哲学。
不过,无论创造出多少新花样,所有婚姻生活归根结底都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合作式婚姻
很多夫妻进入中年后,生活压力增大,感情逐渐平淡,渐渐变得无话可说。
一天下来,除了有事或是陪孩子,其余时间,要么在外不联系,要么在家各自玩手机,玩累了就倒头睡觉。
还有一些夫妻,可能感情早已破裂,但碍于离婚成本太高,又想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于是只好凑合着过。
这类夫妻比起亲密伴侣,往往更像“婚姻合伙人”。
他们会共同承担家庭责任,例如养孩子、赡养老人、分担家务等等。
各自出钱、出力,但其余时间,就成了彼此最熟悉的陌生人。
互不干涉、互不帮忙、互不关心、各过各的。
其中,最典型的状态就是“婚内单身”。
不离婚,但用已离婚的状态生活。
之前看过一个故事。
网友A和老公曾距离婚只有一步之遥,但考虑到孩子,最终还是放弃了。
于是两人约定:
经济上,网友A负责孩子的日常开销,老公负责孩子的学费。
生活上,两人共摊家务,一起陪伴孩子成长。
除此之外,他们零沟通、零交流、零关心、零问候,白天各过各的,晚上各睡各的。
日常生活的运转,全靠结婚10年残存的默契。
如此“苟延残喘”的婚姻,自然会有人觉得不要也罢。
但网友A觉得:
“中年人不必谈感情,要的是团队合作。
毕竟,单从钱和时间的角度来说,两个人养孩子,肯定比一个人轻松。
所以,不吵、不闹、不沟通,各自坚强的婚姻,也没什么不好。”
此外,有些人在开始“婚内单身”后,迎来了生活的“第二春”。
网友毛毛在生完孩子后,陷入了丧偶式婚姻。
一个人苦苦支撑着整个家,出钱又出力。
她曾多次尝试和丈夫沟通,但不是吵架就是被冷暴力。
时间长了,她也累了,于是决定从精神上与老公离婚,开始“婚内单身”。
先从生活上戒断对老公的依赖。
以前觉得那些应该男人做的事,像开车、组装家具、交暖气费等,现在通通自己做。
然后,把过往关注老公的时间,都拿来投资自己。
练习毛笔字、见朋友、努力赚钱......做一切能让自己开心的事。
时间长了,毛毛渐渐在心理上不依赖老公了,也不再纠结对方到底在不在乎自己。
“当我把老公当外人看后,再也不内耗了,也越来越有自信,就算有一天真的失去他,我也能把日子过好。”
来源:视觉中国
曾看到一句话,觉得很适合此情此景:
“婚姻是一种生存方式,但单身是一种生活方式。”
坚守一段婚姻,有时是出于现实情况的考虑,但我们依然可以选择一种快乐的活法,来填满每天的时间。
婚内单身,说白了就是对生活做分区管理:
婚姻,负责提供经济与现实价值;
友情、亲情、爱好、副业等,负责提供情绪价值。
互不干扰,各司其职。
分居式婚姻
如果前文的“合作式婚姻”,大多是夫妻出于现实考量,被动进入的一种生活状态。
那么“分居式婚姻”,则是夫妻为了满足各自的需求,主动选择的生活方式。
网友天天和丈夫当初为了给催婚的家人一个交代,选择结婚。
但天天其实有些“恐婚”:
害怕两家人生活在一起的鸡零狗碎、逢年过节的烦琐礼节、长辈对年轻人的指手画脚......
更害怕结婚后,可能会因为成为妻子、母亲,而渐渐失去自己的生活和空间。
正好她和丈夫在婚前都各自有套小房子,于是他们约定:
工作日各回各家,只在周末或节假日见面,轮流去对方家里小住;
每次上门,都要提前打招呼;
去谁家住,谁就负责家务;
经济上,也保持独立,互不干涉对方的收入,只是在日常开销上,丈夫会主动多承担一些。
来源:视觉中国
尽管不生活在一起,但夫妻俩的情感互动从未断过:
他们每天都会视频,和对方分享日常;
会记住对方不经意间说的小事,时不时给个小惊喜;
如果遇到矛盾了,也会开诚布公地沟通,绝不内耗自己。
丈夫也会主动挡住来自父母催生的压力,因为他理解妻子“不想过早成为一个母亲”的想法。
“当你总能在生活的细节中感受到对方的爱意,信任与安全感自然就建立起来了,也无需非要时刻黏在一起。”
除此之外,独居生活也帮两个人避免了很多矛盾。
夫妻俩的吃饭口味、对卫生的要求、生活作息都很不同,但不像很多夫妻需要经历漫长的磨合期,他们每当遇上不习惯时,忍两天就过去了,无须任何人妥协或改变。
“婚姻就像是个银行账户,伤感情的事是在取钱,增进感情的事是在存钱。
少取多存,婚姻自然会越处越好。”
来源:视觉中国
除了上面这种不愿为了婚姻让渡自我的夫妻,也有些夫妻是在婚后遇到了麻烦,才决定重新调整生活模式。
玲子是个职场妈妈。
过往每天下班回到家,她都要忙着做饭、整理家务、照顾孩子。
等忙完爬上床时,已接近午夜。
时间久了,她开始感觉身心俱疲。
一次,下班后的丈夫把脏袜子随手丢在沙发上,而几分钟前,玲子刚把沙发收拾干净。
这件小事触怒了玲子的神经,让她大发雷霆:
“把袜子丢进脏衣篓很难吗?!”
丈夫不解:
“为了这点小事,你至于发火吗?”
随后两人大吵一架。
为了消气,那天玲子独自去酒店住了一晚,边吃美食,边看电影,独享久违的个人时光。
也是那时她开始意识到,自己需要有独处的空间和时间。
于是,她在和丈夫坦诚沟通后,决定在外面单独租个小单间。
每周有3晚,她都会在出租屋里独处。
看书、看电影、泡茶......做一切只取悦自己的事情。
有时,也会睡在那里。
来源:视觉中国
与此同时,丈夫需要分担家务和照顾孩子。
在身体力行的过程中,他开始感同身受妻子曾经的疲惫:
“家务虽小,但做起来并不轻松。照顾两个孩子,也不像陪玩那样容易。”
于是渐渐地,丈夫变了——
不再是甩手掌柜,而是懂得吃完饭要顺手把碗洗了,把厨房收拾了;也开始主动接过妻子手里的抹布,分担家事。
“丈夫的变化是自然发生的。过往我说得再多,都不如他亲自体验过有效。”
独居时间,为玲子紧张的家庭生活提供了一段缓冲期,给了她喘息的空间,避免了身体和情绪的过度消耗。
同时,也让丈夫“被动”开始承担家务。
一个向外走,一个向内走,家庭分工自然就有了新平衡。
契约式婚姻
相比前文,“契约式婚姻”或许更加离经叛道。
换成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
给自己找了个“结婚搭子”。
这类夫妻,大多基于某个共同利益结婚:
不想被家人催婚、想要有个人作伴、想要生个孩子......
他们之间因此会共同定下“婚姻公约”,具体条款,因婚而异。
但必备要素一定有:
双方为婚姻的投入,得绝对公平。
某博主就分享过自己的经历。
她和老公从公司同事发展为生活中无话不谈的好友。
他们有相似的三观和对未来的规划,生活习惯也差不多。
因为疲于应对父母的催婚,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做彼此的“结婚搭子”。
他们共同出资80w买了套婚房。
买房前,先签了一个“购房协议”,约定各自的出资额度和所持比例,也保留了打款证明。
婚后,他们拥有各自的房间,日常生活彼此独立,互不干涉。
经济上实行AA制,会一起供房、供车,平摊水电费等日常开销。
生活上,家务均摊。
未来如果选择生育,女生为此可能丧失的工资、生育过程中的身体损伤,以及产后的护理和修复,男生都需要承担一定的费用。
“婚姻的意义,就在于把双方的资源整合,合作过上更好的生活。”
如果说在传统婚姻中,因为混杂了感情因素,有太多付出与花费是无法清楚计算的。
那么在“契约式婚姻”中,“时间、劳动、生育”等等一切付出都将摆上台面清算,互不亏欠。
来源:视觉中国
过往常听人说:
“婚姻是一场豪赌,押上青春、真心和金钱,却未必能赎回幸福。”
尽管我们始终相信爱,却也明白,爱不是所有婚姻中的必需品。
与其执着于爱这样虚无缥缈的东西,明确自己在婚姻中的需求,并和伴侣开诚布公地商量解决方案,才是更稳妥的办法。
不论要感情还是要利益,独居还是分居,互相扶持还是做回陌生人,只要双方达成共识,都能自洽,就是对的婚姻模式。
愿所有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婚姻模式。
你怎么看待这些“新式婚姻”呢?自己又是怎样的婚姻模式呢?欢迎来评论区,大家一起聊聊。
参考资料:
[1]十点读书会:《不谈爱不谈性,都市男女开始“友情婚”》
[2]十点读书会:《90后夫妻已经在过“单身婚”了》
[3]三联生活周刊:《已婚独居,他们在过一种很新的婚姻生活》
作者:十点肖肖。来源:十点读书(ID:duhaoshu),超3000万人订阅的国民读书大号。转载请联系十点读书。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