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北大双料学霸李永乐到北京人大附中应聘月薪4000元的物理老师,校长看到桌上厚厚的简历,问道:”你这样的高材生,为何甘愿到我们这里当老师,我怕庙太小,留不住你这尊大佛呀!“没想到李永乐的一句话回答,却让校长哭笑不得。 一位清华北大双学位高材生,放弃高薪职位,转身应聘月薪仅4000元的中学物理老师。校长翻开厚厚简历,发出疑问:“你这样的人才,为何选择这里?我担心学校留不住你。”他的回答出人意料,让校长哭笑不得。这段经历究竟如何改变他的人生轨迹? 李永乐1983年出生于吉林省吉林市一个教师家庭,父亲教授中学物理,母亲负责体育教学。从小接触科普书籍,他对物理和数学产生兴趣。高一时参加全国高中物理竞赛,获得吉林省第一名,直接保送到北京大学物理系。2002年至2006年,他在北大攻读物理专业,同时选修经济学双学位。 期间加入辩论社团,担任领队,参与北京高校辩论赛,并在国际大学生辩论赛中作为主辩手出场。还两次获得高校演讲比赛冠军。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2009年获得硕士学位。 求职初期,李永乐投递简历到多家知名外企,包括索尼和花旗银行。在索尼招聘中,笔试成绩排名前列,进入面试环节。主管询问工作中最难接受的事项,他回答加班会干扰个人时间安排。几天后收到拒绝通知。接下来面试花旗银行,类似问题出现,他随意回应零用钱管理方式,未获通过。 连续落选让他重新思考职业方向。一天中午在街边面馆用餐时,看到对面人大附中学生放学场景,产生转行教书的念头。回家与父亲讨论,父亲赞同从事喜爱的工作才有意义。于是准备中学教师应聘资料。 李永乐拿着简历资料进入人大附中校长办公室。校长接过资料,翻阅看到北大本科和清华硕士记录,以及高中竞赛奖项、全国大学生辩论赛最佳辩手和演讲比赛冠军等内容。校长推推眼镜,看着李永乐说起学校条件一般,每月薪水只有4000元,担心留不住这样的人才。李永乐回应请求办理北京户口。校长闻言笑出声来,表示这个要求突然但实际。两人继续讨论教学理念,李永乐提到研究生期间在新东方和精华学校兼职教授数学课程的经历。校长认可这种方式能吸引学生注意。谈话结束后,校长同意录用,并交代办理入职手续。 入职后,李永乐适应课堂教学。用生活例子讲解抽象概念,学生反馈课堂生动。他组织物理竞赛培训,带领学生在市级赛事中获得多个一等奖,全国物理竞赛也有十几人获奖,超过两百名学生进入清华北大。从2014年开始录制视频,内容涵盖难题解析,上传网络供学生免费观看。2017年一段闰年视频走红,粉丝数量激增至千万。他继续制作科普内容,涵盖多学科,累计播放数十亿次。全网粉丝超过三千万,推动教育资源共享。 李永乐在教学中尝试新方法,推荐由苏联作家雅科夫·伊西多罗维奇·别莱利曼创作的科普丛书,共六册。用漫画形式讲解物理原理,如冰棍融化或暖气升温背后的道理。书本大小适中,颜色亮丽,适合小学高年级到初中生阅读。家长反馈孩子看后主动探索知识,成绩进步明显。这套书帮助孩子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探索,激发好奇心。李永乐通过教学和视频证明,选择这份工作带来满足感。学历背景重要,但找到热爱的事业更关键。 李永乐的经历显示,职业选择不限于高薪岗位。求职失败后转向教育领域,他凭借专业功底和表达能力站稳脚跟。人大附中物理教师身份,让他培养众多优秀学生。网络科普扩展影响力,视频播放量超十亿次。推荐别莱利曼的漫画物理读物,强调兴趣是学习驱动力。这套书用生动故事解释科学原理,保证严谨性。孩子通过阅读理解热传递等知识,培养探索欲。他的故事证明,坚持兴趣导向,能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贡献。 李永乐的选择颠覆传统成功路径,你如何看待从高材生到中学教师的转变?欢迎留言分享你的职业经历或对教育的看法,一起讨论兴趣如何驱动人生。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