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7日凌晨的空战中,巴基斯坦和印度战机展开了真刀真枪的对抗,其中“阵风”被歼-10CE发射的PL-15E导弹击落,已得到各方确认,这场空战也因此轰动了世界。
更有趣的是,巴方两天后公布了截获的印军空中指挥的无线通话录音,对方在“阵风”被击落时竟然使用明语喊话,让稍微懂点军事的人士都感到无语。
根据新华社的报道称,5月7日凌晨发生的印巴空战结束几小时后,巴基斯坦就宣布击落了六架印度战机,其中包括三架“阵风”、一架苏-30、一架米格-29和一架无人机。随后通过网上曝光的视频图片,证实至少击落了一架“阵风”、一架幻影-2000以及一架苏-30或米格-29。
不仅如此,法国官员也向西方媒体证实有一架“阵风”被击落。法国达索公司官网更是干脆,直接在出口战机列表里将“BS-001”号(出口印度的第一架阵风)改成了“销户”状态,连户口都注销了。为此,“阵风”以自己的第一个被击落记录,同时成就了歼-10和PL-15的第一个击杀记录。
“阵风”战斗机被击落的细节,也透露了大量信息。通过对残骸照片的分析,该机坠落于巴廷达空军基地西北20公里处,该机场位于印度旁遮普邦,距离印巴边境线只有大约80公里,该机场驻扎有印度空军第17“阵风”中队。也就是说,“阵风”战机是在机场的门口被PL-15E导弹打掉的。
这也因此形成了两个说法,一个说法是“阵风”向巴基斯坦境内发射导弹后,在返航降落机场途中,被歼-10CE从100公里外发射PL-15E导弹击落。还一个说法,是“阵风”在刚刚从机场起飞时,就被巴军预警机发现,然后迅速被歼-10CE远距离击落。笔者个人认为,第一种可能性更高,由于100公里外的导弹狙击需要更多时间,第二种可能的时间窗口太短,条件比较苛刻。
无论如何,这架“阵风”被击落的结果,都在全世界造成了舆论的轰动。此前普遍认为性能优于歼-10的“阵风”,这次几乎是单方面被动挨打。有俄罗斯媒体将此事件称为“歼-10的冲击”,有美国媒体认为“欧洲战斗机已丧失与中美相提并论的资格”。
从战斗过程来看,性能更优越的“阵风”被击落,似乎是一场“不公平的战斗”。从战场感知来看,歼-10CE获得了单向透明能力,而“阵风”却是近乎于“睁眼瞎”。
更不用说,PL-15E导弹从100公里外的远程狙击,让“阵风”在几乎没有反应的情况下,死在了家门口。而且,“阵风”当时也没有任何能够匹敌PL-15的武器(“米卡”导弹射程只有不到80公里),印度订购的“流星”导弹(理论射程超过160公里)实际上还没到货,“阵风”即使想还手也无从谈起。
关于这场战斗,很多人有一个很大的疑问,那就是印度的预警机干嘛去了?
“阵风”丧失战场感知能力,被歼-10CE单方面毒打,明显是预警机作用的缺位。但事后证明,印度在这么一场有预谋的大规模冲突中,预警机是不可能不上阵的,而且直接担负了5月7日凌晨的空中指挥工作。巴方截获的印军无线通讯,也证实了这一点。
在这场战斗的两天后,巴基斯坦国防部公布了一段截获的无线通讯录音。这段通话明显源于印度预警机指挥“阵风”战机编队的喊话,将在场的“阵风”称呼为“哥斯拉3号”、“哥斯拉4号”等等,被击落的正是“哥斯拉3号”。当“阵风”被击落时,印军预警机的指挥员声嘶力竭喊道“成员消失无法定位”。
一般人看到这个报道,可能也就当成一个普通笑话。但是稍微懂一点军事的读者,就发现其中蕴藏了一个更大的笑话——印度空军最高端的预警机,指挥先进的“阵风”战斗机,居然靠明语来喊话?数据链呢?通讯数字加密呢?
从数量和质量来看,印度空军的预警机水平相当差,还不如巴基斯坦空军。目前,印度虽然纸面上装备了六架预警机(巴基斯坦拥有九架,其中三架ZDK预警机),但只有三架“费尔康”预警机算是堪用的。印度自研的三架Netra预警机,用二手巴西ERJ-145客机安装了平衡木雷达,探测距离只有200公里左右,还不如一些先进战斗机,送到前线就会落入PL-15的射程内。
即使是三架“费尔康”预警机,也是存在严重问题的。以色列研制的“费尔康”预警机,虽然号称采用了先进的相控阵雷达,空中探测距离达到了360公里,但是该机的技术还是20年前的。而且“费尔康”的技术是以色列的,机体是俄罗斯的,通讯数据链格式与法国“阵风”基本不兼容(与苏-30MKI也不一定兼容),根本无法做到实时数据共享。
正是因为如此,“费尔康”预警机在5月7日凌晨虽然充当了战场的空中指挥机,但是所谓的“指挥”实际就是无线电喊话,对“阵风”的调度和战场数据通报都是如此。考虑到歼-10CE等飞机实施电子干扰,“费尔康”预警机的探测和指挥效率更是直线下降。
所以说,“费尔康”对于歼-10CE的远距离发射导弹,再加上PL-15导弹难以探测,几乎不可能对“阵风”进行提前预警,而且就算发现了,这种“喊话”式指挥在短时间内也来不及反应。直到“阵风”被击落,“费尔康”预警机才后知后觉,发现自家编队里少了一架。而且,印度空军的通讯加密也是个摆设,完全被巴军破解。
相比之下,巴基斯坦空军装备的ZDK-03预警机,同样升级了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水平和空中指挥能力还在“费尔康”之上。更重要的是,ZDK-03预警机可与歼-10CE通过数据链实现信息共享,而且还能充分发挥PL-15E导弹的“双向数据链”功能。当歼-10CE发射导弹后,ZDK-03可以在300公里外接管PL-15E导弹的引导,整个过程都不会被印度战机感知到。
由此可见,“阵风”被歼-10CE击落,确实是一场不公平的战斗。“阵风”DH型虽然在某些功能上优于歼-10CE,但是加上预警机和空空导弹的性能差距,“阵风”这点优势就不值一提了。尤其是战场感知能力,“阵风”DH自带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即使再先进(探测距离150-200公里),预警机的配合不给力,也等于“睁眼瞎”,更何况指挥居然还要靠喊。
我们可以认为,“阵风”被击落的过程虽然相当窝囊,但是一点都不冤。多数时候,“公平的战斗”对于参战的某一方而言,本来就是奢侈的。(作者:陶慕剑)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