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生于帝王之家,往往命运都由不得自己掌控,“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祸福有时只在一瞬间,历史上为了争夺皇位不惜铲除异己、甚至大动干戈的事例屡见不鲜。
       西晋时期的“八王之乱”、唐初的“玄武门之变”、北宋的“烛影斧声”之谜,众多的皇子皇孙为了登上最高的皇位,使出了浑身解数,甚至不惜为祸天下。
       而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也都倒在了攀登权利顶峰的路途之上,难怪刘子鸾曾说:“愿来世不复生于帝王之家”。
       但是任何事情都不能一概而论,《论语》里讲:“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安贫乐道、无欲无求,想必他的人生是海阔天空的。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这个人就是如此,他生于皇家、历经三朝,手握大权却与世无争,最终得以善终。
       这个人就是爱新觉罗胤祹。
       胤祹在康熙所有的阿哥中排行第十二位,他一共活过了79个年头,而他的额娘万琉哈氏更是寿活97岁,不得不说胤祹从自己的额娘身上继承了长寿的因子,他也是康熙众多阿哥中寿命最长的一个。


       是什么原因让胤祹躲开了康雍之交的那场“九王夺嫡”从而全身而退,他又有着怎样的传奇一生呢?
       不给力的母亲
       康熙二十四年冬,随着一声啼哭,北京的紫禁城里又一位小阿哥呱呱坠地了,32岁的康熙皇帝迎来了他的第12个儿子爱新觉罗胤祹。
       在康熙为数众多的皇子当中,这个十二阿哥貌不出众、语不惊人,可以说完全没有存在感,当然这是和他母亲的身份地位有直接关系的。
       胤祹的生母万琉哈氏是正黄旗包衣出身,说白了就是皇家的奴才。


       她14岁的时候作为内三旗秀女被选入皇宫,由于出身卑贱不要说宠幸了,就是平时能够见到皇帝的机会很少,就这样她悄无声息的在宫中呆了10个春秋。
       也正是这10年之后的康熙二十四年,万琉哈氏迎来了自己人生当中的第一个机遇,24岁的她明眸皓齿、楚楚动人,已经出落得落落大方了。
       这一天天降大雪,百无聊赖的万琉哈氏便一个人跑到了屋外观赏雪景。
       突然间远处传来一片嘈杂声,康熙皇帝在一众人的簇拥下恰好在此经过,雪中的万琉哈氏也被康熙看在了眼中。


       她身上兼具成熟女人的气质和懵懂少女的情怀,一下子就打动了康熙的心,康熙没有想到自己的后宫里面居然还藏有这样一位仙女。
       当天晚上,康熙皇帝留宿在了万琉哈氏的住所,而万琉哈氏也做到了大多数宫女一辈子也做不到的事情。
       她被皇帝临幸了,在深宫内院之中、在三千佳丽之间能够沐浴皇帝的雨露,那是何等的难得,何等的荣耀,万琉哈氏开始憧憬自己的未来。
       但自从那天早上康熙走后,似乎一切又恢复到了从前的样子,皇帝再也没有来过,这让万琉哈氏的心情一落千丈。


       外面凛冽的寒风让她深刻的意识到“一入宫门深似海”这句话的含义,那种一步登天的愿景也只是美好的奢望罢了。
       可是没过多久,幸运的万琉哈氏发现自己居然怀上了龙种,她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与她同一天被选入宫的乌雅氏,就是因为生下了后来登上皇位的四阿哥胤禛,早早就被封为了德嫔,现在都已经是德妃了,而自己却连个封号都没有。
       都说母以子贵,万琉哈氏对此深信不疑,她每天都在祈祷,祈祷自己能像德妃一样生下一个皇子,从此平步青云,摆脱现在没有封号的尴尬。


       但即便是有龙种在身,康熙也没有像其想象的那样过来探望过她一次,这也让她隐隐的感到了一丝不安。
       给力的养母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这一年的十二月份,万琉哈氏如愿的诞下一名男婴,胤祹出生了。
       看着从自己身上掉下骨肉,万琉哈氏喜出望外,但事情并没有按照她设想的那样发展,她没有等来梦寐已久的册封,这也预示着她不得不与自己刚出生不久的孩子分开。
       按照祖制,后宫嫔以下生子是没有资格亲自抚养的,于是两年之后,胤祹就被太监抱走了,他将被送与后宫其他的主位去抚养。


       这是规矩,万琉哈氏也没有办法,她只能希望小胤祹能遇上一位贤良的嫔妃,健康的成长。
       康熙为胤祹所挑选的监护人,身份可是不一般,那就是曾经为康熙皇帝“手教国书”的苏麻喇姑。
       提起苏麻喇姑大家都不陌生,她是孝庄文太后的侍女,历经五朝,曾经为清朝设计过朝服,曾经力劝多尔衮辅保幼主顺治,曾经启蒙康熙成就千古大业,可以想见让这样一位重量级的人物抚育胤祹,康熙对于这个十二阿哥还是十分看中的。


       而康熙的这一安排也的确让胤祹受益终生,康熙二十六年,孝庄文太后病逝,苏麻喇姑悲痛异常。
       年逾七旬的她不能再承受任何的打击,为了缓解苏麻喇姑的精神压力,康熙便把年幼的胤祹送给她来抚养。
       胤祹的到来,让晚年苏麻喇姑的生活平添了许多色彩,小胤祹聪明伶俐、活泼可爱,又让苏麻喇姑想起了幼时的康熙,不知不觉之中苏麻喇姑就把自己的全部爱心都倾注在了这个年仅2岁的小阿哥身上。
       一直侍奉孝庄的苏麻喇姑终生未嫁,但与生俱来的母性让她对于胤祹视如己出,还偷偷的把胤祹带到万琉哈氏的住所,让他们母子团圆。


       为此万琉哈氏对苏麻喇姑万分感激,胤祹也对自己的这位养母非常尊敬。
       在苏麻喇姑的精心调教之下,胤祹一天天的长大,而他的性情也像笃信佛教的苏麻喇姑一样,变得恬静而与世无争。
       也许胤祹知道凭借自己庶妃母亲的宫廷地位,他只能一辈的碌碌无为,而胤祹也相信这种“无为”会是一种安身立命的最高境界。
       胤祹二十岁的时候,苏麻喇姑无疾而终了,胤祹特意请旨意为其灵前供饭,并守孝数日,可见胤祹对于苏麻喇姑的感情。


       而他的这一举动也给一向注重孝道的康熙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当即“...著依其所请”。
       苏麻喇姑走了,但她给胤祹留下的宝贵财富和处世哲学却让其受用终身,也正是基于此,胤祹才能在“九子夺嫡”漩涡中明哲保身。
       无党无派的胤祹
       康熙四十八年,二十四岁的爱新觉罗胤祹获封贝子,与其一起受封的还有另外7位阿哥。
       四阿哥胤禛就是在这一次被封为雍亲王的,而胤祹非但无法和几位哥哥相提并论,就连十四弟胤禵也盖过了他一头,被封为贝勒。


       此时的胤祹生母万琉哈氏仍然只是个庶妃,这固然有很大原因,但他处处忍让、不显山不露水的处事风格无疑是导致他爵位偏低的重要因素。
       而他的低调也从来没有让几位哥哥把他看在眼里,更不会成为各方势力的拉拢对象。
       从康熙十五年,二阿哥胤礽被封为太子之后,这场惊心动魄的夺嫡乱局就被注定了。
       到康熙四十七年,胤礽已经做了32年的太子,这让早已过了而立之年的胤礽心怀怨恨,而此时的众多皇子也都跃跃欲试。


       围绕在太子、大阿哥、三阿哥和八阿哥的周围渐渐聚集起了4股势力,他们明争暗斗、相互攻伐。
       期间共有9位皇子参与其中,所谓“九子夺嫡”便源于此,而胤祹在这期间从不选边站队,大家都并不在意这个十二阿哥的取向,因为他的能量也确实有限。
       但作为九五之尊的康熙皇帝对此心明眼亮,他深知胤祹是没有标签的,在册封的时候对胤祹故意的压低也是对他的一种变相的保护,身在危局当中退一步往往海阔天空。
       事实证明,胤祹的韬光养晦是正确的,这一年发生了木兰围场偷窥和皇十八子病危两个事件,直接导致了太子胤礽首次被废。


       但一年之后就又被复立为太子了,然而此时的父子两人相互猜忌之心已经非常严重,终于在康熙五十一年再度被废,胤礽也被圈禁而死。
       太子倒台之后,围绕皇位继承权的争夺实际上就是四阿哥胤禛和八阿哥胤禩之间的较量了,由于前一阶段的混乱已经让众多的皇子退出了历史舞台,加上胤禛、胤禩之间越发剑拔弩张,于是康熙就提拔了无党无派的胤祹出来办差了。
       很快康熙就发现这个从前不露声色的十二阿哥,办起事来却是处事得体、老成持重,这让康熙十分满意。


       康熙五十六年,先皇顺治的第二位皇后孝惠章皇后去世了,万分悲痛下,康熙任命胤祹主持了丧礼大典,并总管大内一切相关事务。
       而胤祹也不负父皇的重任,严格按章程办事,处处严谨妥帖、一丝不苟。
       不久之后,裕亲王福晋去世,康熙依旧委派了胤祹主持丧礼,照样办的非常风光,至此胤祹经常出现在一些国家重大的礼仪之上,康熙对胤祹的信任度也日益的增强。
       康熙五十七年胤祹的生母万琉哈氏也终于晋升为定嫔,这一天她足足等了43年。


       在这之后,胤祹的地位就像坐上了火箭一样不断的蹿升,他先是以皇子的身份与四阿哥胤禛一起前往盛京祭拜三陵,后来有连续多次代替康熙前往天坛主礼祭祀,这些在政治上无疑是给胤祹加分的。
       康熙末年,胤祹已经被封为了镶黄旗满洲都统,这在清朝可以说是手握重兵的权臣了。
       而此时的夺嫡之争也已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大权在握的胤祹自然成了多方争取的对象,但生来与世无争的性格和形式的不明朗性让胤祹再一次的选择了回避。
       雍乾时期的胤祹
       康熙六十一年,一代雄主康熙大帝龙御殡天了,四阿哥胤禛最终成为了这场权利角逐的胜利者,成功逆袭登顶,成为了清朝的第5位皇帝。


       雍正皇帝采取了和他父亲康熙截然不同的御人风格,他处事果断、行事刚猛,登基不久后就把胤禩、殷禟、胤禵等宗室的兄弟们圈禁的圈禁,发配的发配。
       而胤祹则再一次因为他的不盲目站队而获得了雍正的好感。
       当年胤祹晋封为履郡王,同时还加封其母万琉哈氏为定太妃,并遵照康熙遗旨迁出了大内,移居履王府与自己的儿孙同享天伦之乐去了。
       这无疑对胤祹是最大的恩典,也完成了万琉哈氏入宫时母以子贵的夙愿。


       而后的几年胤祹起起落落,先后被降为了贝子和镇国公,而且都是因为一些办事不谨慎的小错,比如将四阿哥弘历生母的姓氏搞错了。
       一向办事谨慎的胤祹怎么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也许正是雍正的高压,又一次让他不得已采取了以退为进的策略,也是不得而知的。
       雍正八年,胤祹恢复了履郡王的爵位,雍正也开始对胤祹委以重任,并于次年指派其主管户部,而胤祹也凭借着自己出色的能力把户部治理的井井有条,雍正也对自己这位有能力、无野心的弟弟非常的满意。


       又过了三年,49岁的胤祹已是雍正最年长的弟弟了,威望颇深,于是雍正又指派他监管宗人府,胤祹成为了爱新觉罗家族的话事人。
       雍正十三年,颇受争议的雍正皇帝在圆明园去世了,皇四子弘历继承了皇位,乾隆出登大宝就委派胤祹主持雍正的丧礼,同以往一样丧礼被胤祹办的无可挑剔,十月份乾隆下旨晋封胤祹为履亲王,并继续掌管宗人府。
       此时的胤祹大权在握、位极人臣,又是皇室中辈分最高的王爷,乾隆皇帝对自己的十二叔相当的尊重,这一时期但凡国家有祭祀大典、重大仪式,无一例外都是由胤祹代替乾隆皇帝出席并主持。


       而乾隆对胤祹的母亲万琉哈氏更加的敬重,胤祹六十大寿,乾隆不仅备下了贺礼,还特意给定太妃万琉哈氏送上了一柄如意以示恭贺。
       后来乾隆还亲自来到履王府探望身染重病的定太妃,当时的胤祹身兼数职,大权在握,但却在这个时候向乾隆提出了辞呈。
       胤祹想要在有生之年多陪一陪自己的母亲,以补偿自己幼年时的亏欠,乾隆无奈也只能应允了。
       作为后宫的最长寿者,万琉哈氏以97岁的高龄殁履王府,这在有清一代是绝无仅有的,南巡途中的乾隆获此消息立刻下旨,将定太妃的金棺在履王府多停放几天,并等候自己回京后亲自祭奠。


       几天后,乾隆皇帝返回京城,立刻就前往履王府拜祭,面对伤心欲绝的十二叔,乾隆发现77岁的胤祹也已经是风烛残年,他只能好言宽慰,尽力降低胤祹的痛楚,但极度悲伤的胤祹很快就一病不起了。
       乾隆二十八年,79岁的爱新觉罗胤祹,病逝于履王府,乾隆皇帝痛心不已,他命早已过继给胤祹为孙的永珹为其披麻戴孝,丧礼极为隆重。
       胤祹走完了他的人生旅途,他从一名无背景、无靠山的小阿哥一路走来,成为掌管宗人府、大权在握的皇室宗亲,寿活79岁得以善终,作为雍正皇帝的兄弟实属不易。


       他躲过了“九子夺嫡”的风暴、从雍正的血雨腥风中逃出生天、在乾隆一朝又可以急流勇退,胤祹以大智而韬光养晦,以中庸而左右逢源,以淡泊而颐养天年,可以说他继承了苏麻喇姑的衣钵,用实际行动告诉后来人,生在帝王家一样可以潇洒的走一回。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