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大导陆川,最近连连冲上热搜。

他耗时8年呕心沥血制作的《749局》,在国庆正式上映。

影迷奔着他大导的名头和对749局的好奇,纷纷涌入电影院,但出来时却无一不破口大骂。

有人气不过想找影院退钱,也有人看完电影气到胃疼,更有甚者看完直接去了急诊。

程青松导演在社交媒体上评论这部电影,“明年金扫帚奖大热门”。

按理说,能拍出《可可西里》,《南京!南京!》这样脍炙人口的大片,他导演的功力不会太差才对。

但为什么就拍出了这么一部令全国网友厌弃的片子?其实仔细剖析他的导演事业,就会发现一切早有先兆。

1971年,陆川出生在新疆一个高知家庭,其父亲是著名作家陆天明。

许是家庭环境的影响,他从小对文艺作品产生了一丝朦胧的情愫。

5岁时,陆川随着父母来到北京广电部大院,开启新的生活。

可他没想到,一家子刚迁来没多久,父亲就被审查,且这一审就是4年。

而父亲的出事,给他的童年带来了无尽的噩梦。

他至今记得,自己那时候,与周围的孩子一起去看电视,每次只有他被赶出来,且由于身体瘦弱,屡屡被院子里的孩子殴打,羞辱。

他结结实实被世界逼迫到了角落,而他所能做的反抗,就是在脑海里编织出自己是个武艺高强的高人,把院子里的孩子全部暴揍一顿。

到了激烈处,还嘴里嘟囔,神情亢奋,手舞足蹈模拟起来。

或许正是因为年少时的挫折,才让他喜欢活在自己构建的世界中。

而他拍摄的《九层妖塔》,《749局》两部电影,也未尝没有圆小时高手梦的想法。

14岁那年,父母带他去看电影《红高粱》,等电影播放结束,陆川愣坐在椅子上,双眼中充满了震惊和欣喜,他被电影里的人物、声音、光线和音乐综合起来的效果迷住了。

陆川暗自决定,以后要做个导演,可当他把想法告诉父母时,却得到了否定,因为他父亲想让他当作家,母亲则想让他当医生。

但谁都没料到,陆川高考时遇上了特殊之年,最后父母只能让陆川去南京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英语专业学习。

他们谁都没能如愿。

不过陆川之前想当导演的想法,早已深深埋进他的心中,只待时机成熟就能破土而出,而这个时机,就在他毕业后。

1993年,陆川从南京解放国际关系学院毕业,在部队服役2年后,1995年考上了心心念念的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研究生。

他沉寂了10年的梦想,终于冲破束缚,肆意生长,阔步前行。

1999年,他编剧的电视剧《黑洞》,在全国播出,这个年轻人开始在影视领域崭露头角。

2002年,由他编剧、导演的处女作电影《寻枪》上映,这部片子播出4天,居然跑出7.6万元的票房,高居当时榜首。

陆川凭借着这部电影,获得了“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处女作导演奖等十多个奖项,还成功入选威尼斯电影节竞选单元。

这些奖项名誉,让他在电影圈声名大噪的同时,也彻底站稳脚跟,而他年少时的导演梦,这一刻也实现了。

此后,他2004年推出《可可西里》,2009年推出《南京!南京!》,2012年推出《王的盛宴》。

这几部好电影,让他国内国际获奖无数,在第六代最成功的导演名单中,他赫然在列。

可这是他近十年的产量啊,真的是太少了。

因为他对电影十分较真,工作时间也超长,业内给他取名“陆漫漫”。

不知道是不是受到自然规律物极必反的影响,2015年由他编剧并导演的《九层妖塔》正式上映,但这部电影给他带来的不是声誉,更多的是骂名。

他被网友吐槽,“盗墓本身是格局很小的东西,愣是被他改成宏大故事,然而又偏偏被不会拍大格局的陆川做导演。”

对比《可可西里》豆瓣评分8.9分,《九层妖塔》的豆瓣评分却连它一半都不到,可以说是他导过的电影中评分最差的。

不知道陆川发觉没有,其实他并不适合导故事宏大的玄幻、科幻类片子,他的舒适区,是文艺片。

2018年,不知道是他想讲述自己在部队时的经历,还是对于《九层妖塔》的失败不服气,科幻动作电影《749局》开机了。

然而或许连陆川也没想到,拍摄《749局》,将是他53年的人生中做过最错误的决定。

《749局》自开拍起,经历了资本撤资、行业洗盘、特效队伍解散,到后面还遇到了疫情冲击,可谓是磨难重重。

为了能有钱继续拍摄,他只好放下身段,去接广告,拍网剧,凡是能挣钱的,他都干。

那段日子,对他来说是人生的至暗时刻。

有次记者采访他,当问到焦虑这个话题时,他说:“对抗焦虑最好的办法是持续焦虑,养成焦虑的习惯就妥了。”

由此可见,为了拍这部大制作,他是拼尽全力,呕心沥血了。

但8年磨一剑,被诸多网友寄予厚望的电影,上映后却拉胯到豆瓣评分4.2分。

有网友说他目前为止看到这部电影“最脏”的评论,“朋友说他做第二排,第一排录盗版电影的录了半小时直接提着设备走了。”

网友花钱看电影,得不到想要的体验,自然免不了冲进导演的微博留言吐槽。

但陆川对这些评论的反应,又继续上“大分”,出乎所有人预料。

他对网友大声说:“冲我来,别碰我叔和我婶,别碰演员和主创。”

不知道是他太自信还是自作多情,其实网友骂的就是他,在微博评论区里,留言都是想请他闭麦。

前阵子他评论电影《抓娃娃》,是低质强碱性搞笑片,是文化的悲哀,如今他被网友嘲笑,“你所谓的高质弱碱性优秀文化好片,就这个样子?”

更离谱的是,他还在微博发文,工作人员给他厚厚一摞报告,全网舆论数据统计出来,各个平台50~70%是对电影的肯定。

搞得我以为自己看错了,又去微博话题帖子和豆瓣短评再次确认一遍,可事实却与陆川的数据差之千里,几乎满眼差评。

对于这场闹剧,有位博主一针见血说:

“普通观众、业内影评人及粉头的齐齐吐槽,与陆川导演的迷惑言论互相纠缠叠Buff,是他这几年看过最为惨烈的口碑翻车现场,烂片常有,但与导演言行相互映衬的烂片不多见。”

其实说到底,陆川目前的结果,在于他失去了获取外界真实信息的能力,过于活在自己的世界中。

电影行业发展到今天,观众已经不再是十年前只看特效的堆叠刺激,他们现在更多在于故事是否逻辑自洽,剧情是否能打动人,而陆川完美避开了。

而在面对这次电影舆论风波时,陆川这一点再次显现出来,明明各个平台差评占据大多数,他却相信工作人员的50%~70%好评。

真如那句话所说:“人这辈子,不仅要会向内视,也要学会向外观。”

只会埋头赶路,不会抬头看天,难免会跟不上时代潮流的走向,而这最终的结果,就是被社会淘汰。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