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Eva

龙生九子,命途不同。

原始素材皆取自“封神”IP,但相比于《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票房火爆、议论沸腾,《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爹不疼娘不爱的样子,目前并不被大众舆论场看好,吐槽声一片,骂的理由千奇百怪,其中一些颇具创意。

《封神2》当然有不少不完满的地方。主要集中在:

1. 部分造型令观众难以理解。比如殷郊法相的细节与特效,不知何故如此塑料;比如片尾出现的通天教主整得挺像伏地魔,毫无惊喜感。

2. 姬发变成愣头青,若干情节里智商堪忧,单薄苍白。 他仿佛一个丧失了判断力的局外人,莽撞、轻率,时而“投降”时而“主战”,说一出是一出。其身上背负的父兄惨死的不能承受之重,内心的苦痛挣扎,以及善良、正直、英勇的本色,本该赋予人物极强的戏剧张力与性格魅力,但少年英雄成长路上的螺旋式上升,最终在电影里没有得到充足地表现,不得不说是很大的遗憾。

3. 凡人与神仙的力量对比,出现了战力崩坏问题。往往凡人吭哧吭哧互殴了半天,几个神魔随随便便发挥一下,战况立刻扭转。一方开挂无敌,导致另一方的努力仿佛笑话。如何在神话史诗与历史故事里凸显“普通人”的作为,摆脱一不小心就“高武世界严重脱离群众”了,非常考验文本的质量。这一点上,《封神2》不如第一部写实、冷峻。

大概讲完电影的缺点,下面来谈谈它算不算大烂片。

先说结论:肯定不算烂片,有出挑的地方。一些网上的评论过于极端,《封神2》似乎没干什么十恶不赦的大事儿吧?罪不至此。

邓婵玉被刻意打造的光辉形象此处不再赘言。打戏干净利落,人物的转变也称不上突兀,有据可循。

有些评论认为是大女主就不该黏黏糊糊和男人纠缠,怎么还为个男人一命呼呜了,这种观点实在片面、粗暴。

为何大女主、大男主必须“灭绝”“空空”不能谈恋爱,否则就是软弱花痴?这条“天规”谁定的?何况,影片里邓婵玉和姬发虽有微妙的情感羁绊,更重要的还是基于相同的理念,彼此惺惺相惜。邓婵玉不是简简单单为男人死的,她是受到西歧民风触动,为了守护百姓破阵而死的。忠于大商、建立战功、延续家族荣誉原来并非最重要的东西,最重要的东西是悲悯之心,是怜我世人。

“适此乐土,我居我处,乐此乐土,我守我护。”“有女怀春,河水其泱,何不同舟,共泛水中央。有女独行,山野其荒,何不同车,共赴道路长。有女忧心,风雪其滂,何不同止,愿慰汝心伤。有女无归,北风其凉,何不同栖,愿效彼鸳鸯。”(原文:“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北风其凉,雨雪其雱。惠而好我,携手同行”……,等等)电影里对《诗经》元素的挪用、改编,以及相应的视觉呈现,的确营造出古老年代先民们质朴、奔放、踏歌欢唱、无拘无束的氛围感与独特的美感,展示出强烈的生命力。

封神之战处于周代商的节点上,而《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因此,引入《诗经》元素创作电影原声音乐,在时间、风格上绝对贴合,堪称妙笔。

此外,无论是《女怀》还是《乐土》,这些动人的歌曲或赞美追逐真挚的爱情,或倾诉同仇敌忾、生死与共,或向往理想的国度,或表达对家园的热爱,在主题上亦与《诗经》高度共振,值得表扬。

“你看看,这才是天下人,该有的日子。”“老百姓开心,才是天下大事儿。”这两句话点了题,立意本是高的。

作为商业片,《封神2》或囿于主创团队的能力,或囿于各方博弈,或囿于时长限制,无法把主旨彻底挖深挖透,把群像雕琢得各有千秋,存在种种不尽如人意之处。

猜想最反感本片的几类观众,应该是觉得剧本的设定语境与自己的阅读经验、既有认知、心理预期发生了抵触,接受无能,于是厌恶狂怒;还有的人是觉得爽点(包括笑点)都不够,high不到当然不满,所以这部电影低分活该。

然而,再次强调,《封神2》不算烂片,有出挑的地方,将这部电影一棒子打死,没有必要嘛。

连哪吒,也没逃过学医人的手

特朗普邀请网红参加记者会,到底闹哪样?

“我被朋友卖到园区搞电诈” | 对话回国服刑人员

版权说明

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 未经正式授权一律不得转载、出版、改编,或进行与新民周刊版权相关的其他行为,违者必究!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