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红婵因脚腕旧伤复发退出全国跳水冠军赛的消息传来时,社交媒体上炸开了锅。

有人惋惜 “水花消失术失灵”,有人质疑 “天才陨落”,更离谱的是近期还有人翻炒她 “400 万捐款” 谣言,把这个 18 岁少女再次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直到官方发文辟谣,才揭开了全红婵这位天才少女的“真实现状”。

远离“造神”陷阱,官方发文辟谣,揭开了全红婵的“真实现状”

四百万捐款谣言:一场精心编织的流量骗局

5月的一个凌晨,一条 “全红婵凌晨 3 点向母校转账 400 万” 的消息突然在短视频平台炸开了锅。

这个消息是 “护膝磨破舍不得换”“世锦赛奖金全捐” 等细节编织出一个 “寒门贵子反哺母校” 的感人故事,还配上模糊的 “转账截图” 和教练手写的 “感谢信”。

这样的视频突然冒出来很多,搞得大家都不明所以,一脸问号:没听说全红婵捐款的事情啊?这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事情?

远离“造神”陷阱,官方发文辟谣,揭开了全红婵的“真实现状”

很快相关话题在抖音平台 24 小时内播放量突破 1.2 亿次,登上热榜第二名,点赞量超 346 万次。

但这些高播放量的视频评论区除了对全红婵点赞的言论外,大部分都是质疑:根本没有任何官方宣布全红婵捐款,为何突然出现这么多的通稿?难道是作秀?

更有甚者怀疑这么多钱的来源是否合法:就算她是奥运冠军,难道奖金有这么多吗?

远离“造神”陷阱,官方发文辟谣,揭开了全红婵的“真实现状”

然而,这场戏码从一开始就破绽百出,不是全红婵想炒作,而是有人在故意蹭流量,还是造谣式的蹭。

也就是说, “全红婵向母校捐款400万”的消息是谣言,而大规模发布这个消息的人就是推手,靠着吃全红婵的“人血馒头”卖货。

某头部自媒体账号甚至发布对比视频,一边展示全红婵训练时磨破的护膝,一边配上 “400 万捐款截图”,单条视频带货销售额超过 15 万元。

远离“造神”陷阱,官方发文辟谣,揭开了全红婵的“真实现状”

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国家队运动员的大额捐款必须通过中国奥委会或地方体育局官方渠道公示,且需签订捐赠协议并开具正式票据。

而谣言中所谓的 “微信转账” 不仅违反财务规范,金额也与实际奖金严重不符 。

全红婵在 2025 年世锦赛获得的亚军奖金仅 1.5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10.8 万元),加上地方奖励总额不足 20 万元,与 400 万的 “捐款金额” 相差 20 倍之多。

远离“造神”陷阱,官方发文辟谣,揭开了全红婵的“真实现状”

更荒诞的是,造谣者声称 “教练晒出转账记录”,但所有传播的视频中都未出现真实截图,所谓的 “感谢信” 也被证实是 PS 合成。

面对舆论风暴,湛江体校第一时间通过官方渠道辟谣:“若有此事,学校定会通过官网和公众号官宣。”

全红婵团队也明确表示 “当事人对此毫不知情”,并透露其正在封闭训练备战国际赛事。

但即便如此,仍有部分自媒体为博眼球继续炒作,甚至编造 “体校打压寒门学子”“官方掩盖真相” 等阴谋论。

远离“造神”陷阱,官方发文辟谣,揭开了全红婵的“真实现状”

这种 “造谣 — 辟谣 — 再造谣” 的恶性循环,暴露出网络生态中流量至上的畸形逻辑。

事实上,这并非全红婵首次陷入 “完美人设” 的漩涡。

自东京奥运会夺冠以来,她的生活就被各种虚假信息裹挟:从 “父亲收豪车”“哥哥开直播” 到 “家人被 AI 换声带货”,每一次舆论狂欢背后,都是某些自媒体用她的名字兑换真金白银。

湛江体校校长在接受采访时无奈表示:“他们把孩子当成流量工具,却从不考虑这会给她带来多大压力。”

远离“造神”陷阱,官方发文辟谣,揭开了全红婵的“真实现状”

更令人担忧的是,此类谣言正在形成产业链。从编造故事、合成图片到批量发布、引导舆论,每个环节都有专业团队操作。

以此次事件为例,造谣账号多为新注册的 “营销号”,其内容模板高度相似:开头用 “凌晨三点”“护膝磨破” 等细节引发共情,中间穿插模糊的 “证据”,结尾呼吁 “转发支持”。

这些账号在话题热度消退后迅速注销,转而炮制下一个热点。

据统计,2024 年全国公安机关共侦办网络谣言案件 4.2 万余起,关停违法违规账号 33 万余个,但面对庞大的灰色产业链,治理仍需久久为功。

在这场闹剧中,最受伤的始终是全红婵本人。

远离“造神”陷阱,官方发文辟谣,揭开了全红婵的“真实现状”

18 岁全红婵的真实困境

在捐款谣言闹得沸沸扬扬时,全红婵正在国家队训练馆里进行着常人难以想象的高强度训练。

每天清晨六点,她准时出现在陆上训练区,重复 300 次翻腾动作,直到肌肉记忆深入骨髓。

下午的力量训练更残酷:杠上卷腹一千次、倒立负重前行、九套私教课练出马甲线…… 这些男运动员都叫苦不迭的项目,她咬牙坚持了三年。

远离“造神”陷阱,官方发文辟谣,揭开了全红婵的“真实现状”

可即便如此,发育期的生理变化还是给了她重重一击。

三年时间,她身高长了 7 厘米,体重增加 7 公斤,曾经轻盈如燕的身体变得沉重。最擅长的 207C 动作,从当年的 “高分王” 变成了 “定时炸弹”。

在北京站的比赛中,她这个动作的得分比陈芋汐低了整整 10 分,最终以 30 分差距输掉比赛。

教练陈若琳透露,她常因过度紧张导致动作变形,训练时手腕、腰部、脚踝的旧伤疼得直冒冷汗,却仍坚持加练两小时。

远离“造神”陷阱,官方发文辟谣,揭开了全红婵的“真实现状”

更令人揪心的是,伤病已经严重影响到她的日常生活。每次比赛前,她都要花半小时用绷带固定受伤部位,连走路都一瘸一拐。

去年巴黎奥运会后,她因腰伤一度住院治疗,可刚出院就重返训练场。队医无奈地说:“她的腰椎和跟腱劳损程度,相当于普通运动员 25 岁的状态。”

她主动要求教练组为她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结合动作捕捉系统和中医针灸疗法调整技术动作。

在暨南大学的课堂上,她一边跟着二沙精英班学习,一边用手机记录训练笔记,用她的话说:“不能让文化课拖后腿。”

远离“造神”陷阱,官方发文辟谣,揭开了全红婵的“真实现状”

这个 18 岁的少女,用三年时间走完了别人十年的职业生涯,却在舆论的狂风中摇摇欲坠。

那些把她捧上神坛的人,往往也是最早扔石头的人 —— 他们要求她永远赢、永远完美,却看不见她训练馆里的汗水、康复室里的泪水,以及发育期每增重一克的艰难。

或许我们该把目光从热搜榜移向训练馆,看看她如何在体重秤前拧紧眉头,如何在黑暗中仅凭肌肉记忆完成动作。

远离“造神”陷阱,官方发文辟谣,揭开了全红婵的“真实现状”

正如湛江体校那面斑驳的跳台上写的:“真正的冠军,是能在暴风雨中站稳的人。”

全红婵不需要被供奉在神坛上,她只需要一片清澈的池水,让她能像普通女孩一样,在浪花中追逐自己的梦想。

当我们学会在掌声中保留一份静默的尊重,或许才是对真正的体育精神最好的致敬。

远离“造神”陷阱,官方发文辟谣,揭开了全红婵的“真实现状”

参考信息:

纵览新闻|湛江体校辟谣全红婵给母校捐款400万

新华网|全红婵退出2025年全国跳水冠军赛

极目新闻|全红婵因旧伤复发退赛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