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当地时间4月30日(欧亚时间已进入5月1日),乌克兰第一副总理兼经济部长斯维里坚科与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在华盛顿美国财政部共同签署了《美乌重建投资基金成立协议》,即此前各界所称的“美乌矿产协议”。

美乌矿产协议真正赢家究竟是谁

相比于最初的安排,美乌双方给予这份协议的规格明显下降了。

因为这份协议,本来是打算在白宫,当着特朗普和泽连斯基的面签署。然而仅仅几十天的时间,这些“双向忽悠”和“调解俄乌”的把戏就已过期,现在是贸易战的时代。

【解析乌美矿产协议】

依据乌方5月1日公布的协议内容,协议的主要条款如下——所有权与控制权:全部所有权和控制权依旧归属于乌克兰。

乌克兰领土和领海内的所有资源均为乌克兰所有,乌克兰政府有权自主决定资源开采地点,协议明确规定地下矿产归乌克兰所有。

基金按50/50比例设立,乌克兰与美国共同管理该基金,双方均无主导表决权,充分体现了两国间的平等伙伴关系。

协议未涉及私有化进程或国有企业管理的变动,国有企业将继续归乌克兰所有。

像乌克兰石油公司(Ukrnafta)或国家核能公司(Energoatom)这样的企业仍保持国有性质。

协议未提及任何乌克兰对美国的债务义务。

美乌矿产协议真正赢家究竟是谁

基金资金来源与运作:基金将完全由新许可证收入填充,涵盖关键材料以及石油天然气领域项目新许可证的财政收入的 50%。

这些资金将在基金成立后纳入预算。已在进行的项目收入或预算收入不包含在该基金内。

基金由美国政府通过美国国际开发金融公司(DFC)提供支持,乌克兰则通过“新地块的新许可证新租金”提供其中50%的国家预算收入。

基金的收入和捐款在美国和乌克兰均不征税,以确保投资获得最大收益。

该基金随后将投资于采矿、石油天然气项目以及相关基础设施或加工项目,乌克兰和美国将共同确定资金投向的具体投资项目,且该基金专门投资于乌克兰。

预计在最初的10年里,基金的利润和收入不会进行分配,而是全部投资于乌克兰的新项目或用于重建,具体条件将进一步商讨。

美乌矿产协议真正赢家究竟是谁

法律框架:协议本身需得到乌克兰最高拉达的批准,基金运作仅需对预算法进行修改(新增矿产项目的国家收入50%纳入基金)。

该文件符合国家立法,不违反乌克兰任何国际义务。协议里没有约定美方对乌克兰有安全保障义务。

没有支持乌克兰加入北约。但不反对乌克兰加入欧盟。

总的来说,和2月底达成的11条协议没有什么实质性变动。所谓的“5000亿美元债务”传言已被彻底否定,也不存在任何向美国让渡资源所有权的条款。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2月份便明确表示:“在与美国的这笔交易中,我也没有哪怕被要求偿还10分钱。”

这份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俄乌战争的又一段插曲终于告一段落。然而,在这场看似达成共识的政治交易背后,真正的赢家究竟是谁?

【泽连斯基的“忽悠生存术”】

从协议文本来看,乌克兰并没有做出太多实质性让步,真正付出的成本仅仅是未来可能新增资源开发收益的一部分。但正是这一点,却成为特朗普政府大肆宣传的“外交成就”。

而对于泽连斯基而言,这份协议最大的意义不在于经济层面的交换,而在于它成功拖延了美国对乌克兰援助政策的重大调整。

早在2024年9月,泽连斯基便主动向特朗普提出了这一矿产协议构想——当时他已预见到,如果若特朗普再度当选,美国对乌克兰的无偿援助将大幅缩减甚至彻底终止。

因此,这项协议本质上就是一场“稳住特朗普”的政治交易,一个用来拖延时间、争取空间的“诱饵”。

美乌矿产协议真正赢家究竟是谁

特朗普曾在多个场合高调宣称,要让乌克兰“用5000亿美元矿产偿还过去所有的援助”。然而,在最终达成的协议中,并未提及任何债务偿还条款。

这一成果显然是乌克兰方面谈判能力的体现,也是欧洲国家及其他盟友多方协调施压的结果。

更重要的是,乌克兰所承诺的“新许可证项目50%的国家预算收入”实际上是一个高度不确定的概念。

在2月27日的文章里,我就详细解析了乌克兰的主要有开采价值矿产,指出可新开采的深层矿体极为有限,且多数因技术经济条件限制,根本不具备经济开发价值。

这些资源的价值远远无法达到此前炒作的5000亿美元级别。乌克兰此举更像是在“用不存在的矿产换来不存在的安全保障”。

美乌矿产协议真正赢家究竟是谁

因此,与其说这是乌克兰与美国之间的“战略合作”,不如说是泽连斯基在艰难局势下的一种生存策略。

他清楚地知道,面对特朗普这样一个不可预测的对手,最好的办法不是正面硬刚,而是巧妙周旋,用一张看似有利可图的“矿产蓝图”来换取更多喘息之机。

【再谈乌克兰矿产】

值得注意的是,在乌美“矿产协议”签署之际,有的中文媒体又跟风炒作“乌克兰矿产资源”,声称乌克兰矿产的总价值估算为12万亿美元。

这里必须再算一笔账,把一些媒体东搬西抄、来路不明,尤其是对矿产价值一窍不通的“数据”过一遍筛子,以正视听。

美乌矿产协议真正赢家究竟是谁

例如,网文声称乌克兰铁矿矿石平均品位达58%,支撑着乌克兰每年4200万吨粗钢产能。

“铁矿石平均品位达58%”,地球上只有两个地方——澳大利亚和巴西。

经过苏联时期的浅部富矿资源快速开采,1976—1991年,乌克兰铁矿平均品位已从51.2%降至43.7%。目前只有平均35.4% Fe。

至于所谓的“乌克兰每年4200万吨粗钢产能”,战前的2021年,乌克兰粗钢产量不过2140万吨。

其中产量近半的主要钢铁厂——马里乌波尔的亚速钢铁厂(Azovstal,双厂950万吨),2022年已毁于战火。

美乌矿产协议真正赢家究竟是谁

至于锰矿“储量21亿吨(全球第二),尼科波尔矿区供应着全球18%的电解锰”,基本属实。

但与南非、澳大利亚等国的富锰矿(品位30%~50%)相比,乌克兰矿石以中低品位为主,而且普遍存在磷含量较高的特点,增加了选矿难度。

因此,缺乏国际竞争力。俄乌冲突爆发后,尼科波尔矿区受到影响,出口受阻,出口量骤降,全年预计不足50万吨,较战前缩水90%。

锰矿的特点是储量大(地壳第12丰富的元素),但是需求有限;主要用于钢铁工业(占消费量的90%以上),用于制成钢铁合金,是钢铁工业的附属品。

美乌矿产协议真正赢家究竟是谁

还有锂矿,网文称“2023年在顿涅茨克州发现的锂黏土矿床,经SRK咨询公司评估含锂当量230万吨(相当于全球储量的7%)”。

事实上是全球锂资源储量约1.4亿吨,其中南美“锂三角”占比约58%,澳大利亚占比约19%,中国占比约16.5%、2800万吨。

美乌矿产协议真正赢家究竟是谁

锂作为轻质碱金属,实际上在地球表面极为充沛,海水、盐矿、盐湖里比比皆是,但问题关键在于如何与相伴的镁分离。

锂是最不短缺的资源之一,开采价值取决于品位、提锂成本和市场经济性。南美盐湖提锂成本约3000美元每吨LCE(碳酸锂当量),具备最佳的经济性。

澳大利亚硬岩矿成本5000美元,中国云母提锂成本8000美元。中国西部盐湖(青海察尔汗、西藏扎布耶等)提锂成本3万-5万元。

美乌矿产协议真正赢家究竟是谁

2024年全球锂供应量达147万吨LCE,2025年预计增至160万吨,产量增长远超需求。

2024年全球锂消费量122万吨LCE,2025年预计增长至135万吨,增速放缓至8%(2023年为15%)。

全球锂库存达25万吨LCE,其中中国港口锂精矿库存就超过10万吨。

碳酸锂价格从2022年高点6.8万美元暴跌至2025年的1万美元,接近南美盐湖运作成本线。

舍甫琴科锂矿虽是欧洲最大单体锂矿,储量约1380万吨,LCE当量230万吨,但受俄乌战争影响,该矿床已由俄罗斯实际控制。

乌克兰的锂矿品位不足智利阿塔卡马盐湖的1/3,开采成本却高出3倍,总量不足全球2%。在南美盐湖竞争下不可能盈利,完全不具备开采价值。

美乌矿产协议真正赢家究竟是谁

至于“扎瓦利耶石墨矿储量1.4亿吨(鳞片石墨)”,实情是该矿为全球较大的单一天然鳞片石墨矿,储量1200万吨。已由澳大利亚Syrah公司开发。

受战争影响,2024年产量仅1.2万吨(战前6万吨)。全乌总储量约1900万吨,居全球第五,欧洲第一。主要分布在中部基洛沃格勒州、西部利沃夫州。

但全球石墨储量约2.8亿吨,中国(7800万吨)、巴西(7400万吨)、马达加斯加(2400万吨)分列前三。全球年消费量约160万吨,中国占65%(105万吨)。

全球产能过剩15%,每吨报价约4000元人民币(FOB发运价520美元)。乌克兰战前6万吨产量,价值也就2.4亿元人民币(FOB发运价3120万美元)。

乌克兰已探明稀土氧化物储量约50万吨(预估也不过120万吨),仅占全球总储量的1.5%, 总价值最高不过30亿美元,而且分散在战火纷飞的顿巴斯地区。

美乌矿产协议真正赢家究竟是谁

至于其他所谓的煤炭、金矿、铀矿、钛锆砂矿,都更加不值钱。苏联时期70年地质勘探,早把乌克兰翻了个底朝天。但凡有点经济开采价值的,早就挖上了。

乌克兰最值钱的矿产资源,也就是约65亿吨铁矿石原矿储量,目前平均品位为35.4%。换算含铁储量23亿吨,相当于中国两年的产能,占全球总量的2.7%。

精粉价格每吨约60-70美元,采矿成本每吨约15-20美元,到港运输成本每吨约10美元。总的来说,每吨的利润在25美元左右。

克里沃罗格铁矿战前一年出口3000万吨,总利润是7.5亿美元,仅此而已。

美乌矿产协议真正赢家究竟是谁

乌克兰现在正在开采的各种矿产资源,经济总价值不会超过2500亿美元。扣除开采成本后大约顶天只有1000亿美元利润,还得分摊到100年。

而至于乌美“矿产协议”载明的“新地块的新许可证新租金”,直接可以说,经济价值为零,不存在。这玩意早就不在三界内,跳出五行中。

【泽连斯基成功拖住特朗普】

对于乌克兰而言,这是一次成功的“拖字诀”策略。去年大选期间,特朗普声称,只要自己当选总统,就有能力在24小时内终结俄乌冲突。

如果乌克兰不向美国名义上让点利,特朗普就会逼着泽连斯基在他上任后第一天向俄罗斯投降。

面对特朗普上任后削减对乌援助的压力,基辅主动提出矿产协议作为筹码,以换取短期内美国对乌克兰安全承诺的延续。

美乌矿产协议真正赢家究竟是谁

入主白宫后,特朗普又将时间改成了100天。如今,100天的时间也到了,俄乌和谈却还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进展。

特朗普所推动的俄乌和谈已经被泽连斯基和普京搅黄了,不了了之。现在特朗普对所谓的“俄乌和谈”已经失去了兴趣,重心早已转到贸易战上来。

而对于特朗普来说,他所需要的并非实质性的经济利益,而是一个能够在电视镜头前展示“美国赚到了”的画面。

因此,这场协议的签署本质上是一场虚实交织的政治表演——乌克兰通过象征性让步维持了外部支持,而特朗普则借此巩固了自己的“交易艺术”形象。

美乌矿产协议真正赢家究竟是谁

对于乌克兰而言,这份协议的最大价值在于它暂时稳住了美国的援助承诺。在美国援助政策存在巨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乌克兰选择主动提供一项“象征性让步”,以此换取更多时间,等待战场局势的变化。

这种“以空间换时间”的策略,本质上是基辅高层在不利形势下的务实选择。他们深知,真正的安全保障不能依赖一纸协议,而必须建立在战场上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基础上。

与此同时,这份协议也让欧洲国家松了一口气。在特朗普政府一度威胁全面削减对乌援助的背景下,乌克兰通过灵活应对,成功避免了最坏情况的发生。

美乌矿产协议真正赢家究竟是谁

这不仅维护了乌克兰自身的战略利益,也为西方联盟内部的协调与稳定提供了缓冲空间。

早在2月27日的上一篇解析中,大部分网友认同,也有人质疑——就泽连斯基聪明,特朗普团队都是蠢货?

现在,特朗普团队和泽连斯基吵架没赢,网络群聊打胡赛还把死对头记者拉进群,以及胡乱无章的贸易战,一路下来,你说呢?

【特朗普的“赢学”表演】

从政治角度来看,《美乌矿产协议》完全不是一项经济合作文件,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博弈。对特朗普而言,这只不过是他伪装“交易的艺术”的又一次实践。

尽管协议本身不会带来实质性的经济回报,但它成功塑造了一个“美国再次伟大”的叙事——乌克兰“主动”出让部分资源开发收益,换取美国的持续支持。

这种叙事对于特朗普的核心选民群体——即“美国优先”运动的支持者——具有极强的吸引力。

美乌矿产协议真正赢家究竟是谁

毕竟,对特朗普而言,无论实际情况如何,他都必须时刻保持“赢家”的形象,才能满足支持者对他的期待。

特朗普最厉害的就是嘴,胡吹海吹,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满嘴的赢学。这种默契早已成为特朗普政治表演的一部分,而这次的矿产协议,不过是又一个典型的例证罢了。

为“赢学”,真的就可以是闭着眼睛赢下去,而完全不需要考虑绩效。太复杂的赢,他自己没兴趣也没那个能力。

美乌矿产协议真正赢家究竟是谁

赢学,可以称为人类的常态之一了。从小事到大事,从个人到国家,你以为对方一定是深思熟虑,一定是精英团体,一定是布局深远。

错了错了错了,这个世界的常态就是一个超级草台班子,很多大人物根本就是拍脑袋决定,压根没想那么多,只想要赢赢赢,反正现在爽了就行。

至于之后……抱歉,还真没想那么远。综上所述,《美乌矿产协议》的背后,是一场虚实交织的地缘政治较量。

它既反映了乌克兰在战争持续背景下的生存困境,也暴露了特朗普外交政策的实用主义本质。在表象之下,真正的战略价值却极其有限。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